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这边,士颂苦于无战马许久,如今拿下关中,自然会将目光投向雍凉。马腾韩遂等辈,他自然不会放在眼中。只怕是不等关中事定,就会找机会起兵西征。”
“若无大事变化,汉魏楚三家,将会各自安内攘外,积蓄力量。”
“或三五年后,三家方有大战。那时,我们当联合士颂,同灭曹魏,之后嘛,便又是楚汉相争之局了。”
刘备和简雍听了,都连连点头,从地图上来看,大概也就是这样的发展局势了。
“只是,尚有一变数。”
诸葛亮说完,指向地图东南角,正是江东所在。
“江东孙权,勾践之才,虽被我季汉和士楚,压制于东南。但其野心不小,一旦有机会,必然反噬。后面,还需找机会敲打一二,拔掉他的爪牙。”
简雍在边上,也忍不住出言嘲讽道:“什么勾践之才,不就是当面装孙子,背后捅刀子吗?”
刘备笑道:“丞相不必担忧,有云长在淮南,江东鼠辈,必然不敢轻动。何况云长已沿江修筑烽火台,若是真有突发情况,我亲自从徐州出兵,击退孙权。”
诸葛亮依旧保持着笑容,只是笑容中,颇有几分无奈。
刘备在他的帮助下,强势崛起,但着崛起的速度太快,班底还是太薄了,能放出去独当一面,又能绝对信任的统兵大将,除了关羽,真找不到合适人选。
他对刘备拱手道:“希望陛下,告知云长,一定一定,谨记我的嘱咐,南和东吴,西御士楚,莫要倨傲,乱了国家大略才好。”
“丞相放心,二弟熟读《春秋》,武艺绝然,有他在南面,定可无忧。”
当时,简雍心里也是犯嘀咕的,关羽什么人,他简雍还不知道。
诸葛亮为何担心,还不是因为关羽太狂,太傲了。
只是这些话,诸葛亮都劝不动刘备,他又能如何呢?
直到跟着诸葛亮轻易拿下洛阳地区,又将士颂击退。
他终于明白,诸葛亮当日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局时,为何非要带着他在边上听。
诸葛亮的意思,是想要自己,把这些话说给士颂听吧。
这次出使之前,诸葛亮也再三吩咐,楚国这边,能看清大局的人不少,别人不说,刘巴贾诩绝对都是明白人,三足鼎立的局势,他们一定看得出来。
这次出使,只要不把士颂惹毛即可,然后给士颂一些面子,说些软话,楚汉之间,不会这么早就翻脸决战。
长安城,未央宫。
士颂冷了简雍几天,并未见他,而是和贾诩徐庶等人,多番讨论。
诸葛亮能看清的局势,贾诩自然也能看清楚,并和士颂说明白。
和诸葛亮不同的是,贾诩会站在士颂的角度去考虑,而且贾诩,也更加了解自家这主公,了解楚国国情。
而且有些话,都不用他来说。
马良和后方的刘巴一对账,虽然是打打停停,但这打了快两年后,楚国积攒的那些粮草辎重,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战争,不只是一线的打打杀杀,更是拼的后勤资源。
现在士颂这边的资源,已经不能支持他再去开启一场全面战争了。
若是真如他想的那样,顺利接收弘农和河南尹,那倒是没问题。
关键是现在函谷关以东,已经被季汉占据,他想要拿下,可没有那么简单了。
所以,士颂也只能耐着性子,老老实实听贾诩给他做战略分析。
“三家鼎足势成,已是大势所趋。所以诸葛孔明,才敢窃取洛阳。我知主公心中有恨,但我们真不可和季汉再起战端了。”
说到这里,贾诩脸色忽然浮现笑容,毕竟,他是了解士颂的,这小子内心腹黑奸诈,这次吃了亏,自然想要报复。
他声音一低,轻声道:“报复季汉,也不一定非要靠刀兵。”
听到这话,士颂终于来了兴致,连忙问道:“哦?先生有何奇谋。”
“我们自然不会轻易和季汉动兵,但可做出要动兵的架势,调动有心之人出手。”
“刘备的季汉,我们虽然认下了,但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块遮羞布罢了。如今天下,早已是乱世,曹丕、孙权、臧霸,早有瓜分刘备之心。”
“主公可借函谷关之事,派出使者,分别前往孙权、臧霸处,就说自己想要和他们联手,夹击刘备,现在已经在编整部队。”
士颂说道:“他们也不是傻子,我们不出兵,不动手,他们如何会出兵。”
贾诩摇头道:“他们会动。”
“我们虽然没有直接出兵,但大军在关中集结,又散布消息,说有攻函谷关,占据洛阳的打算,季汉不得不防。”
“季汉之兵,本就不多,若是在西面分兵过多,则徐州和淮南,必定空虚。我们虽然不动,但我们也真真切切地调动了季汉的部队,他孙权,藏霸得此良机,即便知道我们是借刀杀人,他们为何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