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虽然否认,但在座的都不相信,这些年来,杨怀古一直致力于将华夏文化传遍世界,这件事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可华夏的环境如此,国家发展也需要分清轻重缓急。
众人也知道华夏文化推广的重要性,但国家迟迟不出手,他们也只能徒呼奈何。
他们不知道的是,国家在等一个契机,一个名正言顺的出手时机。正所谓打蛇打七寸。国家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有成效。否则打草惊蛇后,蛇跑难抓是一方面。要是被蛇反咬一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没有契机的情况下,除非万不得已,国家绝不可能主动参与,也正是这个时候,李云横空出世,先是以歌曲取得了一定地位,再后来便是以诗词打击了其它几个号称华夏文化正统国家的地位。
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家相关部门实际上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调查了李云的情况后,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这也就解释了老首长把自己的手杖送给李云的用意,保护李云,奖励李云的同时,也给相关人员传达了一个信号。
借着寒蝉国人跑到华夏欺负李云的契机,硬逼着寒蝉国不得不退步,举办了亚洲文化交流会。
目的就是让华夏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优秀的成绩,给国内民众打一记强心针。如此,上下一心的情况下,想要打胜这场意识形态方面的战争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纵观华夏这么多年,无论每一项重大举措全都是借力打力,后发先至,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世界各国近百年的成果。这不得不说华夏政府眼光独到。顺势而为运用的炉火纯青。
杨怀古把李云的字送给了首都大学,实际上也是征得李云本人同意,首都大学的宣传总比没有组织的网上宣传强大的多。
至于请这些老教授,不过是使的一招调虎离山之计,他们要是得知李云的手书已经在首都大学,他们还会认真地跑到这里研究?开玩笑,早就各自为战,在研究进度上拼个你死我活,暗中比拼一个谁知识更渊博。只有将他们组织到一起,找个由头,他们才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既推动了工作开展,又能替一直冲在前线的李云扬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至于这帮老教授是否满意,杨怀古不是让李云给他们写些东西嘛,至于李云写不写那就不关杨怀古的事了。
毕竟学校有通知,任何人不得找李云提字。在座的各位都是首都大学的员工。不信他们敢不听学校的话。
“玩了一招空手套白狼,感觉真不错。”
杨怀古与孔约从心里暗暗想道。
大和国,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内,一个穿着和服的女孩正拿着一支毛笔,伏在案上写着东西。
娟秀的字体在纸上缓缓滑过,如同他的女主人一样,看起来文文弱弱惹人怜爱。
“晴子,你需要出去走走,总是待在房间里对你的身体不利。”
一个同样穿着和服,留着小胡子的男人站在睛子的身后轻声地劝慰道。
“父亲,您说,华夏真如李桑说的那般,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吗?”
晴子听到父亲说话,轻轻地将笔放到笔架上,然后轻轻地转过身,歪着头真诚地看着父亲。
“当然不是,那只是他臆想中的世界罢了,你知道的,文学作品是有十分夸大的成份在里边的,不过是院子大小的地方,在诗人的嘴里就会变成几千亩上万亩的样子。”
女孩轻轻地跺了一下脚,娇声反驳道:“父亲,您一定是在骗我,玲子姐姐给我发了李桑的最新作品,我只是看了几遍就全都会背了。尤其是那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您能不能和内阁说一说,让我去华夏留学,亲眼看一看李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男人怔怔地看着女孩,眼里闪过一丝心疼,不过很快就被绝然所代替。
“晴子,你是大和国皇室的公主,怎么可以崇拜一个华夏的平民?你是这世界上最高贵的血统,只要你想要,无数的大和国男儿都会拼命地为你写出你最喜欢的文章,你……。”
男人的话没有说完,看见女孩的眼里闪过泪花,男人眼里的冰寒瞬间被融化。不过却化不开眼底最深处的无奈。
“晴子,你知道的,咱们根本无法命令内阁,咱们虽然是皇族,可全世界都知道,咱们只是名义上的皇族,说好听一些就是傀儡,说难听一点,咱们就是内阁养的猪,咱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一粥一饭都要听从内阁的安排。所以,晴子,我很抱歉……。”
晴子默默地转身,不让父亲看到自己的眼泪,努力用正常的声音说道:“父亲,您不用道歉,您说的这一切我都知道,这只是我的一个临时升起的小愿望罢了,您不用在意,我一个人可以的,一会就会好的!您要相信我,我可是您最优秀的晴子公主呢!”
男人沉默了一会后,轻轻地摸了摸了女孩的头发后,默不作声地走了。只留下晴子一个人背对着房门,肩膀轻轻地起伏着,打湿了案几上的书稿。
……
寒蝉国,文化部,新任部长文仲昔原是寒蝉国大学的校长,崔文会当选国家总统后将他选为文化部部长,针对于华夏国的抵制,文仲昔十分不满,多次要求加大文化产业方面的投资,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否则,太多寒蝉国的东西被华夏申遗,成为了华夏的东西。
不过,他的提案被总统给扣下了,就如同沉入水底,无声无息。
中午的时候,他正想约一下正在休息的总统,单独找他汇报一下工作。结果就接到了手下送来的一份文件。
文件中是关于华夏文化产业发展评估和华夏部分对文化发展方面的态度。不过,随着文件一同前来的,还有一篇作品。
文仲昔好奇地拿起那张作品纸,仔细地阅读了起来,可这不读不要紧,通篇读下来又看了看文章的作者。
这不看不要紧,看到了作者的名字后,心里那种难受劲就别提了。饶是寒蝉国人城墙拐弯处一般的脸皮也难得地红了一下。
刚才还在心里暗想“我寒蝉国果然人才济济。”结果一看作者是华夏人。心里顿时觉着堵得慌。
自己坐在沙发上缓了缓郁闷的情绪,这才让心思平静下来,大脑里拼命 地想着这部作品会不会给现有的文化格局踢个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