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爱贤友,哀加众生;常行慈心,所适者安。(九)
仁儒不邪,安止无忧;上天卫9之,智者乐慈。(十)
昼夜念慈,心无尅伐10,不害众生,是行无仇。(十一)
不慈则杀,违戒言妄11。愚不施与,不观众生。(十二)
酒致失志,为放逸行,後堕恶道,无修不真12。(十三)
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13誉,福常随身。(十四)
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14。(十五)
水火15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十六)
若念慈心,无量16不废。生死渐薄17,得利度世。(十七)
仁无乱志,慈最可行。愍伤众生,此福无量18。(十八)
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人,象马以祠天19,不如行一慈。(十九)
注释
1履:践履、到达。
2適:到也。
3安徐:安静舒缓。
4垂拱:袖手,摆手,引伸为不做任何事。
5娆恼:即烦恼。娆,音nia0,烦扰。
6佛教:佛所教导。
7称:赞誉。
8诤:口角、诤吵。
9卫:保护。
10尅伐:侵扰干涉。
11妄:随便、没有根据。
12真:真如本性。
13十一:即本品中十四、五两章所列的十一种好处。
14不毒不兵:不遭涂毒,不遭凶祸。
15水火:喻危险,激烈的矛盾冲突。
16无量:即无量劫、无数次。
17渐薄:逐渐地淡化。
18无量:此处指无边、不可数、数不清。
19祠天:祭祀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