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永生洲副將程龍,歙縣人;崇禎十年,在宿松酆家店擊賊,夜設伏斬賊六十九級,明日賊七營並進,力戰不支,引火自焚死(見明史及輯覽)。
百戶署永生洲守備薛自昌,武進人;隨程龍征流寇,血戰死(見江南通志)。
守備莫是驊、詹世龍,蘇州人;崇禎十年禦賊宿松,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劉河所守備(一作百戶)王(一作黃)宏猷,籍貫未詳;崇禎十年,禦賊宿松,奮勇殺賊,被執罵賊,鋸齒斷足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應撫新標營守備詹兆鵬,婺源人;崇禎十年,禦賊宿松,衝鋒陷陣,罵賊觸石死(見明史及輯覽)。
吳淞陸營守備米士允,籍貫未詳;崇禎十年,張國維遣往援潛山,在宿松五里鋪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蘇州衛百戶(一作干戶)功陞欽依守備陳於王,蘇州人;崇禎十年,禦賊宿松酆家店,執大力左右殺賊,傷重力竭,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參將范志驃,虞城人;崇禎十年,流賊攻汴,奉調督勦,戰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寧羌衛指揮徐大行,籍貫未詳;崇禎十年,闖賊陷城,大行守東角樓,力戰被執,大罵,匿印不與,見殺(見陝西通志)。
應城知縣張紹登,南城人;崇禎九年,獻賊來犯,率壯士出敵,力戰一日夜,斬獲甚眾,邑奸導賊破城,紹登坐堂上,為賊所殺,仍斂以冠帶嘉其忠焉(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一作兵部),左侍郎王瑊,應城人;里居。崇禎九年,因其子結怨於族黨,怨家導賊陷城,瑊被磔死(見明史及輯覽)。
廣濟典史魏時光,新建人;善舞雙刀。時教練排兵禦賊,賊據蘄州,憚時光,不敢渡河口,因益募死士殺賊。崇禎九年,賊大至,單騎據高坡,賊繞之,靷斷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真定通判呂之蔭,寧夏人;攝獲鹿縣事。崇禎十一年,竭力守城七日,賊破城,被執,罵賊死。妻張氏、妾劉氏,偕幼子二人及其奴僕俱殉(見明史及輯覽)。
昭化知縣(一作主簿)劉喬■〈木民〉(一作杶),陝西人。崇禎十一年,拒獻賊被執,大罵死之(見四川通志)。
真定副總兵督理團練事王震仲,蒲州人;為真定遊擊,嘗單騎諭降土寇,以全易州功,進副總兵。崇禎十二年,募兵擊賊。將任國寄於泊頭鎮,力戰歿於陣(見山西通志)。
湖廣副總兵楊世恩,籍貫未詳;屢著戰功。崇禎十二年,羅汝才、惠登相分屯興山、遠安,彝陵告急,世恩往援,由重陽坪深入,被圍援絕,陷賊伏死(見明史及輯覽)。
防守房縣遊擊(一作守備)楊道選,籍貫未詳;崇禎十二年,闖賊陷房縣,與知懸郝景春共守城,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信陽防守團練守備劉煋(一作惺),儀封人;崇禎十二年,城陷,巷戰力竭,死(見河南通志)。
降將張一川(即掃地王),籍貫未詳;後歸命,隸監軍萬元吉部中。崇禎十二年,與獻賊戰開縣,陷陣死(見明史及輯覽)。
降將張(一作王)載福,籍貫未詳;後歸命。崇禎十二年,與張一川等遇獻賊,戰死四川之開縣(見明史及輯覽)。
經理河南、山東副總兵戴國柱,慈溪人。崇禎十三年,奉調統兵援淮、徐,與流寇戰於徐州,力不支,歿於陣(見浙江通志)。
偃師知縣徐日泰,金溪人。崇禎十三年,率民守城,力竭城陷,罵賊,被臠割死(見一統志)。
密縣知縣朱敏汀,由宗貢為縣令;崇禎十三年,闖賊陷城,死之。妾張氏及一女、一孫同死,闔門俱殉(見明史及輯覽)。
仁壽知縣劉三策,鄱陽人;崇禎十三年,闖賊至,矢死守城;城陷,巷戰被執,罵賊,支解死(見明史及輯覽)。
撫標參將張寶山,四川人;守桐城,戰輒有功。崇禎十四年,禦賊於魯■〈石共〉山,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開封同知盛以恆,潼關衛人;為商城令,擊卻流賊,擢任未行。崇禎十四年,獻賊襲城,適雨雪,守者不能戰,督家人射賊十七人,墜馬,賊益集,中矢,巷戰,城陷被執,罵賊,支解死。其孫覺(一作寬)同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宿遷副總兵(一作參將)古道行,江都人。崇禎十四年,與賊將袁時中戰於睢寧之雙溝,歿於陣(見江南通志)。
山西陽和兵備道副使洪允衡,商城人;為寧波守,有治聲,以艱歸。崇禎十四年,分守東門,賊陷城,力竭,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新鄭知縣劉孔暉,邵陽人;崇禎十四年,闖賊至,固守不能支,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鎮平知縣鍾其碩,成縣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宏農衛世襲指揮許佳允,靈寶人;兵部尚書論孫。崇禎十四年,流賊陷城,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防守葉縣副總兵劉國能,米脂人;即降寇闖塌天。奉母命歸順,慷慨思滅賊。崇禎十四年(一作十三年),闖賊陷葉縣,奮力殺賊,大罵死之。妻、妾皆自縊。子小蠻子,方七歲,亦罵賊死,部下無一降者(見明史及輯覽)。
洧川知縣柴薦禋,江山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罵賊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寶豐知縣朱由椷(一作棫),新建人;由宗貢為縣令。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泌陽知縣王士昌,雲南南寧人;崇禎十四年,獻賊陷城,懷印端坐,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鄢陵典史杜邦舉,富平人;崇禎十四年,助知縣劉振之同守城,守者或遁,捕斬以徇;城陷,被執,大罵不屈,斷舌含血噴賊,遂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南陽參將劉士杰,籍貫未詳;在諸將中,勇敢思立功。崇禎十四年,諸軍追獻賊開縣之黃陵城,士杰深入,所當披靡,以軍孤無繼,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郭開,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與參將劉士杰同追獻賊至黃陵,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守備猛先捷,榆林人;總兵如虎子。崇禎十四年,與參將劉士杰等追獻賊黃陵城,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英山知縣高在崙,成都人;崇禎十四年,賊襲城,冒矢石禦之,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襄陽推官鄺曰廣,番禺人;耿介自持,善理冤獄。崇禎十四年,獻賊圍城,與副使張克儉同禦賊,中刃死。妻譚氏、妾季氏同二女被害。子逢明、逢泰,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襄陽遊擊黎民安,金溪人;崇禎十四年,襄城火,率所部搏戰,矢盡被縛,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隨州知州徐世淳,嘉興人;侍郎必達子。時集士民守城,歲荒,分粟以振。崇禎十四年,流賊逼隨,寢食城樓固守,援絕;巷戰,中亂刃死。妾趙氏、王氏及家眾十八人同死。其子生員肇梁,罵賊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信陽知州高孝誌,江都人;崇禎十四年,獻賊陷城,力竭被執,大罵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興山都司徐日耀,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獻賊自蜀來攻興山,力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下川南道副使黃諫卿,莆田人;崇禎十四年,獻賊至瀘洲,被執,抗節不屈,死。書記陳韶英從之,僕鄭寄、陳松等五人俱殉(見福建通志)。
瀘洲衛指揮使王萬春,瀘洲人;崇禎十四年獻賊之亂,招義勇拒賊,被執,不屈,闔門遇害(見四川通志)。
涇州知州婁琇,湘陰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罵賊受戮,妻亦殉之(見明史及輯覽)。
潛山知縣李孕嘉(一作朱應嘉),沈邱人。崇禎十四年冬,獻賊至,再陷潛山,罵賊死(見一統志)。
太湖參將邱壯猷,六安人;崇禎十五年,獻賊入城,血戰死(見江南通志)。
太湖知縣李盛英,榆林人;崇禎十五年,流賊掠縣境,率兵禦之許家寨,初多斬獲;後賊益眾,力戰死(見一統志)。
太湖守備徐際相,籍貫未詳;崇禎十五年,與知縣李盛英同禦賊,力戰死(見一統志)。
廬州通判趙興基,雲南太和人;崇禎十五年,獻賊薄城,城中官大半遁走,興基分守水西門,陷城,手刃數賊,身被重創而死(見明史輯覽)。
廬州衛指揮同知趙之璞,廬州人;崇禎十五年,與通判趙興基等分守東門,巷戰死(見明史及輯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