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珩闻言顿时停下手中的动作,诧异地问道:
“英哥儿,你怎么算的这么快?还是心算?”
他甚至都怀疑陈英可能是乱说的。
陈英略显无奈。
他也不想算的这么快。
可这压根就不用算,因为这位李夫子是直接背的《孙子算经》中的原文。
这些经典算学题,他小学奥数班的时候就背过了。
李夫子不服气道:“那若有八十八条腿,三十五头呢?”
陈英心算一通,脱口而出道:“鸡有二十六只,兔有九只。”
李夫子脸上顿时再次浮现出诧异的神色。
不过很快便再次追问道:
“九十条腿,三十五头,稚兔几何?”
“鸡有二十五只,兔有十只。”
“九十二条腿,三十五头。”
“二十四只鸡,十一只兔。”
看着陈英和先生一问一答,余珩看向陈英的眼中充满了崇拜。
他虽然勤奋好学,但是奈何余珩的理解能力实在是太差。
再加上这些先生讲课喜欢抛下问题,却又不给解答,说话还总是云遮雾绕,一句话恨不得掰三瓣说。
所以余珩即便想要勤能补拙,却也总是事倍功半。
所以对于陈英这样,能与先生对答如流的学生,他是很钦佩的。
随着和陈英的一问一答,李夫子脸上的诧异逐渐转为惊愕。
因为雉兔同笼,是难度极高的算学谜题。
当年自己在私塾念书时,为此伤透了脑筋,足足连背带算了三天才堪堪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陈英却在自己每次出题时,仅仅只是心算一通,便能对答如流,丝毫不错。
这让老夫子作为读书人的傲骨受到了打击。
他怔怔指着陈英道:“你……你为何算的如此之快?”
陈英信口开河道:“鸡兔同笼嘛,我小时候隐居深山的时候,家里养了好多的兔子和鸡,我没事就盯着它们的头和腿看,数着数着,就找到窍门了。”
“什么窍门?”李夫子迫不及待地问道。
陈英拿过一旁的纸和笔道:“列个方程式就好了。”
余珩和李夫子异口同声问道:“何为方程式?”
“额……方程式嘛,就是方程式,我自创的。”
陈英还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解释方程式这个概念。
他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不过都还给老师了。
陈英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一边念叨着:“假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便是三十五减去x。”
“兔子的腿数是鸡的二倍,就是2x……”
“那么2x加上四乘以小括号三十五减去x就等于九十二!”
“那么x就是二十四,三十五再减去二十四,就是十一。”
余珩:“???”
李夫子:“???”
看着陈英边写边算,还念叨着他们听不懂的话,但是很快就将答案算了出来,余珩和李夫子的脸上写满了问号。
“这……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余珩拿着陈英演算的草稿纸上看下看,左看右看,除了几个数字和那个大大的x,他是一点都看不懂。
但是却能轻松的将答案算出来,这让他心中越发钦佩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