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宜等人本来已经撤到一半了,见敌军没追来,楚宜毫不犹豫地调头。
其余人也都跟了上去。
临行前,梁沁给了他们一人一个火药包,以便不时之需,可以给自己争取逃生机会。
可楚宜他们压根儿就没想活着回去。
他们直接冲进敌军营地后,才点燃的火药包。
信的最后,梁沁用一句话总结——北蛮人撤至商州城,楚宜将军与十五名义士,无一人生还。
另外,还有一封信是给程子旭的。
看完信后,赫澜音静坐了一柱香的时间,那种心脏绞着痛的感觉才稍微缓解。
难道是她下令让先行军提前撤退的决定错了吗?
其实,无论楚宜此战是输是赢,她都会放程子旭自由。
可她低估了一位武将的决心,也低估了英雄的信仰。
战事尚未结束,撤退就是逃兵……正是因为这份没有理智近乎残忍的坚持,才有今天的大瑞国。
在战场上撤退,是缓兵之计,是不得已为之。
但若撤退至上京,等于是认输。
不一样。
赫澜音承认自己确实是自以为是了。
她懊悔又自责,对女帝这一身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作为一国之君,考虑问题若不能以大局出发,那其中的善便是伪善,无用又害人。
……
永乐宫。
程子旭在佛堂捻着佛珠,还是之前断了的那一串,他重新将它们串连,却始终有一颗没有找到。
就像身体突然残缺了一块。
听闻声响,他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
永乐宫里人人都知道,他在佛堂时不许有人打扰。
此时来人,定是有极重要的事。
是有关楚宜吗?
不是,肯定不是。
程子旭在心里嘲笑自己草木皆兵。
“程公子,是朕。”
赫澜音出声的瞬间,程子旭心里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
轰隆间,尘雾弥漫。
他置身其中,什么也看不清,只感到恐惧像蔓藤一样将他缠绕。
赫澜音没有兜圈子,沉道:“楚将军牺牲了,这些是她留给你的。”
程子旭仍是一动不动。
她便走过去,拉开他捻着佛珠的手,将信和信物放在他手里。
赫澜音轻叹:“许是朕的决定错了,朕愧对于楚将军。与她之间的约定仍然作数,等战事结束,论功行赏时,朕会拟适合的由头放你自由。”
程子旭唇角似动了动,心声凄凉地传来。
【宜儿不在了,我要自由有何用……】
赫澜音就怕这个,否则她不会亲自来。
“你不想知道楚将军在信里说了什么吗?”
信是楚宜生前留的,她是带着赴死的决心去的。
赫澜音也是仔细琢磨后,才有些明白楚宜的心理。
战败的愧疚,加上对她这个君主的忌惮,战胜了她对程子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