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到大院子已经是下午四点半的样子。李龙下车打开大门,宋明把汽车开进去后,两个人一起卸车。
这一趟李龙拉回来十台收割机。他早早就在东面厢房北面,院墙边上清出一块地方来,铺上板子放收割机。
这收割机虽然几乎全是金属制成,但因为结构不算特别复杂,一台也就百十公斤的样子。
李龙自己一个人就能搬一台过去。他让宋明在上面只需要把收割机往后厢板的地方挪动就行了。
“嘿,小李同志,你的力气还真大。”宋明看着李龙不是很费力的把一台收割机搬到墙边放下,赞叹着。
李龙自己能感觉到,自重生之后,他的力量一直在持续增加。眼下搬个一两百公斤的东西还真不是很难——比普通人强的太多。
加强的不光是力气,还有感觉,听力、视力都有所加强,还包括协调能力。
这算重生的福利?
“嗨,我原来是干农活的嘛,”李龙脸不红的说道,“那搬八十九十公斤的麻袋,练出来的。”
好吧,宋明信了他。
其实以李建国对李龙的“溺爱”,哪舍得让他搬那么重的东西?
十台收割机很快就搬了下来。
杨大姐只是在最开始汽车进来的时候看了一眼,看到是李龙后就又进去了。两个孩子在,她腾不出手出来。
收割机放好后,宋明连水都没喝,就开着汽车匆匆离开了。他还要赶紧回去把车收拾一下,然后好好休息,明天还要上班。
李龙把十台收割机摆好,再找了大塑料布给盖上,拿砖头压好角之后,这才进屋子里洗手。
现在年前还剩下的事情,就是给乌城和北庭的关系户送一些肉,然后年前就可以轻松了。
第一次试验,育肥羊这事是可以搞的,到八五年的十月份,按新马号的圈养能力,弄个三百只羊是没问题的。
第一次育肥羊几乎全都被各厂子给消化掉,基本上没流入市场。眼下圈里还能宰的就只剩下几头牛,年前肯定是可以处理完。
第二波育肥,如果增加羊的数量,减少牛的数量,到春节前宰杀的话,收益应该能在八千以上。
毕竟如果加上羊皮,第一次的收益已经在接近五千块钱了。
当然,如果想要这么育肥的话,那还需要继续囤积糖渣。
反正这玩意儿晒干或烘干后,能存放很久,不怎么会坏。
育肥牛羊,想要投入少见效快,还就得是这个。
这玩意儿得过好几年后,糖厂才会重视起来,然后回收加工做成饲料。所以李龙还有几年的红利期。
不光是这个,抬把子也能干几年,收割机也是。
等这几项成了夕阳产业,李龙觉得新的机遇就可以开始了。
那时候就不像现在这么小打小闹了。一台新式轮式拖拉机,一天一夜可以犁地近四百亩。一亩地的耕地费,在两千年左右是八块钱。
而在一零年的时候,是二十块钱。
两个人轮换,一天就可以挣三千多块钱——当然,去掉人工和油费及损耗折旧,一天怎么也两千多了。
而大型采棉机时代,滴灌的棉花一亩地产量在四百公斤左右,一公斤机采费从一毛钱开始到后面四毛钱左右,再后来变成亩收,一亩地一百六左右。
一台采棉机一个采棉季能采棉几千亩,毛收入接近百万。
当然实际可能达不到这么多,毕竟出了本地范围,到其他地方采棉,地块需要联系,中间有路程时间等。
但即使如此,保底两千亩还是有的。
在三四十年后,本乡最大的农户,自家承包有上万亩棉田,三台采棉机,想想那收入。
这些念头和信息在李龙的脑海里也只是闪了闪,那都是以后的,现在,自己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吧。
他在屋子里逗了会儿明明和昊昊,杨大姐去忙会儿自己的事情,然后就准备下午饭。
李龙在等明明昊昊睡着后,便去外面,开始从厢房里把肉拿出来装好,然后还有那张黄羊皮。
他在玛县不认识比较好的鞣皮子的人,这事得去北庭或者乌城。既然是给老娘做皮袄,那就好好拾掇一下。
晚上,李龙等明明昊昊睡着了,把要去北庭和乌城的事情给顾晓霞说了一下。
“要不要休息几天再去?”顾晓霞有些担心的说,“这些天你基本上就没停过,去奎屯跑了两趟,在队里又是宰羊宰牛的,石城也跑了两趟,身体能受得了吗?”
八十年代的北疆和三四十年后不一样。从玛县跑到奎屯这一百多公里,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那就是非常远的路程了。
毕竟走路的话需要好多天,班车一天不一定能赶上一趟。
顾晓霞虽然在教育局上班,成了国家干部,但基本上出差远点儿也就是县里的几个远处乡镇。奎屯对她来说,是非常远的,当然乌城也是。
“没事,一天就跑一个来回,不算远。”李龙两世为人,上一世玛县到奎屯,跑高速快点儿不需要一个小时,去乌城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真不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