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冲搬出来以后感觉自由了许多,秦王照样将每日的政务分出一部分让他处理,而韩冲也在为开春耕种准备着。
去年除了陇西和北地两郡,其余各地都是丰收,比往年收成高了三成,农户们过了个好冬天,哪怕是下雪也不觉得多难熬,对来年开春充满了期盼。
先前韩冲吩咐下去的良种培植,因为陇西和北地两地换掉了大部分的良种,他就只好换一种方式让农户学会筛选良种。
这个倒是不难,找几个懂耕种的人就能总结好写进田律。
难的是耕种器具的改善。
目前最流行的有两种农具,一种石头磨成,一种木头做的,前者死沉死沉,不好保养;后者折损太快,经常耽误事。
韩冲提出大量铸造青铜农具,租借于民,由官府负责维护和保养,进一步释放劳动力。
这个法子遭到了王绾的反对,因为太不好管了。
秦王有些犹豫,韩冲却大气地说道:“若是因为不好管理就将此事搁置,那要秦国的官员来作甚?寻常损耗是正常的,恶意破坏农具的人不说秦律如何惩罚,便是在村里也是难以立足的。右相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短时间铸造青铜农具并推广全国,而不是此等细枝末节。”
王绾被他噎住,正要出言反驳,秦王却已经同意了这件事。
青铜器再有象征意义,那也不能直接变成粮食,但将这些矿石炼成农具,就能提高效率,耕种更多的土地,而接下来还要继续揍赵国,粮食绝对不能成为阻碍。
于是这件事便敲定,韩冲整日往外走,不是在工匠处,就是在试验田,等开春到来,韩冲也做好了准备。
他命人将最新发布的田律编成有节奏的歌谣,在推广田律的时候也将歌谣传播开来,这样一来,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户也能迅速明白何时犁地播种、何时施肥、何时授粉。
至于农作物方面,他派人从燕、赵两地购买了不少棉花、苎麻的种子,让陇西、北地的农户先种一小部分,其余的地方仍旧种植小麦。
莫老找了许久终于找到适合的植株,一种名唤白杨,能够防风固沙,另一种是沙棘,适合水土沙漠化的土壤,其果实可入药。
韩冲一锤脑袋,对哦,这么好的地方,当然要人工种植药材了,于是他命人去寻找本土生长的中草药,尤其是止血生血的药材,接下来还要打仗,药材也是损耗品。
至于先前在韩冲手上的刑狱,公子高和公子闾兼职了一段时间,干得不咋滴,让秦王给调走了,刑狱一事又回到了韩冲手中。
韩冲自己没有太多时间管刑狱,便直接推荐蒙毅和吕周担任刑狱丞,自己还是泡在农业上不肯挪窝。
李斯从太史升任廷尉,成为九卿之一,他没有故意凑近任何一位公子,看上去仅是奉秦王为王。
看到各郡县有条不紊地安排春耕,农具的推广提高了开荒的效率,看起来只要没有天灾,今年收成必然超过去年。
既如此,秦王要揍公子嘉的心就越发猛烈,这位昔日的赵国公子逃往阳城,改国号为代,自己上位称王。
既然粮草不愁了,王翦也该练练了。
这一回,王翦、辛胜率了二十万大军北上,准备找代国的麻烦。
公子嘉自认不敌秦军,但就此认败是不可能的,他派人去燕国,和燕王聊了许久,说动燕王出兵,两国联军号称三十万,比秦军还多了十万。
消息传回秦国,秦王有些有些讶异,在他的计划里,还没有燕国什么事呢,怎么就被公子嘉策反了?
王翦派人前去探情况,代国和燕国联军不假,但是数量肯定掺假了,而且多是征民夫为兵,战斗力怎能与秦军相提并论?
于是,王翦与辛胜一合计,大军分批过易水后直接碾压过去。
代军与燕军本就是临时凑到一起,带兵的将领还是昔日的手下败将,还有何惧?
不过十日,代军和燕军就被打得七零八落,燕王连忙撤军回防,王翦没理会他,直接攻破代国,公子嘉事败自焚而亡,代国自此灭亡。
王翦和辛胜却没有回咸阳,而是驻扎在易水边,对燕国虎视眈眈,燕王吓得半死,整日缩在宫中做噩梦。
太子丹幽幽叹气,在代王派人前来的时候他没有阻止,现在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阻止秦王攻打燕国呢?
太子丹幼时与秦王同在楚国为质子,一转二十年过去,秦王治理的秦国国力渐盛,先后攻破了韩国、赵国,反观燕国,一直窝在北边苦寒之地,物资匮乏,若是战败百姓的生活就更难过了。
门人中有一个剑客,名为荆轲,他看见太子丹连日来愁云惨淡,便问起所为何事。
太子丹长叹一声:“秦军陈列易水西,恐怕燕国有难了,若你有去处,便早日离开吧。”
荆轲听罢跪倒在地:“昔日落魄,蒙太子丹所救,燕国就是我的家乡。如今燕国有难,我若离去以后还有何脸面存活?”
“我愿为太子丹分忧,如今能够阻碍秦军进攻的,唯有秦王一死,趁着其内乱便可反过来蚕食秦国土地。”
太子丹有些意动,问计荆轲,荆轲直言:“听闻秦王悬赏樊於期首级,若是以此为叩门砖,再加上燕霸县地图一并献上,秦王必然会亲自见我,如此便有机可乘。”
“不行!”太子丹反对道:“樊於期投靠燕国已是别无他法,我又怎能挟恩图报呢?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垂首不语,他知道太子丹优柔寡断,不想伤害投靠他的人,可无论是樊於期还是他,在来到太子丹身边的时候,结局早就写好了。
要么死在太子丹身边,要么为太子丹赴死。
荆轲走出太子丹宫中,他回首看向燕王宫,这里面有他追随的人,秦国,也有他想见的人。
这件事,一定要做成,太子丹不忍心,那便由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