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从的手里接过水壶喝了一口,卫耀接着道。
“大哥藏在侄女闺房里的账本被盗走了,但那些人偷了账本之后,就没了动作,我到现在也没打听到有什么风声,很让人不放心啊。”
“可是二哥,我们要找关系,找漕运衙门,找那些船行,找南方的海商都行,为什么要到辽东来?”
听到这话,卫辉不解的问到。
“辽东这鬼地方,天寒地冻的,还有建奴造反,而且用船的地方也不多,现在也只有朝廷为了平定建奴而新设的辽东转运司需要船,若是将来建奴被平定,辽东转运司被裁撤,那我们在这里建船厂造船,卖给谁?”
“朝廷不要了,民间的百姓就不要了吗?”
听到三弟的话,卫耀转头看了眼对方。
“山东衙门可是招募了不少的人到辽东来屯田,这地方天寒地冻的,天知道能不能种活庄稼。”
“我在娘娘宫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辽东巡抚衙门正组织人手在渤海湾上捕鱼,只要朝廷不禁止,将来民间百姓肯定是需要渔船的。”
“可是。。。”
“你哪来那么多的可是?”
卫晃还打算再说,却被卫耀打断道。
“自从我们到了辽东后,已经不止一次听说,我大明的军队在叶赫大胜建奴,想来很快就能平定。”
“但今天在酒宴上,孙巡抚却说,要对娘娘宫的那个码头进行扩建,这就说明,将来的辽东,一定会依旧依靠辽东转运司将南方的物资向辽东运输,海船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木材砍伐出来后,最少需要八个月晾晒风干,再经过切削才能成可以造船的板材,就这也只能用来建造渔船,而若是想要建造大型的二桅海船,更是要经过两年的晾晒。而若是想要建大船,那么船厂从开建,到出船,最少需要三年。”
“朝廷就算要裁撤辽东转运衙门,要么就在这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
“我们先造晾晒场,对场地进行平整,船厂并不急着建,这样我们就能左右逢源了。”
“如果朝廷要裁撤辽东转运司衙门,不需要海船了,我们就不需要再建设船厂,将晾晒的原木运回山东,是亏不了多少钱的。”
“而若是不裁撤,将来一直要用海船,那我们的船厂造起来,就又有了一个长久的饭碗了。”
“嗯。”
听完卫耀的话,卫晃点了点头。
“那宫里。。。”
“我们的那位小皇帝登基之后发生的事,你都了解过吗?”
“都听说过,但知道的不多。”
闻言,卫晃摇了摇头。
“你说,都是一个爹娘生的,我和大哥这么精明的人,怎么有你这么蠢的一个弟弟啊。”
看着卫晃,卫耀颇为的不爽。
“二哥,你!”
听到卫耀的话,卫晃不由得转过头去。
虽然我人憨了点儿,但你这么说出来是不是就太伤人自尊了。
“算了,跟你说这些没用。”
看着二弟的后脑勺,卫耀翻了个白眼。
“你只要知道,只要那个赵公公将我们的干股送到宫里去,我们就是皇商了,大哥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睡吧。”
说着,卫耀挥了挥手,伸手脱去身上的外衣,在早已铺设好的土炕上睡下。
但随即卫耀就有了一个疑问。
“这火炕怎么不热?”
脑子里冒出了这么个念头,卫耀想了想后,就将之抛在了脑后。
酒劲上来了,还是先睡吧。
伴随着卫耀的呼噜声响起,很快他身下的火炕就热了起来。
唯一的小问题就是,炕面上冒出来的烟有点呛人,不过这都是小问题,死不了人。
而与此同时,赵吏的房间内,他正在听着眼前一个黑不溜秋的人的汇报。
至于这人为什么是黑不溜秋的,原因很简单,刚从炕低下钻出来,还没来得及去洗呢。
听完了手下人的汇报,赵吏恍然的点了点头。
“原来他们造船厂,是这个目的啊。”
“看样子,这方家是惹上了什么麻烦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