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境界果 佛道自在伦
成就诸德本 听说一切德
今现是世人 思行令无余
未曾念堪任 合聚依因缘
百亿土有辞 音合亿百千
所以曰言世 因立三千界
人中上如是 斯等自然悉
不能计演德 如其等所周
常可数宣畅 一切众生念
不可知人尊 所行之自然
复次佛子。犹如此雨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而致斯润。是群萌类。因罪福生。如是佛子。斯诸如来。兴隆道化。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而致法雨。悉是菩萨。众德本力。是为三事。于是颂曰。
如雨无从来 去亦无所至
佛化一切然 无来亦无去
复次佛子。譬如大雨三千世界。受体众人无能计会。知其渧数。设一佛土。所兴众生。思念弘泽。心眼为惑。唯有主知。三千世界。雨尊天子。悉知诸数。不失一渧。悉是宿本德之所致。如是仁者。一切众生。声闻缘觉。不能晓了。思惟观察。如来法泽。不能及念。怀来大心。假使闻之。斯大心者。则当迷惑。唯众生尊菩萨大人。于过去佛。善修道业。得无上力。能知之耳。是为第四。于是颂曰。
犹如有大雨 遍三千佛土
唯尊天子知 其余无能别
计一切声闻 及缘觉之乘
不解佛法雨 唯菩萨能知
复次佛子。兴大云时。又有阴雨。名曰灭除。灭尽于火。有大雨。名曰愦乱。坏于水灾。又有大雨。名曰断绝。断除于风。又有大雨。名曰坏败。毁坏大宝。又有大雨。名曰消烂。则以糜烂三千世界。如来如是。兴显于世。有大法雨。名曰灭除。而演法泽。消除一切尘劳之欲。又名积业。而演法泽。积累一切。众德之本。又名蠲释。而演法泽。断除一切六十二见。又名坏败。而演法泽。令成一切诸法之慧。又名消化。而演法泽。化灭一切心志所行。是为第五。于是颂曰。
如雨灭除火 有雨坏水灾
有雨断绝风 毁落大宝山
如来兴显世 灭一切贪欲
积累众德本 除六十二见
法雨于十方 成就一切慧
化众生志性 使顺从正道
令不吝四大 三界无根原
自然无极慈 三达无挂碍
复次佛子。如雨一味。若滋无限。润悉周遍。如来若斯。以一大哀。咸雨一切。令至无边。法泽周普。怀致大圣。故曰如来分别显现无量之法是为六事。于是颂曰。
譬如雨一味 而悉遍蒙润
如来亦如是 行等无偏邪
则以一大哀 咸雨一切人
法泽至无边 普怀来大道
复次佛子。犹如三千世界还复之时。先成色界诸天子身所有宫殿。次成欲界世人所居。然后成就众生之类。如来若斯。兴显现世。先成就于诸菩萨慧。然后次演缘觉慧行。次乃显示声闻德本所行之慧。然后示于余众生合集善本所当行慧。道法一味。随众生乐。所为德本。所居屋宅。宫殿之处。如现一类。或不用者。如来法味。亦复如是。从黎庶器。所殖德本。而显慧行。自然为现。是为七事。于是颂曰。
犹始立天宫 色界无色界
然后乃兴盛 欲界之宫殿
已后乃成地 人民之处所
一切诸萌类 诸龙揵沓和
十力亦如是 本已应自然
修行无边际 菩萨之风仪
然后寂然宝 因缘而得立
次于得自在 分乃及众生
雨诸渧堕已 无青亦无黄
水则入于地 缘是生若干
因其地欲就 生树山丛林
其水不若干 生地种之名
诸导师住谛 智慧悉圣达
哀慧如虚空 执持于善权
如最胜之法 则入斯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