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假期将要结束,李云在依依不舍中送曲依凝上了飞机。
看到杨小辉与邢威两对狗男……呃,两对儿恋人还在那里你侬我侬,李云恨得牙根儿痒痒。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在心里腹诽了一句后自己一个人躲在宿舍里研究起自己的事来。
前几天,答应给网友们解释一下《滕王阁序》中的意思,可这几天一直跟曲依凝在一起,所以也就没有急着写。
现在登录到网上一看,好家伙,指责自己的留言都留了好几页,个别网友把这里当成了打卡圣地,每日一催,一天不落。
索性,李云将《滕王阁序》用一种近乎白话文的方式给翻译了一遍上传到微博,随后就关了电脑拿出手机躺在床上,拨打了曲依凝的电话,大吐相思之苦。
都说恋爱是一个人堕落的开始,李云也是如此,把白话文版的《滕王阁序》传到网上后便不管不顾。这可惹恼了众多文学爱好者。
就好像一个绝世美女出现在大家视野里,结果,李云出手,亲自把这个绝世美女打扮成一个穿着大花袄的村姑,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瞬间变成了初中作文水平。
更让大家气愤的是,面对众多网友的指责,李云轻飘飘地回了一句,“这是为了让一些没有文化的外国网友也能看懂这部作品的意思。”
“敷衍,敷衍啊!这是没把我们外国人当人啊!”
“不但没把你们外国人当人,他也没把我们自己人当人。”
“太狂妄了,我命令你,无论如何也要让我读懂这部作品的意思。”
网上的铺天盖地的言论让这部《滕王阁序》宣传范围更广。李云那轻飘飘的语气更让网友们气愤。
可让人奇怪的是,一句没有文化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网络热梗。
“你能看懂《滕王阁序》说的是什么吗?说你没有文化你服吗?”
“你什么水平?有本事你给我解释一下《滕王阁序》,连这都说不明白,还吹什么自己高学历,简直是没有文化。”
李云用一句没有文化成功带偏了大多数网友,让他们不再纠结于翻释《滕王阁序》的事。
不过,广大网友虽然被李云带偏,可研究小组的那群老先生,老教授可没有,他们与一些历史系的老先生们一起,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研究。
说实话,这么多教授来研究李云的作品对李云来说只能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对他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云的资历经不起这么多行业翘楚的追捧,可是,在华夏这种环境中,这篇文章对华夏的文学圈来说过于重要,这些老教授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至于李云会承受多大的压力这些老教授自信地认为不是问题,这么多行业大佬还护不住你一个毛头小子?
李云还不知道这个研究小组的存在,否则一定会吓得脸色煞白,小手摇成风扇,可怜巴巴地告诉各位先生,”您老们太自信了,你们真护不住!“
只可惜,李云不知道研究小且的存在,老教授们还很自信。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研究小组的老教授们在图书馆泡了半个月的时间后,一个个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精神状态却十分亢奋。一个个齐聚会议室,开始汇报最近的研究成果。
半天后,网络上一个新账号诞生,名字叫做“古文化研究小组”
点开备注,简介里罗列着陌生的名字,可如果让行内人来看,这些名字随便一个都是华夏顶尖学者的存在。
而这个账号发布的第一条作品便是《滕王阁序详解》
由于李云的不负责任,许多文学爱好者只能自发地去翻看史书和文献,希望能找出一些句子词语的用意和含义。
可华夏历史书籍和文献虽少,可也够一个人读几辈子的存在,各自为战的情况下谁也不能准确地找出词语的出处,研究成果自然几近于无。
但杨老他们不同,首先,他们知识渊博,根据句子的意思能够大概圈定词语和句子的出处范围。这样去寻找出处就能够更快。
另外就是首都大学的图书馆藏书种类极多,基本上没出现找不到出处的情况。
这也救了李云一命,要是老教授们都找不到出处,你李云从哪里学到的知识呢?
总不能说打南边来了个白胡老头,看自己精气绝佳,年纪轻轻就有一身横练的筋骨,收了自己十块钱,给了自己一大堆书吧。
弄不好会被带走当成小白鼠研究。
《滕王阁序详解》中对此作品先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滕王阁序》作者李云,首都大学学生,该作品创作于西江省昌南市滕王阁景区,属于骈文,有我华夏初唐时代的风格。
全文共计773字,其中成语40处,含自创成语29处,使用典故23处。以现有的资料记载,古代最盛行这种风格期间未发现有与此篇文章相媲美者。
接下来,我们将这篇文章逐字逐句为大家讲解,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下方留言。
1、滕王阁:为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旧址在今西江昌南赣江之滨。
2、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豫章是汉朝设置的,治所在昌南,所以说“故郡”。唐初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新府”。
3、星分翼轸(zhěn):从星宿名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区域。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照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衡庐:指南湖省的衡山和西江的庐山。
4……。”
介绍是以文字形式发出的,洋洋洒洒数千字,却仅仅介绍了文章的十余句,真正可以说是逐字逐句介绍。
此文一出,这个账号的热度马上飞起,关注量明显提升,评论区多数都是抱拳拱手或是受教了的留言。
当然也有详细询问的,账号的管理人员不厌其烦地给予了更详细的解释。
一时间,网络上不管有没有文化的网友总是不经意间拿出一两个句子显示一下自己有文化,时不时地还会正儿八经地在某个视频下开展一次小规模的评论。
甚至有个网友生硬地曲解含义,李云小号主动纠正一下后,赢得了网友真诚地夸奖,纷纷表示这个叫李小云的家伙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