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涪志》十七卷《宋志》
王寬夫撰。
《龜陵志》舊《通志》
楊興序。
《新志》舊《通志》
鄭鑒序。
《江州圖經》一卷《宋志》
《南平圖經》一卷《宋志》
不知作者。
《周子年譜》一卷
度正撰。正,字周卿,合州人,紹熙元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事蹟具《宋史》本傳。是編乃嘉定十四年正官于蜀時所作。自雲于周子入蜀本末為最詳,其他亦不能保其無所遺誤。此本前有像贊,後附行、錄、志、銘及《宋史》本傳。蓋後人又有所增入,非正原本矣。明張元禎嘗與《朱子年譜》合刻之。
《涪陵紀書錄》《碑目考》《紀伊川和清諸賢語錄》
《出使錄》一卷(一名《使北錄》)
明李實撰。實,字孟誠,合州人,正統壬戌進士,官至右都禦使,事蹟附見《明史 ·楊善傳》。景泰初,額森議和,朝議遣使報之。實時為禮科給事中,自請行。乃權為禮部右侍郎,偕少卿羅綺往使,頗得額森要領。及楊善再往,遂奉英宗南還。此乃所紀在漠北見英宗及與額森辯論之語。史稱實謁上皇,請還京引咎自責,失上皇意。而錄中乃雲實以上昔任用非人,當謙遜避位之理,懇切應對,上喜,從之。與史不合,蓋英宗急於求返,陽諾而陰憾之,實未之覺也。
《重慶郡志》無卷數
明江朝宗撰。
《奏議》無卷數
劉茝撰。茝,字秋佩,涪州人,弘治進士,正德初任戶科都給事中。劉瑾用事,茝首劾其奸,廷杖幾斃,遣戍。後瑾敗,世宗複召用茝,因杖傷足,未就。卒,賜葬,諭祭。諡忠湣,蔭一子。
《奏議》無卷數
李純樸撰。純樸,字文伯,號懷野,定遠人,嘉靖乙丑進士,官禦史,謫監利知縣。
《奏議》二十二卷
張佳允撰。
《棗強邑略》無卷數
羅廷唯撰。永川人,嘉靖進士,官棗強知縣,曆禦史。
《涪州志》無卷數
夏國孝撰。涪州人,嘉靖進士,官戶部員外。
《淮關志》八卷
馬麟撰。巴縣人,嘉靖戊戌進士,官南京戶部員外郎。是書凡分八門,其建置不敘淮關之始末,而泛引歷代征商典故,綴為一卷,殊為汗漫。又《地志》列《藝文》一門,原為風土而設。此志不過征榷之條路,一關之外,皆非所屬,而亦濫載藝文,尤非體例矣。
《劉氏科第志》無卷數
劉春撰。王應熊《序略》:巴郡劉氏,其先本家于興國之烏崖,自元末遷此,獨衣服與世殊,故以大袖別之。雲至侍禦省齋公始貴,一傳為文簡公,官至尚書學士,兄弟省元,一時尤稱盛事。自後簪纓累世至今,雙山給諫為僉事。了庵,公之子,蓋侍禦以下凡八傳矣。當前朝成、弘、嘉、隆之際,國脈強固,仕路恬熙。若靈寶之許、余姚之孫,其群從競顯,津豔人口,然卒未有及劉氏之聚而久者,則劉氏必有以致此矣。況全蜀遭獻賊之酷堙,刊屠滅從,古所未有。山川遞易,城郭皆非,其故家遺俗,委諸溝壑,蕩為煙灰者,固不知凡幾。獨是劉氏之子孫不絕如帶,而僉事公脫虎狼之吻,轉徙於箐莽,猶得抱祭器,守家學,即宗支爵里時流連胸臆之間。今以授之給諫君者,噫是則尤可紀也已。余與給諫為同年生,獲眎《科第志》,而卒業之,因以歎劉氏鳩宗之方為不可及也。先王之制,上治下治旁治,合族之有禮。卿大夫之家,苟有崇敦睦紹箕裘者,無不著于宗祊,采于國乘,獨怪譜牒之誣也。專尚氏族而氏族之闕也,專尚科名則是錄朝典以為重輕,而宗譜幾不可複問。今劉氏之為此志也,凡祖禰名德之大者,以及旁支之出系,先賢之紀述,無不犂然具其於禮也,最合矣。
《閱史載筆》無卷數
胡世賞撰。世賞,字存蓼,合州人,萬曆辛醜進士,官工部尚書。
《永明縣誌》無卷數
胥從化撰。巴縣人,進士,萬曆二十二年知永明縣,加意學校,憫恤里甲,創修邑志,以備文獻。
《居官水鏡》無卷數
劉時俊撰。
《仕途懸鏡》無卷數
劉時俊撰。
《治安文獻》無卷數
劉時俊撰。
《治譜》無卷數
李養德撰。
《雪程記》十二卷
王應熊撰。
《六政億言》無卷數
陳計長撰。涪州人,天啟丁卯舉人。
《蜀省全圖》無卷數
劉泌撰。泌,字晉仲,榮昌人。時俊于崇禎丙子解元,官南京兵部職方司主事,旋加光祿
卿,總督五省軍務並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讀史摭異》無卷數龔三級撰。三級,字堯階,江津人,崇禎貢生,官遵義訓導。《蜀人物志記》無卷數江朝宗著。《蜀中人物志》四卷劉道開撰。《滇行日記》無卷數劉慈撰。慈,字康成,號鷺溪,巴縣人,康熙壬午舉人,官將樂知縣。《湘潭縣誌》十二卷呂正音撰。正音,字彌節,號咸五,長壽人,雍正乙卯舉人,官永豐州知州。《讀史管見》一卷龍為霖撰。《琉球國志略》十六卷周煌撰。《江津縣誌》九卷王家駒撰。家駒,字子昂,江津人,乾隆庚辰進士,夔州府教授。《襄垣縣誌》八卷李廷芳撰。廷芳,字彤華,號鶴亭,長壽人,乾隆丙戌進士,官襄垣知縣。《海塘挈要》十二卷楊鑠撰,合州人,官浙江東防同知。
子部
《師友雅言》無卷數稅與權撰。《圜中圖說》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