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燹餘詩集》無卷數
長壽李瑞鶴撰。瑞鶴,崇禎舉人。孫可望欲官之,逃去為僧,後就黔撫楊懋勳,訓其子,卒乃歸葬焉。
《天臺山房集》無卷數
長壽李開先撰。
《芝田詩稿》無卷數
何鉽撰。鉽,字元鼎,號厚溪,涪州人,康熙己卯舉人,官鄞縣知縣。
《知山詩集》無卷數
李專撰。《錦里新編》:“專,字知山,號白雲,江津人,貢生。學極淵博,曾與修《四川通志》。少以詩自豪,放蕩不羈,與巴縣劉康成友善,晚交崇甯蔡雪南,自謂平生得此二友。有《贈湘潭進士劉暐續娶詩》雲:‘不用將縑來比素,須知有鳳必求凰’,人多傳誦。又《吊驢》雲: ‘茹草何曾耗秫田,主人情薄尚加鞭。化為鳥道一抔土,愁對蠶叢萬壑煙。野店斜陽山下路,小橋流水雪中天。祗今行役將誰恃,懶向孤村問釣船。’又《昭君村》雲:‘空舲峽里近花晨,一線天低不見春。肯信山川如此險,鐘為窈窕竟無倫。紅顏兔穎描難肖,青家龍沙怨未伸。世代屢移遺跡在,琵琶休撥暮江濱。’皆雋永可詠。”
《松蔭堂文集》二卷、《詩集》八卷
龍為霖撰。
《橐駝集》二卷
龍為霖撰。
《見山堂詩文集》無卷數覃為穀撰。為穀,字罄宜,號穎長,巴縣人,康熙癸巳舉人,官修仁知縣。《詩影》無卷數周開豐撰。開豐,字梅岩,巴縣人,康熙庚子舉人,官龍岩州州同。開豐《自序》雲:“倚梅
成屋,作窗其側,每春冬之交,片葉盡脫,閉窗晏坐,泊如也。少焉,月出東山,窗間有畫,錯綜往復,文理衰然,風恬鳥寂,其況彌淡。吾訝焉,起而視之,則梅影雲洎。夫月移窗暗,欲執筆摹之而畫,又無有矣。嗟夫!予之於詩其猶是乎,情偶觸而有聲,筆偶寄而成韻,雖不無可觀,而於詩,影也。又況道之不我與也,則月之不梅竚也。真詩何在?真梅何往乎?故師友見之而笑曰:是詩影。”
《詩鑠》無卷數
周開豐撰。開豐《自序》雲:“五都之市,金精錯出,客持而欲合之,未由也。遇良治以鑠進,則箕踞而鍛,渾成無跡,客歎其工。今胡鑠乎詩,鑠句也。鑠句也者,詩有題驅古就範句,靡躍而遂成。成古乎,成我也,神乎技矣,而匠心之工,鎔合之妙,有鑠道焉。雖然天地萬物之爐錘也,消息變化不可端倪,顧出其鑠而忘之者眾也。今鑠詩,睇其鑠而忘其鑠昧,其所以鑠也,是技也,而進乎道矣。然則讀《詩鑠》者,其猶有鑠之心也夫。”
《樓山詩集》六卷
王恕撰。恕,字仲安,號樓山,銅梁人,康熙辛醜進士,授庶吉士,官至福建巡撫。沈大成《序略》雲:“公之為治,原本經術,廉靜劼毖,屏去世俗一切之好。退食,餘暇則專意於詩,其鄉舉出高文良之門,擩染有自。然文良雅尚中晚,而公宗盛唐,抑亦善變矣。蓋公之詩,自寫其性情之真,而兼資載籍之博,出之自然,動中律呂,故宜涵蓄泓演,雄厚俊邁,獨立萬物之表,能攬一世之奇,憂乎其不可及也。”
《方齋詩集》十六卷施義爵撰。義爵,字方齋,銅梁人,雍正己酉舉人,官尉氏知縣,擢授同知,未任,卒。《碧雲草》無卷數易蔔年撰。卜年,字修齡,號碧雲,江津人,諸生。《求郢吟粵遊草》《澹墨齋集》無卷數王名符撰。名符,字輯瑞,江津人,貢生,官蓬州訓導。《方溪集》四卷羅守仁撰。守仁,字用存,巴縣人,雍正己酉舉人,曆官諸暨、秀水、海甯等知縣。《應制集》《海東集》《豫章集》《湖海集》《蜀道吟》俱無卷數周煌撰。《海山存稿》無卷數周煌撰。《樸園存稿》無卷數何裕基撰。裕基,字竹田,涪州人,乾隆丙辰舉人。《輝萼堂詩文集》無卷數黃坦撰。涪州人,乾隆辛酉解元。《修竹堂文集》無卷數王清遠撰。清遠,字宇曙,號翠岩,一號蝶園,定遠人。乾隆戊辰進士,官臨湘知縣,升正
安知州,未赴任,以同官被累,鐫級,歸。
《綿潭山館詩集》二卷
劉天成撰。天成,字乙齋,大足人,乾隆甲戌進士,官大理寺少卿。
《樂意堂文稿》無卷數
長壽餘光撰。
《銅梁山人詩集》二十三卷
王汝璧撰。汝璧,號鎮之,銅梁人,乾隆丙戌進士,仕至安徽巡撫,入為刑部侍郎。集為其壻、進士吳鼎編輯,分《長水》《藤花》《居來》《坳堂》《居庸》《恒山》《華不注》《具區》等集。
《軍余紀詠》一卷
長壽胡超著。其《自敘》曰:“予以武略起家,久疏筆硯。憶自髫齡,就傅,及應童子試時,即耽吟詠,因早失估恃,未能卒業。乾隆五十九年,苗疆蠢動,投筆從戎。秦疆楚壁,曉夜奔馳,蜀水黔山,東西靡定。後以擒捕微勞,授職巫山,癸未年間,始得稍暇。乃複遭讒,祻謫,投效滑城,從征陝豫。南山叛匪,改官秦中,暨口外出征,仰荷皇威丕振,獲其大首,獻俘闕下,青雲忝附,圖繪紫光閣。今已年逾六秩矣,通計生平,擐甲日多,讀書日少。戎馬車塵中,豈複能揣磨比興,學步騷壇,不過身之所曆,事有可紀者。于深宵嚴備時,借毛錐為警枕,以志一時之實。猿臨風嘯,鼉應更鳴,豈雲有當也。歲辛醜,奉勅天津,防堵海寇,同寅諸钜公偶見舊稿,慫勇授梓,爰為縷陳巔末。尚希詞翰名流,辱加斧藻,俾不至誚貽粗陋,則幸甚矣。時道光二十二年歲次壬寅仲春月,陝西提秦使者卓峰胡超自記。”
《澹墨齋詩集》無卷數
江津王名符著。
《間濱餘草》十六卷
合州張乃孚西村著。
《遠村詩文集》十八卷
合州馮鎮巒著。□餘入蜀即耳熟合陽馮遠村名,知其好學深思,沈博淹貫,尤善為詩、古文詞,力志于古,不屑務塗澤鉤棘之習,而苦未之見也。洎道光丁亥分守打箭爐,道出清溪,適遠村司鐸其地,急造訪焉。挹其言論丰采,藉慰平昔欽遲之念,乃得讀其近作並《晴雲山房雜錄》數卷,其全豹則未之窺也。自是彼此唱酬之作,郵遞往來,無虛旬日。暨遠村遽歸道山,餘亦調任松潘,嘗書 “藏之名山 ”四字以誄之,凡以志素心也。歲壬寅,權篆渝州,有挾卷而晉謁者,年少知文,則遠村之塚孫也。將刻其祖之詩文遺集,以序為請。受而循讀之,有如顧長康從山陰道上,千岩萬壑,競秀爭流,應接不暇;有如趙簡子夢之帝所,與百神遊聆鈞天,廣樂九奏萬舞,洋洋盈耳,總無俗響;又如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壯其蔚跂;又如睹黃帝作寶鼎以象天、地、人三德,與夫夏、商、周、秦,鼐、鼒、釴、鬲,曰鉶曰盉,小大畢集,雲雷饕餮,古色黝然,莫名其寶,惟遠村詩文實兼而有之。今風古制,以雅以南,或洋洋大篇,浩如江海,令人愕眙;或淡而彌旨,節短韻長,發穠纖于簡古,不可玩褻,無他,積之也。厚其流自光,息之也深,其源不竭,即其間兼有老氣橫秋,不假修飾,而出之如和嶠,森森千丈松,雖磥砢多節,施之大廈,有棟樑之用。惟其語長心重,莫不有真摯之性、敦厚之情,洞達深透之思,渾灝流轉之氣,閎其中而肆乎外。以視夫嘈囋豔冶以為新,糠秕塵土以為富者,烏足語於斯哉!洵乎向之所得於遠村者尚淺,而茲乃有以綜其全而窺其深也,遂序而歸之,以塞其請。
抑余聞之文人之業,不於其身必於其子孫,流澤孔長,引而勿替,餘敘遠村之詩文而不禁重有望于其喆孫也,繩祖武以迪前人,光尚其勉乎哉。道光二十三年仲春月既望,序於渝州郡署之心太平齋。金華王夢庚拜手。
《硯農詩草》六卷
合州劉泰三著。西躔王夢庚曰:“《間濱餘草》《硯農詩草》均不失為雅言。”
《居易堂詩鈔》十卷
永川李天英著。
《翠和堂詩集》一卷
任其昌著。
《吹影編》無卷數
李珵著。
《海上吟》一卷
劉邦柄著。邦柄,涪州人,嘉慶戊辰進士。
雜著
《相如子雲集音釋》無卷數
羅廷唯撰。
《欵塞錄》《擊轅集》無卷數
劉應箕撰。
《古詩十九首注解》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