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万万想不到李亨干了如此多的坏事,就连李祎的死都跟李亨有关。
最终郭子仪选择了听从裴旻的指令。
李亨是他认可的对象,而裴旻拥有拯救唐王朝的力量,而且他的调令处处针对安禄山的死穴,平定乱世指日可待。
也正是因为在满朝动荡的时候,郭子仪、张巡这样的人物站了出来,拖住了叛军两路共计十五万兵马,给裴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唐王朝最艰难的这个时间里,历史上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李光弼,正跟着裴旻对决阿拉伯。
针对他们,庙堂几乎没有多余的耽搁,直接下达了处罚告示。
对于李琰这个皇帝,郭子仪心中存着一定抱怨不满,其中的原因正是李祎。
故而加上这之前的战绩,郭子仪毫无疑问是第一功臣。
可以说若非郭子仪死守了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若非张巡转战中原,连破叛军,给李唐王朝争取到喘口气的时间。
李祎也很倚重郭子仪的才华,郭子仪亦很尊重自己的这位上司。
故而这第一之功,改落到了郭子仪的头上。
史思明、令狐潮的大军南下,江淮、荆襄一地必然是保不住的。
裴旻不知郭子仪别有深意,但他拟定的蓝图中,郭子仪作为六帅之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子。
这一次的嘉奖,不只是安史之乱的,击败西方第一强国,攻下阿拉伯国都这盖世之功,同样嘉奖算计在内。
郭子仪穿着铠甲,居然行此大礼。
安史之乱的叛贼,尽数聚集长安。
裴旻忙上前将之扶起,笑道:“将军乃平定叛贼的大功臣,何须行此大礼。”
对于那些与安禄山暗通款曲的世家,裴旻也毫不留情,该杀的杀,该罚的罚,该流放的尽数流放。流放之地,也改为了阿拉伯。
对于裴旻,郭子仪一直有着小小的愧疚与感激,三次举荐的大恩一直不敢忘怀。
必胜的局面,硬生生给弄的失败了不说,还令得李祎惨死。
郭子仪由衷道:“若无裴帅,焉有今日的郭子仪。”
郭子仪得礼部通知,知晓裴旻亲自率庙堂文武迎接,吩咐身后大军缓行,亲自领着北征诸将往十里亭赶去。
郭子仪凯旋回朝,裴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长安迎接。
郭子仪回朝,意味着持续两年的叛乱正式平息。
如果不是裴旻的存在,郭子仪实难想象自己一错再错会错多久。
反攻的号角是裴旻来长安之后吹响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郭子仪之前的功绩。
这一切都是李琰听信谣言的结果,兼之此后李琰昏招迭出,更加引发了郭子仪的不满。
这军中有不成文的规定,将军着甲见上无需行大礼。
张万顷、孙孝哲、徐归道、独孤问俗、张休、张通晤、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徐璜玉、安俊雄、安晓、李钦溱、李立节、阿史那承庆、范秀严、阿史那从礼等主要将官,一律处死。
江淮、荆襄一失去,江南长江天堑的优势不再。那局面就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