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章 淮军后裔
第(1/2)页

1923年夏,清晨。在南京一座硕大的四合院内,一男一女两少年正刻苦练功。少女时而空翻,时而打着璇子,苦练基本功。小男孩则飞快地脚踢肘击,练着武术套路。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男人在旁边不停对二个少年指点。

中年男人叫王庐亭,祖籍安徽合肥,两少年正是他一双儿女。其父王道贵出身淮军,效力淮军将领张树声的树字营。王道贵不认得多少字,但武功高强,一套五行梅花肘和一套五行梅花刀出神入化。

套用说书人常用的一句话来讲:“那王道贵有万夫不挡之勇,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李鸿章创建淮军后,追随他的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刘秉璋、周盛波、周盛传等淮军将领大多功成名就,有的甚至成了一方大员。

清代官制以文制武,非文途出身的人很难做官到督抚一级。武将出身的累积军功后得以升迁,但一般官职只到提督,很难再往上升至节制一方的总督、巡抚之位。

比如刘铭传,军功卓著,但因武将出身,官至提督后一直未能上升,最后清廷因迫于其保卫台湾,而且逢台湾建省,才得以授其台湾巡抚之职的。有清一代,武官做到督抚的人寥寥无几。

王道贵没文化,谋略也欠缺,属于典型的武将出身,官至记名提督,再也升不上去了,一直在张树声手下当差。

他常以此自怨,但自己年龄已大,不可能再从头读书。父辈遗憾儿孙补,王道贵对儿女们读书要求极严,家传武功更加要求儿子们苦练。

王道贵戎马生涯中捞了不少钱,有了钱就娶妻纳妾,忙得不亦乐乎。但家庭大了,争风吃醋、争财、争位子事就多了起来。

王道贵本就不善处理家庭事务,搞得焦头烂额。封建社会妻和妾家庭地位乃至社会地位差别很大,文人常说的“同进士,如夫人”也是典出于此。

嫡长子和庶出地位也不相同,所谓庶出就是非正妻所生。王道贵虽然很喜欢王庐亭,但王庐亭是庶出。为规避一些家庭矛盾,就花巨资在南京购买了宅邸,安置王庐亭母子。

其时,已有学堂。张树声是淮军将领中比较开明的一位,主张“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王道贵追随他多年,自然耳濡目染。于是就直接送王庐亭到学校读书,并没有让他死背四书五经。

王庐亭毕业后,接受一些相关培训直接进入新民机器制造局上班,担任技术员。一年后,王道贵去世,王庐亭就正式在南京定居。

这个新民机器制造局,其实是一家兵工厂。它自成立以来,总办换了一个又一个,但老的技术员并没有大的变动。王庐亭也一直在制造局上班。

1913年,王庐亭女儿王雪梅出生。二年后又生了个男孩。一家人喜上眉梢,就想给孩子起个好名字。起来起去,始终不能统一意见,嘻嘻哈哈争论不休。

一天晚上,王庐亭搬来一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发誓今晚要把儿子名字起好。正埋头苦读,冥思苦想间,女儿雪梅跑过来喊爸爸。王庐亭眼睛一亮,灵感涌出,哈哈大笑。王太太笑问何故?王庐亭得意地笑道:“儿子名字我想好了,很完美!”

王太太急问道:“那叫啥名?说说看,如不好听,我是不同意的。”

王庐亭道:“宋代卢梅坡有一首诗叫《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有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我们女儿名叫雪梅,儿子当然就叫诗成。”王太太也觉得名字起的好。

王诗成6岁,王庐亭就开始教他练武。先练习基本功,孩子小,柔韧性好。一些动作练来相对容易些,当然,力量性动作做的少。到了7岁,就送他到学校读书,早晚练武。上了学校,家人发现孩子记忆力极好,人也聪明。

1902年,清政府制定壬寅学制,规定初等小学5年制、高等小学4年制、中学5年制。民国元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把这一学制做了修改,规定初等小学4年制、高等小学3年制、中学4年制。

第(1/2)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烽火逆行观后感烽火逆行纪录片 观后感烽火逆行--抗战中粤北华南观后感烽火逆行粤北华南抗战史全记录烽火逆行者略施癫计,懂爱后渣爹刀拿不稳了刘志中卢玉清赵嫣仆人都是大帝,你管这叫没落世家顾长青姜白薇重生1978:从北大荒深山挖药开始砥砺修仙传重生黛玉清仇录官婿美人香刘志中卢玉清赵嫣绝世邪医顾长青姜白薇道界天下家父吕奉先开局混沌剑体,打造不朽仙族顾长青姜白薇多子多福系统顾长青姜白薇社恐的我,穿越到修仙世界混沌剑体顾长青姜白薇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这个出马仙有点强!首辅大人后悔了,我已宠冠六宫陆总以死谢罪,她早已封心锁爱穿越天玄大陆顾长青姜白薇从看见血条开始横压亿万天骄仆人都是大帝,你管这叫没落世家顾长青姜怜心意揽峥嵘重生1960,我在山沟里攒下万亩良田苍凉晚出行,神鬼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