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1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2?”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3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4,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之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5四天下,亦不迫迮6,悉见如故。
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7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诸龙、神、鬼、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着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
“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
“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着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着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注释
1阿僧祇:意译为无数、无量数,一阿僧祇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
2师子之座:师子即狮子,佛为狮子,故佛之座处称为狮子座,后泛指高僧说法时的庄严坐席。
3恒河沙:恒河为印度之大河,恒河沙泛指无量数。
4由旬:计算里程之单位,指一日行军之里程,约四十里。
5阎浮提:又称赡部洲,位于须弥山之南部,即我们所居住的世界。
6迫迮:“迮”,窄义;“迫迮”即狭窄的意思。
7内:即纳的意思。
译文
当时,舍利弗见室中空空荡荡,无一坐床,心里在想:这么多菩萨及大弟子们,该坐在哪里呢?维摩诘居士立即知道了舍利弗的心事,就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是为听佛法而来的,还是为了座位而来?”舍利弗答道:“我是为了听你与文殊菩萨讲论佛法而来的,不是为座位而来。”
维摩诘说:“喂,舍利弗!为了求法,应该做到不惜身命,何况座位呢!真正的求法者,不应该有色、受、想、行、识五蕴之求,也不应该有十二处、十八界之求,不应该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乐之求。舍利弗,真正的求法者,应该既不贪着于佛相,也不贪着于法相,又不贪着于僧相。真正的求法者,不应该存有世间皆苦而希图出离之心,不应该存有要断尽烦恼得解脱之念,不应该存有修道入灭之意。为什么应该这样呢?因为佛法是至真之道,如果存有我欲离苦、我欲断惑、我欲修道入灭之念头,这就是戏论,并非求法。”
“喂,舍利弗!佛法是湛然寂静的,如果心存生灭的偏见,那是求生灭之法,不是求佛法;佛法是无有垢染的,如果对世间法仍有所执着,乃至对涅槃有所执着,那是贪着染垢,而非求佛法;又,佛法是不着心行处所的,如果心念对境相有所攀缘,那是心所法外行,而非求法;佛法是不能有所取舍的,如果对世间诸法有所取舍,那是取舍诸法,而非求佛法;佛法是无所依止的,如果依止于某一处所,那是寻求处所而非求法;佛法是无有形相的,如果追逐于事物的形相,那是求相而非求法;佛法是不住于任何具体事物的,如果停住于具体的事物,那是住世间法而非求佛法;佛法是不可见闻觉知的,如果欲见闻觉知,那是追求感观之感受和心之意识,而不是求佛法;佛法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如果只着眼于生灭界,那是追求有为法,而非求佛法。所以,舍利弗,如果要求佛法,应该对一切诸法都无所着、无所求。”当维摩诘居士说这些话时,在场的五百位天人,都得清净法眼。
其时,维摩诘居士问文殊菩萨,说:“你曾经到过十方佛土、无量世界,请问哪一方佛土有最为庄严、最能成就种种功德的狮子座呢?”文殊菩萨答道:“居士,由此向东越过三十六个恒河沙数国度,有一个世界名叫须弥相,该世界之佛的名号叫须弥灯王,其身高达八万四千由旬,其狮子座也高达八万四千由旬,最是庄严富丽。”
听了文殊菩萨这番话后,维摩诘居士便运用其神通力,请那须弥灯王立即把三万二千个狮子座送至维摩诘室中。这些狮子座之高大宽阔,都是在座的诸菩萨及众大弟子前所未见的,维摩诘的居室也顿时变得十分宽敞,此三万二千个狮子座尽放其中一点也不觉得局促,同时,也没有使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变得窄小,整个世界一如原样。
随后,维摩诘居士就请文殊菩萨在狮子座上就座,与会的诸菩萨也先后入座。当时维摩诘居士吩咐大家应该把自己的身体伸长至与狮子座相应的高度,那些已得神通之菩萨的身体实时长高至四万二千由旬,而那些新发意菩萨及诸大弟子,则都无法使自己的身体相应地长高变大。
其时,维摩诘居士请舍利弗就座,舍利弗说:“居士,此座椅太高大了,我无法上座。”维摩诘说:“喂,舍利弗!向须弥灯王顶礼,就可以上座了。”舍利弗、新发意菩萨及众大弟子即向须弥灯王顶礼,于是都得以入座。
舍利弗又说:“居士,真是前所未闻,如此小的居室,竟然可以容纳这样高广宽大之宝座,而且对毗耶离城毫无妨碍,阎浮提中诸城邑村落乃至四天下、众龙王鬼神宫殿也不会因此显得窄小和局促。”
维摩诘说:“舍利弗,诸佛菩萨,有一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果菩萨住于这种解脱境界,把须弥山纳入芥子之中,芥子也不会因此有所增大,须弥山也不会因此有所缩小,这是因为须弥山本相如如的缘故,因此就连四天王、忉利天王等都不知不觉已入于芥子之中,只有那些借此神通而应该得度者才看得见须弥山入于芥子之中,这就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另外,把四大海之水倒入一毛孔中,也丝毫不妨碍那些海中生物如鱼、鳖、鼋、鼍等在水中自由自在悠游,这是因为大海之本性如此的缘故,所以就连那些龙、神、鬼、阿修罗等已不知不觉入于毛孔之中,毫不影响它们的嬉戏悠游。”
“此外,舍利弗,住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截取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好像制陶器的轮盘在陶匠手中灵活轮转一般,置于右掌之中,然后将此三千大千世界掷出,使它飞到广阔无垠的太空之中,而住于其中的众生却不知不觉,然后菩萨再把此三千大千世界掷回原处,住于其中之众生也不会有飞来飞去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三千大千世界本相如如的缘故。”
“另外,舍利弗,如果有这样一些众生,他们乐于久住世间,而他们又是应该得度者,菩萨便会运用把七日延长为一劫的神通,使这些众生觉得已经历了一劫长的时间了;相反,如果有这样一些众生,他们不喜欢久住于世间,而他们又是应该得度者,菩萨也能够运用神通,把一劫变为七日,使他们觉得好像只过了七日时间。”
“再者,舍利弗,住于不可思议境界的菩萨,能够把一切佛土庄严饰物集中于某一佛土,把它展示给众生看;同时,菩萨也能把一切佛土之众生置于右掌之上,把他们抛至十方世界,而这些众生自身也不知不觉。”
“再者,舍利弗,菩萨能够把十方世界众生供养的一切庄严器物集中于一毛孔中,使众生都看得见;同时也能把十方国土的所有日月星辰集中于一毛孔中,使众生都看得见。”
“再者,舍利弗,十方世界的所有大风,菩萨都能把它吸入腹中,而自己的身体不会因此而有所变形;而菩萨把这些风再吹向外界时,树木也不会因此而受摧折。菩萨还能把十方世界坏劫末期之大火吸入腹中,火虽仍在腹中燃烧,但菩萨的身体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菩萨还能在处于下方的无量数国土中,任取一国土,像拿一枚针锋顶举一片枣叶一般向上把它举过无量数世界,之间不会受到任何障碍。”
“再者,舍利弗,位于不可思议境界的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大自在天王身,或现转轮圣王身。菩萨还能把十方世界中的各种声音,都变成佛的声音,都变成演讲苦、空、无常、无我等佛教义理的声音,使它连同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所宣说之正法,都令众生得以听闻受益。舍利弗,我现在只是简略地说一说位于不可思议境界菩萨之不可思议解脱力,如果要详加细说,则虽无数劫也说不完。”
这时,大迦叶听了维摩诘这番开示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话后,十分赞叹这种法门实在是前所未闻的,之后,便对舍利弗说:“这譬如有人在盲者眼前示现各种色彩鲜艳的东西,而盲者则一无所见,声闻乘人对于这种不可思议法门之一无所知,就与此相类似。而有智慧的人,听到这种法门后,怎会不迅即萌发无上道心呢!我们这些小乘众为何这般缺乏大乘根器,对于大乘来说,我们真有如永不发芽的败种,一切声闻众听到这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后,都应该悲泣号啕,让其声音远震三千大千世界;而一切菩萨听到这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则都应该欢欣相庆,顶礼领受。如果有菩萨信解此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一切魔王鬼众都将无可奈何他。”当大迦叶说完这话时,有三万二千天人,皆发无上道心。
其时,维摩诘居士对大迦叶说:“仁者,十方无量数世界中众多示现为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菩萨,为了以其方便力教化众生,故现魔王身相。再者,大迦叶,十方世界如有人乞求布施手、足、耳朵、鼻子、头、眼睛、脑髓、血肉、村庄、城池、妻子、奴婢、象车、马车、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等,这些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以其方便力而故意试验那些被乞求者,以坚固他们的慈悲心。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住于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菩萨,具有很强的威慑和感化力量,能够威慑和感化众生,而一般的凡夫俗子,不具有这种威慑和感化力,当然不可能像这些菩萨那样去威慑和感化他人了,这有如龙与象之气势,绝非一般驴马所可比拟的,这便是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菩萨所开演之智慧、方便法门。”
观众生品第七
原典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相,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1,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芽,如须陀洹2身见,如阿那含3入胎,如阿罗汉4三毒,如得忍菩萨5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6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7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昧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