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使謝承仕,茶陵人;粵寇陷城,被執,罵賊,遇害(見一統志)。
石泉知縣王皋門,黃縣人;歸里,聞寇變,與子樹勳同死節(山東通志)。
璧山知縣王廷璋,洮州人;致仕歸。流寇至,廷璋不食死(見甘肅通志)。
永福知縣朱由摺,籍貫未詳;崇禎末,寇肆焚劫,率眾死戰,被執,不屈,闔門死(見福建通志)。
榮經知縣黃儒,永福人;獻賊陷城,執其二妾,儒罵不絕口,被磔,妾李氏、林氏殉(見福建通志)。
金堂知縣章鳴謙,沭陽人;流賊陷城,死之(見一統志)。
耒陽知縣章一■〈火阜〉,樂清人;家居。賊焚其廬,且脅之去,誓死不從,投河死(見浙江通志)。
武定知州范如游,郃陽人,賊陷武定,死之(見陝西通志)。
澄城知縣張釋采,籍貫未詳;闖賊入城,遇害(見山東通志)。
楚雄推官韓大賓,瀘州人;崇禎十七年,獻賊陷滇,不屈,死(見四川通志)。
香山澳都司張翼鵬,寧化人;崇禎中,解紅彝銃至京,死於難(見福建通志)。
滕縣知縣姬文允,華州人;天啟二年,白蓮賊徐鴻儒為亂,文允登陴固守,城潰,被繫,罵賊,自縊死(見陝西通志)。
五經博士孟承光,鄒縣人;徐鴻儒作亂,被執,詬罵不屈,死(見山東通志)。
巡撫登萊右僉都御史謝璉,監利人;崇禎五年,登州叛將李九成等圍萊州,固守六月餘,朝命受撫,出城被執,為賊所害(見明史及輯覽)。
登萊總兵官右都督張可大,應天人;好學敦行,平寇有功。崇禎五年,叛將孔有德薄登州,可大時守水城,巡撫孫元化納賊,城陷,投繯死。妻陳氏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登萊副總兵何維忠,籍貫未詳;崇禎五年,李九成等陷平度,與牟文綬往援,維忠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登州參將馬驄,會稽人;孔有德薄登州,守城援絕,受重創,被擒,不屈,遇害,闔門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萊州參將嚴正中,籍貫未詳;登州兵變,死於難(見明史及輯覽)。
平度知州陳所問(一作聞),順天文安人;孔有德破萊州,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萊州推官屈宜陽,籍貫未詳;孔有德叛,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黃縣知縣吳世揚,洛陽人;李九成等攻黃縣,世揚用矢石殺傷甚多,城破,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保定同知王象復,新城人,里居。孔有德等吳橋兵變,反戈向登州,陷城,死之(見山東通志)。
署登州都司徐應泰,浙江西安人;登萊兵變,與諸帥合攻之,敗死海中(見浙江通志)。
登萊監軍道參議黃(一作王)孫茂,廣昌人;令江山,有聲。崇禎十年,皮島總兵沈世魁之姪志祥謀變,孫茂密疏於朝;被執,遇害(見一統志)。
五經博士程佳祚,嵩縣人;程子後裔。崇禎十四年,死土賊之難(見河南通志)。
郟縣訓導董耿光,舞陽人;署郟縣事。土寇武剛破城,不屈,死(見一統志)。
廬陵知縣湯執中,嘉興人;崇禎十五年,粵寇抵泰和白羊坳,執中禦賊,奮勇殺賊墜地,被害(見浙江通志)。
江西參將袁斌,鄞縣人;勦奉新土賊,力戰不屈,死之(見江西通志)。
尚寶司卿程維賢,山海衛人;崇禎末,僑居天津,土寇脅以兵,不屈,死(見畿輔通志)。
遵義知縣王佐聖,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擊土賊,乘勝窮追,為賊所害(見畿輔通志)。
署安遠知縣胡重明,鄱陽人;崇禎末,以訓導署事。土司兵變,督率士民固守,城陷,為賊所殺,並家屬七人(見江西通志)。
長樂知縣李田,興國人;崇禎時,死於土賊(見江西通志)。
大昌知縣黃燦然,博白人,里居。安人賊李高等竊發,被執不屈,遇害(見廣西通志)。
廣東都司許當辰,餘杭人;征海寇劉香,歿於陣(見浙江通志)。
布政司周士昌,崇禎十五年,討阿迷州土司普名聲,死之(見雲南通志)。
雲南監軍道僉事王信,宜賓人;由呈貢知縣題擢。與普名聲戰敗,罵賊,死之(見雲南通志)。
副總兵何天衢,阿迷州人;初為土官普名聲頭目,名聲叛,急率眾自歸,授職擊賊;崇禎十三年,守維摩州,食盡,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加參將范應華,建水州人;以計發普名聲祖墓。後守城,力戰,殺賊頗多;兵敗,被執,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武定監紀同知楊于陛,劍州人;討普名聲兵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廣西府通判游大勳,婺源人;普名聲叛,與郡人趙定周等往禦,死之(見雲南通志)。
陸川知縣施召徵,無錫人;崇禎間,遇山寇,被執,不屈,死;妻馬氏自縊(見廣西通志)。
都司蔣嘉應,蘭州人;勦寇有功。闖賊壓境,扈肅王出城,為土回所劫,被害(見甘肅通志)。
開州知州黃嘉(一作家)雋,鄞縣人;崇禎十六年,土苗作亂,城陷,被執,罵賊,觸階死(見浙江通志)。
黃平知州黃虞龍,廣東人;崇禎末,土寇藍二枚陷州城,虞龍死之(見一統志)。
總兵金鎮貴,開州人;討賊有功,致仕歸。崇禎十六年,奸民乘流賊至,引土寇圍城,鎮貴與知州黃嘉雋竭力守禦;城陷,遇害(見貴州通志)。
以上寇難殉節諸臣二百九十三人(附入祠士民二十八人)。
右自竇永澄以下,共八百四十三人。雖其死事情狀非甚激烈,然或克昭遂志、或自矢全貞、或跡晦名留、或城危身殉,節義足稱,均通謚節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