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坊·杨宅。
“人去了哪里?”杨志廉逗着笼中雀鸟问。
探子回报:“回将军,宝安郡主去了升平公主府,哭求许久才进府,没多久就被轰了出来。之后又去了明慧县主府。”
杨智廉笑了。
“这对母女倒是会挑人去求。升平公主和明慧县主都与东宫渊源颇深。一个与郡主有婚约,一个有师徒情意。县主见她了?”杨志廉挑眉,转身。
“没有,县主府的管家根本就没让人进门。不过明慧县主也没有揭发宝安郡主私逃出府的事!”
“无妨,满朝文武都以为明慧县主是太子党,只有圣人和咱家知道,刘县主无党。她心中装着大义,不是个落井下石的人。所以,她说的话,圣人才爱听。”
“那此事还要不要报给东宫?”探子问。
“舒王府那边,东宫自己有人盯着呢!你只将广陵王密会裴静之的事递到东宫就好!”
“遵命!”
探子退下后,笼中鸟儿吃了虫子兴奋地跳了跳。
杨智廉看着鸟儿,悠悠道:“乖乖,这对父子也很有意思!做阿耶的被害到口不能言差点死掉,做儿子的竟充大度,要收买人心?有趣,实在是有趣!”
秋日的终南山层林尽染,金黄的银杏与火红的枫叶交织成绚烂的锦缎。
山间雾气缭绕,宛如仙境。
刘绰和李德裕的马车缓缓驶入山脚下的别院,云岫和灵霁跟在车后,象蹄踏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地方真美!”刘绰跳下马车,深吸一口带着松木清香的空气,眼中满是欣喜,“二郎,你家的别院竟藏在这样的好地方!”
仆从们开始搬搬抬抬。
李德裕笑着牵起她的手,“这别院是阿耶早年置办的,他喜欢清静,常来此著书立说。如今正好便宜了我们。”
他指了指远处的山林,“先稍作休整,明日我带你去打猎,听说这季节山里的獐子最是肥美。”
刘绰眨了眨眼,俏皮道:“我怕是要先带上胡缨去拣栗子,若兰的婚宴就在十月初八,她还等着我的糖炒栗子做甜点呢!”
“别忘了,还有我们的婚宴!”
李家的钟南别院坐落于终南山麓一处向阳的缓坡上,背倚苍翠山峦,前临蜿蜒溪流,四周古松环抱,远远望去,青砖黛瓦掩映在斑斓秋色中,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
别院依山势而建,门前一条碎石小径蜿蜒穿过枫林,落叶铺就金黄地毯。
溪水自西侧山涧流下,在院前汇成一泓清潭,潭边设有一座六角凉亭,亭柱上爬满枯藤,檐角悬着铜铃,秋风拂过,铃声清越,与潺潺水声相和。
别院呈三进格局,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文人的雅致与实用。
前院青砖铺地,两侧栽着修竹与药圃。角落一口古井,井台磨得光滑,显是常年使用。东厢是门房与仆役住所,西厢则改作了马厩与象棚,云岫和灵霁正悠闲地咀嚼着新鲜的干草。
穿过一道月亮门,便是主院。
正堂悬着“静观斋”匾额,笔力雄浑,是李吉甫亲题。
堂前两株老桂树开得正盛,枝干盘曲如龙,树下设石桌石凳,桌上刻着棋盘,显然常有人在此对弈。
主人家的书房和寝居便在此,另有一间小阁楼,推窗可见群山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