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員王允嘉,清苑人;賊至,巷戰,為賊殺死(見畿輔通志)。
朱荃,安寧人;寓趙州。遇賊,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拔貢王元長,新津人;獻賊陷城,被執,不屈,死。妻徐氏自縊死(見四川通志)。
生員赫崇德,綏德州人;聞偽官入城,觸柱死(見陝西通志)。
王爾讀,儀隴人;王皋家僕。獻賊破城,縣令被賊追將及,爾讀奮身擊賊,令奔脫,爾讀被殺(見四川通志)。
羅傑,大昌人;崇禎末,賊至,鄉人勸之避,不從,正衣冠,坐中堂,罵賊,遇害(見四川通志)。
楊興旺,永寧人;獻賊餘黨,據永城,被執,罵賊,見殺。闔門遇害(見四川通志)。
布衣雷應奇,成都人;崇禎十七年,糾集義勇殺賊高境關,追之至桑園,力戰死之(見四川通志)。
蔣世鉉,永川人;倡集義士嬰城守禦,與賊戰,被執,罵賊,磔死之(見四川通志)。
廩生駱士昇,武緣人;崇禎末,賊入城,獲之,誘以利,不從,罵賊死(見廣西通志)。
李猶龍,廣元人;獻賊破城,抗節遇害(見四川通志)。
生員唐韻,湘潭人,賊陷城,與父鶴翔、母錢氏俱被執,賊殺母,痛哭求死,賊釋之,抱母屍泣死(見一統志)。
張鵬翀、趙湛,俱河內人;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河南通志)。
生員王幹,鍾祥人;流賊陷城,闔門投水死(見湖廣通志)。
李藎臣,武昌人;遇賊,死之,妻熊氏自縊(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蕭露豐,臨湘人;與妻沈氏奉父母避難,父為賊執,挺身救父,賊釋其父,夫妻皆為賊所殺(見湖廣通志)。
義民郜天德,河內人,闖賊至,父子五人同罵賊死(見河南通志)。
許心亮,臨淮人;明末,為亂兵所執,罵不絕口,被磔死(見江南通志)。
湯身之、蕭露茂,俱林不息門生;不息死,身之等數十人同殉節武昌(見福建通志)。
生員郭產桂、崔巖,長武人;崇禎末,俱擊賊死節(見一統志)。
武生岳震、楊應春、林萬榜、鄭輯錦、楊載、林暹、溫君羽,仙遊人;崇禎末,巴令檄鄉兵勦賊,同戰死(見陝西通志)。
舉人張儼然,山東新城人;叛將李九成等破城,死之(見山東通志)。
貢生張聯臺、蔣時行,山東人;同死李九成之難(見明史及輯覽)。
生員張瀉里,萊陽人;城陷,率家人巷戰,被執不屈,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王士京,鄒人;天啟中,徐鴻儒叛,率子三楷、路權合鄉兵往戰於徐橋,俱死之(見山東通志)。
王賢,鄒人;天啟中,徐鴻儒叛,言於軍門,願往撫之;單騎入賊營,遇賊,為射死(見山東通志)。
王宏,安東人;天啟中,勦白蓮賊,被執不屈,罵賊,死之(見江南通志)。
林大疆、陳元泰,俱武平人;崇禎中,賊往來江、廣,大疆率兄弟擊之,賊圍其居,臠死(見一統志)。
高應岡,太和人;隨父仕燕京,任滿歸。過濟寧,父為賊執,應岡以身蔽父,為所殺,父獲免(見江南通志)。
趙定周,臨安人;普名聲亂,隨通判游大勳往禦,賊突至,死之(見雲南通志)。
生員楊國彥,阿迷人;普名聲之亂,以義勖鄉民禦之,為賊所殺(見雲南通志)。
生員楊令聞,彌勒人;普名聲之亂,罵賊死(見雲南通志)。
張明,海澄人;崇禎中,流賊擁為兵目,裂眥大罵,手殲二賊,力戰死(見福建通志)。
許界,海澄人;崇禎中,以拒戰死(見福建通志)。
生員葉正元,泰寧人;永興賊起,脅之從,罵賊,遇害(見江南通志)。
生員林同椿,泰順人;崇禎末年,山寇劫縣之仙居屯,率鄉兵斬賊,失足橋下,罵賊,被刺死(見浙江通志)。
邱全,潛山人;土寇攻城,矢志堅守,比陷,遇害(見江南通志)。
王四,郟縣人;充本縣練總。與劉守度、蔡八征土寇,戰死。同時禦賊死者,生員汝州劉若時、李環及妻張氏、女潤淵、郭如嵩、申嵩秀及妻袁氏、李淳儒及妻馬氏、閻如玉及妻常氏、尹德懋、趙真才、郟縣賈時俊、寶豐貢生陳佐舜、郟縣布衣高凌雲(見河南通志)。
黨全湖、李顯榮,籍貫未詳;俱土寇陷城不屈死(見畿輔通志)。
張鸞山(一作鸞三),福鼎人;鄭芝龍入寇襲泰嶼,城破,死者四十三人:江右熊壽三、李求利、陳注、邱永滑、陳細卞、李棟、李俊一、陳乞七、李呆五、李比、李頃、李外定、李秀、陳添、張養、陳黨九、陳安三、李浩、陳機六、李澗、陳七郎、陳祖六、李松、陳晏郎、陳孫四、張國、葉祐、張孝七、李監、陳彥奇、張郎、陳錫一、葉魁、陳敬四、李舜、李德化、李鳴四、陳細五、陳子雲、秦子希、陳氏姑娘(見福建通志)。
生員許爾昌,高州人;土寇攻城,刺賊,為所縛;大罵,不屈,死(見山東通志)。
左沖霄,沁州人;隨父永清奉新縣丞署。華林賊起,從征,破賊,免父於難;以深入被執,不屈,死(見山西通志)。
布衣李維新,寧夏衛人:賊李國瑞等嘯聚螺山,勦賊,歿於陣(見甘肅通志)。
布衣高瑞光,嘉祥人;崇禎十四年,硐寇掠縣境,戰死(見山東通志)。
布衣劉通,諸城人;崇禎末,土寇焚掠其村,通責以大義,竟遇害(見山東通志)。
以上入祠士民共九百四十一人。
右自陳蠡測以下至劉通止,並附見士民劉招孫等共一千七百二十八人,均入祀忠義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