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府,下人帮着脱了官府,顺势把靴子也脱了,穿着一身褂子,这样能更舒服一些,有人端来茶点,齐泰喝了一口,那个人始终弯着腰在前面站着。
门口的那个人看到轿子连忙跑过来,帘子掀起,齐泰从里面走出,看都没看那个人,只是鼻子哼了一声迈步往里走。
齐泰起身,那人连忙跟着站起,“谢大人。”齐泰直接返回自己的书房,略微思考了一下,快速写完一份奏折,完全是凭借齐泰的经验在写,而且这几个地方也是以往最容易闹水灾的地方,弄好了这些,齐泰连忙招呼下人赶往皇城。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只能祈祷老天有眼,只要暴雨一停,水位就会下降,到时候京城大堤同样会相安无事,毕竟付出几十年的心血,当初朱元璋在这里建都的时候,已经考虑到日后水患影响京城的事,于是命人花费大气力修建了护城堤坝。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齐泰只是认为这小子是来要好处,所以爱答不理的,那小子可能已经习惯,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各地的粮都在疯涨,晚上一个价,早上起来,一斗米的银子最多买半斗。”
“知道了。”
齐泰抓紧时间往回赶,到了府门位置,看到前面有人在等,齐泰连忙命下人加快速度,随着轿子接近,齐泰不由得叹了口气,并非是给自己送信的人,只是前些日子新收的门客。
“齐大人,慢走。”
一听到粮食,齐泰顿时来了精神,众所周知,这样的暴雨一下,各地都在发大水,到时候粮食肯定会涨,只是根据历年的经验,涨幅应该不会太大,毕竟家里的余粮可以用一段时间,只要水灾一过,到时候打开粮仓放粮,只要熬过去半年,等下半年的粮食下来问题也就解决了。
“坐吧。”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整个大明的南方变成一片汪洋,就连通往京城的主要水道都被上游随水漂下的尸体堵住。
朱允炆一甩袖子气哄哄的带着人走了,只剩下齐泰弯身将掉在地上的奏折捡起,没有办法,就算位高权重,在皇帝面前始终是奴才。
“千真万确,而且是亲眼所见。”
“再等等。”
“糊涂,出了这么大的事,死了那么多人,这些做父母官的胆子未免太大了,难道真的以为朕在京城里聋了,瞎了!”
拨粮赈灾的旨意很快发布,齐泰总算是长出一口气,看着冒雨离开京城的信使,齐泰脸上露出笑意,这是齐泰的过人之处,林风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齐泰是把可能变成更好。
“皇上,奏折里并没有提到水患一事。”
这种弓弩射程远,而且威力极大,瞬间发出去的弩箭居然直接穿透两个人的身体,随着一道血泉,两个人的尸体同时向下滚落。
可怕的是,那些人的手里居然握着弓弩,弓弩的前端直接对准迎面而来的信使,随着手指扣动,跑在前面的两个人应声落马。
朱允炆阴谋夺取皇位,担心事情败露,所以不惜大动干戈残害诸王,这件事越传越凶,而且从最开始低下的偷偷议论,逐渐转变为争执甚至是愤怒。
这里一定不能出事,一旦出了事,整个京城将会被彻底淹没,其中的损失无法估量,毕竟这里是皇城,和普通的城镇不同。
齐泰没好气的说了一句,那个人一脸讨好的坐下。
齐泰眉头深锁,虽然察觉到不对的气息,还是没有办法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商会从中牟利,这是常态,只是一点,普通的商会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而且这场暴雨来的非常突然,但凡是有一点经验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卖出粮食。
“哦,什么事?”
那人也识趣,别看齐泰不中意,一个人喜欢,那就是齐泰的老娘,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被这个小子哄得开心,这就是依仗,谁让齐泰是个孝子。
这样的情形在这条官道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通往京城的所有官道完全封锁,随着这场暴雨来袭,整个大明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几乎同时,一个可怕的谣言正在随着洪灾不断的蔓延。
相比而言,就算死再多的百姓,毁掉再多的农田和房屋,绝对不允许这场水进入京城。
“齐大人。”
“大人,实在不行只能想办法打通西面的堤坝。”看着不停上涨的洪水,为首之人眉头深锁,旁边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官员弯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