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底下的文人齐齐陷入思索,你说他没那意思吧吗,又有点。
说没有吧,又好像有点。
实在叫人难为!
放在其他朝代,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糊糊:“总之,清、明两个字,在清朝诗坛都是敏感词,一不小心禁言、销号、挖黑历史一条龙服务。
在清朝,杜牧的杏花村也许都不能落在纸面上。
清朝人不过清明节吗!
不知‘创得得来久,山清水复明’一句,够不够得上文字狱。”
迷雾麋鹿迷了路:直接说复明,嘎了吧!
静夜思:诛十族!
康熙疑惑道:“这是谁写的?”复明二字毫无遮掩。
乾隆口中重复两个字,“创得?”有点耳熟。
糊糊:“这首诗名《创得斋》,是清朝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一处景观。
何人窥视皇家行宫的景色,并冠以‘复明’二字?
哦,原来它的作者全名爱新觉罗·弘历。
搞文字狱就要一视同仁,双标要不得,不能因为作者身份特殊就区别对待嘛!”
刘彻哈哈大笑,“清朝皇帝复明!”何其有趣。
任谁反清复明,乾隆都不可能。
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别说臣子,连他自己都不记得有没有写过这一首。
但此诗看来平平无奇,大概、可能、也许就是皇帝本人写的。
糊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皇帝,是吧!
清朝如此残酷的文字狱,怪不得曹雪芹写《红楼梦》,真事隐,假语存。
毕竟一不小心,就要九族消消乐。
这给现代红学索引派创造不少生存空间,因为所有人都好奇,曹雪芹到底打了多少谜语。”
袁枚手执新得的《石头记》,恍然大悟,“原来二名大有深意。”
甄士隐,贾雨村,有趣,有趣!
糊糊:“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有一座庄严的大门——大清门。
清朝时期,它的地位至高无上,仅有太上皇、皇太后及帝后四人得以从此门出入。
其他即便是位高权重的王公大臣,也只能绕道侧门而行。
每当帝后大婚之际,华丽的轿辇会从此门缓缓驶入皇宫,成为平民百姓与皇家尊贵之间的无形分界线。
随着清朝的覆灭,这道门的名字变得格外敏感,于是它被赋予了新的称谓——中华门。
但在制作新的牌匾时却遇到了难题。
匾额所用的青金石极为罕见,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仍光洁如新,堪称无价之宝。
为了避免浪费和繁琐,人们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将原有的匾额翻转过来,于背面镌刻中华门三字。
此举既解决了更名之困,又避免了大规模的改动。
但当大清门的匾额被翻转过来时,所有人都惊愕不已。
因为顺治帝想的同一个主意,青金石的背面,赫然书写着大明门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