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程大姐在京大见到了叶舟。
程大姐来京城后,依然保持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京大有短期培训的学习班,她有时间的话,都会报名。
谁也看不出来,五年前程大姐还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
下课后,程大姐就来到跟叶舟约好的食堂吃饭。
即便已经来了很多次京大,看着进进出出的京大学生,程大姐还是忍不住跟叶舟感慨说:“真是羡慕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我这辈子是不能正儿八经地读大学了。也不知道大刚和月月有没有这样的造化,月月的成绩还行,但是想上京大也够呛,大刚就……他能考上大学,应该就是老徐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叶舟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不是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成功。再说了,这个年代有很多机会,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有时候比擅长读书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程大姐点头表示认同,说:“我应该就属于擅长抓住机会的人吧?我抓住的机会就是叶老师,跟着你走,一步都没错过。”
叶舟有些无奈,“总是被你们夸,再这样下去,我会飘的。”
“本来就是嘛!我们这些听你的话的人,生活都越来越好了。当初在家属院,你也不是只给我一个人机会,你也跟其他嫂子说过,让她们去服装厂上班,也不要忘记学习。
最后,大概只有我去了柳城大学的学习班学习。
还有一些人,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谣言,说是如果去了服装厂上班,随军办的就不会再给分配工作的机会,然后就不肯去服装厂上班。
前两天,我接到以前住我们家东边那个嫂子的电话,跟我借钱。”
那个嫂子跟程大姐是同乡,程大姐刚来随军的时候,对方稍微照顾了一下她。
指点她去哪里买菜最便宜,哪里又能买到不用布票的布,诸如此类的。
后来,程大姐听叶舟的,用缝纫机做衣服拿去卖,赚到了钱。
程大姐也想帮衬一下老乡,跟叶舟商量,能不能让这个嫂子也入伙?
叶舟说,这事程大姐自己决定就好,她不过是给程大姐设计服装的款式。
程大姐好心好意地找到对方,结果对方却说她这是投机倒把的行为,给自家男人丢脸。
后来,看到程大姐赚钱了,她又找过来,说自己可以帮忙采购布匹。
程大姐拒绝。
再后来,未来服装厂越办越大,甚至还有老外来参观,变成了老外的代工厂。而未来制衣厂的职工工资也比柳城效益最好的钢铁厂多两倍。
最早一批去未来制衣厂工作的军嫂,后来都升职成了主管。
晚一步,步步晚。
当然也有现在都不屑于去私营企业上班的。
隔壁的那个嫂子就是一直都不屑,直到去年她的爱人转业,她都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
转业回到地方,丈夫在县里的邮电所工作,工资还不如在部队的待遇。她也还是没有工作。
她给程大姐打电话,是为了借钱。
“你借了吗?”叶舟问。
程大姐说:“当然没借啊。我又不傻,借了肯定不会还。而且她在电话里,一直强调当初在家属院的时候对我有多好。
她对我的好,早在我来京城之前,一百倍都不止地还给她了。
所以说啊,想接受一个人的帮助,也要看对方是什么人。
比如,有人在下雨天的时候借了一把伞。
还伞的时候,即便你给对方带了一兜苹果表示感谢,对方也可能会跟别人说——当初要不是我借伞给她,她就会淋雨,淋雨会感冒,感冒会得肺炎,得了肺炎要住院。
好了,本来借一把伞,在对方心里,却是避免你住院的大恩情,你得一辈子好感恩。”
叶舟看着程大姐,与有荣焉。
说完后,程大姐意识到叶舟看她的眼神,有些不好意思地问:“叶老师,我说的有道理吧?”
叶舟点头赞同,毫不吝啬地夸赞说:“当然有道理!我们程大姐越来越有文化了,徐干事现在应该非常有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