(附:山蒜)
味辛,氣溫。有小毒。腳氣,風病人,及時病後,均忌。
主霍亂吐(注:「吐」後似有脫漏)雞瘕,蠱毒,溪毒,傅蛇蟲沙蝨、疔腫諸瘡。
附:山蒜,味辛,氣溫。以醋磨,傅積塊血瘕多效。
甜瓜蒂
(附:瓜、子)
味苦,氣寒。有毒。生各處。其類最繁,有青、白二種,其形、其子、其色、其瓤,俱不一樣。凡使,用青綠色瓜,氣足時其蒂自然落在蔓上,採系屋東有風處吹乾用。兩蒂兩鼻,及沉水者,殺人。
主黃疸,瘜肉,腦內寒熱齆,吐風熱痰涎,風眩頭痛,癲癇,喉痹,頭目有濕氣,諸果食填塞胸中。
按:瓜蒂性急,能吐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經》云高者越之,在上者湧之,古方瓜蒂散是也。惟諸亡血家,久病胃弱,產後均禁用。
附:瓜,味甘,氣寒、滑。主止渴,消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壅氣,治口鼻瘡,暑月食之不中暑。多食,損陽氣,秋必作痢。
附:子,捶油,水調末服,止月水太過。
薤
味辛、苦,氣溫,滑。狀似韭,韭葉中實而扁,有劍脊;薤葉先滑,中空,似細蔥葉而有稜,氣亦如蔥,二月開紫白細花,根如小蒜,一本數顆。入大腸經。凡使,去青留白,白冷而青熱也。
主久痢冷瀉,陽明氣滯下重,少陰病厥逆、泄痢,胸痹刺痛,肺氣喘急,腳氣,婦人赤白帶下,利產,俱搗汁飲之;與蜜同搗,塗湯火傷甚速。合牛肉食成瘕,生食引涎唾。
按:薤,性溫而補,滑而泄滯,故治諸病。
葵
味甘,氣寒。為百菜主,即冬葵也。生各處。有紫、白二莖,以白者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仁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正月複種者為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主利小腸,滑大腸,解熱毒下痢,通乳,滑胎,丹毒,出癰疽頭。
按:冬葵、菠菜甘滑,凡人久病,大便澀滯,及痔漏之人,宜常食之,自然通利。根、子、葉同功。
菘菜
即白菜,味甘,氣涼。有二種:一種莖圓厚,微青;一種莖扁薄而白,葉皆淡青白色。北地有一本重十餘斤者。
主通利腸胃,解酒渴,瘴氣,止熱嗽,和羊肉食美。
按:菘菜,性小冷,氣虛、胃寒人,多食噁心吐沫,以生薑解之。
莧實
味甘,氣冷利。凡六種:赤莧、白莧、人莧、五色莧、馬莧、紫莧。惟人、白二莧子,可入藥。大為白莧,小為人莧,霜後子熟,細而色黑。
主肝風客熱,翳目黑花,利大小便,殺疣蟲。葉和馬齒莧末服,令婦易產;同鱉食,生鱉瘕。
按:莧,入血分逐瘀,故通經、治目有功。
馬齒莧
味酸,氣寒。有大小葉二種,入藥用小葉者。節葉間有水銀,每十斤有八兩,然至難燥,以槐木捶碎,向日東曬三兩日即干。凡使,去莖。
主血痢,疳痢,痃癖,三十六種風,封疔瘡出根,解馬汗毒。子,主青盲白翳。
按:馬齒莧主病,皆取其散血消腫之功。
萵苣
味苦,氣冷。微毒,有紫白二種,葉尖而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苔,高三四尺。剝皮生食如胡瓜,糟食鹽曬,謂之萵筍。蛇虺觸之,則目瞑不見。
主利五臟,開胸膈,去口氣,白齒牙,明眼目,通乳汁,殺蛇蟲毒。白苣功同,多食寒中。
苦菜
味苦,氣寒。有赤白莖二種,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葉似蘿蔔菜葉,而色綠帶碧,上葉抱莖梢,每葉分叉竄挺,如穿葉狀,開黃花,如野菊,結子,如茼蒿子,花罷則斂,子上有白毛茸。
主諸痢,傅疔腫蛇咬,拔根,滴癰上立潰,點瘊子自落,薰洗痔瘻。
按:苦菜,於夏三月食,能益心,和血通氣,故《嘉祐本草》有調十二經脈之稱。
薺菜
味甘,氣溫。有數種:葉花莖扁,名小薺,味美;其最小者,名沙薺;科葉大者,名大薺;莖硬有毛者,名蓂菥,味皆不佳。
主利肝,和中。子,治目翳;根葉,燒灰,治赤白痢。
按:芥可為羹,取一二升,入淘米三合,生薑二指大,生油一蜆殼,不用鹽、醋,水三升煮之,不可攪動,俟熟取食,大能引血歸肝,不可忽也。
壺蘆
味甘,氣平、滑。有長瓠、懸瓠、壺蘆、瓠瓜、蒲盧,大小長短,各有種色,其實一類,古人壺、瓠、匏皆通稱。
主除心熱,利小腸,下石淋,鼻口中肉爛痛。
胡荽
(附:子)
味辛,氣溫。微毒。莖柔葉圓,根軟而白,立夏後開細花,成簇如芹,淡紫色,五月採。
主通小腹氣,拔四肢熱,通心竅,發沙疹,豌豆瘡不出,作酒噴之。久食損人,發狐臭,腳氣。
按: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闢一切不正之氣。其發痘瘡者,以諸瘡皆屬心火,營血內攝於脾,心脾之氣,得芳香則運行,得臭惡則壅滯,故爾惟兒虛弱,天時陰寒,用此最妙,否則,反助熱毒,變成黑陷,又不可不慎。
附:子,味辛、酸,氣平。主蠱毒,五痔,以油煎塗禿瘡。
水芹
味甘,氣平。生陂澤。有赤白兩種:荻芹,白色,取根;赤芹,取莖。葉葉對節而生,莖有節稜而中空,氣甚芬芳。
主除煩熱,利大小腸,退五種急黃,女人帶下。和醋食、損齒。
蕓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