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最有名的变法,连带那些诸如范仲淹变法、戊戌变法等影响稍差的变革,这一系列的变法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变法失败居多,变法之人全部倒霉。
知道复兴衙门是什么吗?是控制!是垄断!那帮南方土财主已经完全控制了江北和山南二省的财政民生,完全垄断了两省的运河交通、银铁矿藏等一系列经济命脉。天下还有比这更舒坦、更暴利的营生吗?
但这个担心很快消失不见,因为他们从附在《新政诏书》的“奏对实录”上,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六部以下、省州府县,皆出于科举;然台谏则由各省复兴衙门推举。”再比照“实录”
现在王爷大开方便之门,要让各省或者相邻两省分别组建各自的“复兴衙门”,对于这些大族来说,简直是干柴烈火,不激动都不行。
……
夜雾那么浓,开阔也汹涌,
……
所以在过去几年里,他们削减了脑袋,想往复兴衙门里钻,无奈国人地域意识及排外思想极为严重,根本不容许外乡人甚至是后来者加入。再加上秦雷预先设定的规则十分严谨,以至于复兴衙门成立至今,竟没有哪怕一份话事权外流,这才打消了这些外省人的觊觎之心。
出发啦!不想问那路在哪。
“该说谢谢的是孤王。”秦雷摆摆手道:“这些年来孤王横行霸道、无所畏惧,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受尽了崇拜。但我自己清楚,没有你馆陶在后面呕心沥血的给我当好大管家,我秦雷可能什么也干不成。”说着也向馆陶作个揖道:“还是那句话,我秦雨田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你是第一功臣。”
当马车隆隆,梦开始阵痛。
“但愿如此吧。”秦雷淡淡一笑道:“也许我真是多虑了。”他没法告诉馆陶,中国历史上三次最著名的变法,结果是一胜一败一平。第一次就是馆陶所说的商鞅变法,就像馆陶说的,虽然人死了,但政策还是得以延续下去,应该算是成功了吧;第二次,是在另一个时空里,与现在差不多同时发生的王安石变法,结果人还没死,便被一干所谓的“清流”伙同两宫皇太后给废掉了,可怜的王相公还白白背负了七百多年的骂名,是以绝对不能算是成功。
至此,庶族地主对改革,对武成王的支持毋庸复言。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们将坚定不移站在秦雷身后,誓死捍卫改革的成果。
我一定会成功!
除了这八条尚算创新的法规之外,《天佑新政》还用了大量篇幅,将一些社会各界约定俗成的规矩法则,全部落在了纸面上,赋予其不容置疑的法律的地位。
到那时,进可居庙堂之高、治国平天下;退则处江湖之远、保一方平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我们本来就是高贵无比的士族子弟,本来就厌倦官府那些管理俗务,本来就应该享受轻松自在的奢华人生……难道还有比“复兴衙门”更好的选择吗?
“上下一心,泰山可移!”馆陶衷心的拱手道:“王爷这个多方共赢的法子,实在是太巧妙、太高明、太强大了!”法令颁布不久,他便奉命离开京山城,直接入阁任永安殿大学士,兼总理新政事务大臣。官居从一品,负责新政的调度事宜,可谓是一步登天,春风得意。
有一种预感,路的终点是晴空!
而对于庶族地主来说,那“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以及“重科举”两条发令,也是深得他们的欢心。
至于第三次,则是几百年后的张居正变法,可以说这次应该是三次变法中水平最高,效果最明显的一次,但因为自称“吾非相,乃摄也!”的太岳先生,与万历皇帝的个人恩怨,没有逃脱人亡政息的可悲局面。但其变法至少为神经错乱的明朝续命一个甲子,这是公认的。且在他家人遭受虐待的时候,就连昔日的政敌也站出来为他说话。
馆陶赶紧侧身躲过,但听到王爷如此称赞自己,自然是心花怒放,笑得合不拢嘴,却还要装作谦虚道:“王爷折杀属下了,折杀属下了……”
老百姓就是这样容易满足,这样感恩图报,可千年以来,却没有几个帝王将相做到……所以说任何一个被推翻的朝代,都活该!
虽然满怀着诚惶诚恐,但秦雷和他的新法始终是上路了,这一去千山万水、这一去荆棘密布,这一去,再也没有回头的路……
“一定会的,”馆陶轻声道:“只要这变法能坚持下去,大秦就能长治久安,王爷的万世基业也会稳如泰山。”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他们早就对南方那个复兴衙门垂涎三尺了,那强大的财力人脉汇聚在一起,足以抵御任何风险,产生难以想象的收益,造成绝对可怕的影响力,乃是保持家族长盛不衰的不二法门啊。
而官府却只能小心赔笑……这也是没办法的,比起士绅云集的复兴衙门,无论是人脉、实力、还是威信,两省官府都差得远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之一。如果他秦雨田是个平头百姓,三餐还难以为继呢,就想着治国平天下,那纯属脑子被驴踢了。可他现在身为一国执政,威望冠绝全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封了、封了,彻底封了。”馆陶满面感激的向秦雷作揖道:“属下能平步青云,实现平生抱负,皆是王爷所赐……大恩不敢言谢,唯有粉身以报。”
除此之外,他什么也没有做。既没有赋予他们政治上的特权,也没有为普及教育拨款,甚至连往昔被大户巧取豪夺的田产,都没有帮着夺回来,但大秦南北的无数乡村之中,几乎家家供奉上他的生祠,把他当作救苦救难的菩萨,日夜供奉,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妇人汉子,都将其奉若神明,听不得人说他半个不字!
这些旧约新法林林总总有百条之多,既有“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的政体阐述,也有“尊老敬老、善待妇孺”的行为规范。其中竟没有一条与民风民情相抵触,完全可以看成是大秦朝的民众生活教材。
秦雷摇头笑道:“你当得起。”说完便缓缓起身,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子,暖风便徐徐吹了进来。望着窗外的花红柳绿,他低声感叹道:“真希望一切顺利啊。”
当然他们也不免要担心,如果把朝堂全部让出去,万一哪天风向一变,会不会鸡飞蛋打,人财两空了呢?
而且这些商人也可以把钱存进票号,在异地支取,且额度在五百两以上不收取手续费。这就大大降低了商人们款项遭劫的风险,还节省了雇佣保镖的成本。
大秦朝觐百年来,早已经形成了大地主家族统治城市,小地主家族统治乡村的稳定格局。大地主便是士族,小地主便是庶族。在新政出现以前,士族向来是通过官府控制县城以上的大城市。
至于商人阶层,也是欢欣鼓舞的拥护这次改革……这些精打细算的行家们,惊喜万分的发现,“兴工商”条目下的“取消国内的重重税卡、实现税不重征”,以及“大幅降低税率”两项相加,便可直接为他们节省三到七成的本钱;据说省得最多的,竟达到了九成。
所以他没有败,当然也没有胜……
他知道商鞅的变法虽然方向正确,虽然得到了广大平民的用户,却严重侵犯了贵族的利益,这才导致了惨遭横死。
而且儒家文化中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良传统。大丈夫就应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在这些读过书的庶族地主看来,要实现个人价值,势必需要通过造福一方的社会活动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他们去干也是自愿的、乐意的。
不怕运命,给什么关卡;
现在好了,《新政》里明确规定,“里设老人,选年高为众所服者,导民善,平乡里争讼。”明明白白的赋予他们对乡里的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