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八)
众生相尅,以丧其命。随行所堕,自受殃福。(九)
老见13苦痛,死则意14去。乐家缚狱,贪世不断。(十)
咄嗟15老至,色变作耄16。少时如意,老见蹈藉17。(十一)
虽寿百岁,亦死过去。为老所压,病倏至际。 (十二)
是日已过,命则随灭。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十三)
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自然。(十四)
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十五)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十六)
非有子恃18,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19。(十七)
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蔽,为自侵欺。(十八)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十九)
是务20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躁扰,履践老死忧。(二十)
知此能自净,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二十一)
注释
1吴天竺:吴,三国时吴国。天竺,即印度。
2无常品:无常,佛教的基本概念,即指现实人世中万事万物的暂时性。品,即相当於现代著作中的「篇」或「章」。
3寤:醒著的。这裏作动词用,开悟,使人明白。
4解寤:醒过来了。
5思:语尾词,没有实在意义。
6操集:收集。
7夫生辄死:全句意谓那生命啊动辄就走向死亡。夫,发语词,没有实在意,相当於「那」。辄,立即、很快。
8灭:佛教的四谛之一。苦、集、灭、道。此处即指生命的消亡,烦恼灭尽,故曰灭,又日涅槃。
9埏埴:用泥土制作陶器。埏,音shan,以水和泥曰埏;埴,泥土。
10贪:喂食、喂养。
11老死:衰老和死亡。此处作名词。
12荣穽:亦作「荣穽」。又作「荣穽」。意谓井枯长草,即枯井也。荣,盛多;穽,通井。
13见:通现,展示出、显示出之意。
14意:意识、知觉,即指对苦痛的意识、知觉。
15咄嗟:感叹、哀叹。
16耄:八十岁称耄。有「耄耋之年」的合称。
17蹈藉:丑陋不堪之意。藉,狼藉错乱。
18恃:依靠。
19怙:凭借、依托。
20是务:这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