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这里领第一批现银,再加上分不同年限兑现的土地券,北方垦荒的垦荒证,然后彻底放弃他们对土地的控制权。或者把垦荒证卖给别人靠着之前积累的财富,转入工商业做资本家,或者拿着这些垦荒证,带着家奴去北方做种植园主,总之他们还会有好日子过的。实际上他们并不会真正损失什么,无论做资本家还是做种植园主,他们的未来都可以说是一片光明,北方有的是可开垦土地,哪怕辽东也能变沃野。桂王去年种土豆的收获就非常可观,辽东的气候目前来讲的确是冷了点,但再冷也冷不过俄国,俄国人都能靠土豆支撑寒冷环境的粮食供又何况是东北。
实际上这时候不仅仅是广德这一处地方,整个南直隶南部这片山区甚至太湖周围的水网区,都或多或少地发生类似的匪情,包括江北的水网地区也有,还有巢湖周围,可以说南直隶除了皇庄占绝对优势的地方,其他无不冒出匪患……
但帆船肯定不行了。
虽然大明海军还不算太强。
这样以军队保护清丈队,顺利完成各地清丈,剩下就是强制性国有化土地了。
无论地方官员还是各地按察司乃至于大理寺,都依然是旧文官占据着绝对优势,从上次对蔡启僔等人的审判可以看出,法官还是会竭尽所能地挽救这些人。然后在审判中为他们找各种理由,以此减轻其刑罚,尤其是株连九族这种事情基本不可能,上次没有一个株连九族,但无论如何抄家是必须的。
毕竟负责审判的都是文官,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好感,这么短时间杨庆还无法完成司法系统的改革,这工作不是随便拉个人就能干的。
实际上来的是一支船队,整整二十艘明轮蒸汽船,拖着弥漫天空的黑烟逆流而来。
四民大会刚刚推选出的新一届常设委员会,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大明律关于谋反罪的补充……
至于南都……
“你就作吧!”
此时女皇陛下的龙舟,正从前方河面缓缓驶来,不过这已经不是帆船了,推动这艘龙舟的是两个巨大的明轮,在蒸汽机的驱动下,就仿佛两个水车般转动……
他们要战斗。
未来的运河航运是属于蒸汽船的。
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跳河悬梁啊!
这也是杨庆的蒸汽船第一次公开亮相,此前它们都在一个封闭起来的船场里建造,不过这些蒸汽船的体型都不大,而且还是平底的。实际上它们的设计目标只是在运河使用,确保能够一直航行到天津,这也是它们最有价值的用途。虽然这时候大明的海运已经很发达,完全能够保证北都留守司的物资供应,但运河的作用可不仅仅是运输军需。它带动的还有整个沿线的经济繁荣,运河两岸一座座城市的繁荣,都依赖这条水道,无数人口在依靠它为生,一条条支流水道同样让繁荣向两旁纵深扩展。在铁路短期内还不可能贯通的情况下,想要保证北方的经济不至于和南方差距太大,就必须确保这条运河的畅通,这一点是海运无法替代的。
女皇陛下说道。
广德士绅指使家奴杀害土改队员的行为,迅速被四民大会明确定义为谋反,不仅仅是这种行为,任何以武力对抗军队的行为,统统都被定义为了谋反。警察抓捕时候抵抗算是拒捕的刑事犯罪,但面对军队还敢武力抵抗,那这不是谋反是什么,至于有组织地袭击国家公职人员,这就更完全符合谋反标准了。
有诸位大臣呢!
但这只是开始。
好在他们还有希望。
它的运输任务不会因为都城回到南方而减少,实际上它的运输能力在未来二十年内依旧无可取代,如果北方种植园经济真正展开,这条运河也将成为南方一座座工厂的血脉。
“可这又能怪谁呢?说到底我们落伍了,我们在对科学的了解上和他差距太大,朝堂上政斗我们的确可以不落下风,可在科学上我们就只能被他当猴耍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没本事,我们自己知道的太少,就像他说的,他这就是在收智商税,他知道的比我们多,他就可以随意地玩弄我们。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学识和他差得太多,我们的圣贤书已经不够用了,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圣贤书能够应对的了,我们想要不会再一次被他用学识的优势玩弄于股掌,那就必须得做出改变。
话说这部法律越来越完善了。
“该扔了!”
最多他不杀那么多人。
他也同样将陪伴女皇北上。
现在四民大会的代表们,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这部法律,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完善,然后护国公用他的强力来确保这部法律的执行,无论朝廷还是地方官员,所有判决都必须依照法律。徇私枉法的情况越来越少,官员随心所欲的判决成为历史,甚至就连律师都已经出现,老百姓对不公平判决的上诉越来越多,地方官员,按察司,大理寺三级审判体系已经真正规范化。对地方官员判决不服的可以向按察司上诉,还不服的可以向大理寺上诉,大理寺判决为终审,甚至地方法庭已经开始试点,可以说如今的大明真正有了法制国家的样子。
如果有人想在这时候造反,那么就不要错过机会!
流放澳大利亚。
他们能纠集多少土匪?
以后就更只能仰望了。
他又杀不死。
女皇说道。
但距离优势让欧洲各国哪怕联合起来,在东方也只能仰望,毕竟他们的舰队开到这里也废了。
岸上的堵胤锡叹息着。
很显然那些士绅们已经真得横下一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