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回手拿出一本古书,放在众人面前,开口道:
“此说法源于《鹖冠子》,只是所谓之‘五脏刀斧’,并非梨子之梨,而是离别之离,生离死别之于人,乃世间最痛,如刀斧相加,后人以讹传讹,才有如今一说。”
丁弘拿起《鹖冠子》翻看,果然寻到如老者一样的说法。
王希孟却已起身长揖一礼:
“多谢老先生赐教。”
红袖听着众人议论,又看了看盘中的黄梨,眼神忽然有些黯淡:
“对也好,错也好,我都不想再吃这梨了。”
老者看了一眼王希孟,对红袖笑道:
“吃罢,老朽阅人无数,你断不会受这刀斧之苦。”
----------
几人重新上路,丁弘犹自不停回头张望:
“不想在这偏僻之地,竟有如此饱学之士,令我汗颜!”
王希孟同样感慨良多:
“村野私塾之中,竟隐有如此高人,足见洪州文风之盛,所以风云际会之下,王子安才会写出那锦绣文章,也恰如所言,洪州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说起令众人感慨的洪州,便不能不提滕王阁。
滕王阁唐永徽四年建成,唐上元二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席间众人大展文采,王勃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世称《滕王阁序》,从此文以阁名,阁以文传。
因日久破损,徽宗大观二年,就是王希孟出京游历的前一年,洪州知府范坦重修了滕王阁。
如今的知府名为魏青正,接到丁弘的报信,早早地迎接王希孟等人于城门外,驿馆安排妥当后,便陪着一行人赶往了滕王阁。
重修后的滕王阁气度非凡,如层层宝塔高耸入云,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登上最高层,只见长天万里,江水奔流,西山红遍,南浦云飞,山水之美,尽现眼前。
王希孟如今年方十六,与王勃作《滕王阁序》时相差十岁,年岁不同,阅历也不同,当下只觉眼前美景如画,却也生不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感。
魏青正于阁顶设宴,几番推辞后坐在了主位,王希孟位于左位,右位本欲让给丁弘,丁弘固辞不受,坚决让孟柯坐了上去。
魏青正最初还很是奇怪,为何堂堂皇城司官员,却对一位布衣平民百般敬畏,观察了一会儿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席间同样对孟柯礼遇有加。
孟柯并未有任何不适,始终不卑不亢,应对从容。
酒过三巡,魏青正忽然命人取来纸笔,置于早已准备好的书案之上,拱手对王希孟说道:
“小王大人年少有为,今日何不效前朝王子安,为眼前美景、为今日之会留下传世之作!”
文人墨客途经一地,写诗作赋也是常事,但让王希孟作画尚可,对诗词歌赋却深知自己并不擅长,忙摇手推辞道:
“王子安乃天纵之才,学生岂能与之相提并论,多谢魏大人抬爱,只是学生才疏学浅,不敢从命,还请见谅。”
魏青正也不强求,哈哈一笑道:
“我知小王大人乃是天子门生,画技得到圣上亲自点拨,定是画工了得,今日能否为此滕王阁作画一幅?”
王希孟仍旧面露难色:
“滕王阁气势恢宏、结构繁复,若想画好,并非一日之工,匆忙作画,既是对魏大人的敷衍,更是对前人的不敬。”
面对王希孟的再次拒绝,魏青正依旧笑道:
“也是此理,然魏某还有一心愿,那便是将这滕王阁绘入为圣上所作的图画之中,不知小王大人意下如何。”
面对魏青正的善解人意、一让再让,王希孟只好点头道:
“学生也有此意,定会用心斟酌。”
又在洪州住上了几日后,王希孟决定启程南下。
送别时,魏青正将一幅前朝的古画送到王希孟手上:
“小王大人,本应为你南下准备一些盘缠费用,奈何我为官多年,却并未攒下些许财物,手中只有这幅古画还能拿到出手,请小王大人不要推辞。”
虽是古物,但作画者却名声不显,画技也并非顶级,换言之,即便是古物,这幅画也并不值多少钱财。
若是送别的东西,王希孟断然是不会收的,但魏青正却言辞恳切地只送上一幅画,这让他实在无法拒绝。
坐在南下的车内,王希孟感叹道:
“魏青正大人可称得上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
孟柯微笑不语,驾车的丁弘却一声冷笑:
“不过是一个表里不一的骗子罢了!”
----------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