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巴门尼德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前501年)
文 献 记 载
1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三章,§21——23;d1〕 爱利亚的巴门尼德是毕勒斯的儿子,曾做过克塞诺芬尼的学生,但是德奥弗拉斯特在他的“述要”中说,他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尽管他是克塞诺芬尼的学生,他的看法却与克塞诺芬尼并不完全一致。据梭蒂雍说,他曾经与阿枚尼雅和毕泰戈拉派的狄奥开塔交朋友,狄奥开塔是一个穷人,但却是一个好人,巴门尼德怀着敬意与他交游,并且在他死后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阿枚尼雅是一个富有并且著名的人,引导巴门尼德进入智慧生活的是他而不是克塞诺芬尼。
他第一个指出地是球形的,位置处在宇宙的中央。他认为有两种元素:火与土。火是创造性的元素,土则是质料。人是从土中生的。在这两种元素中有热和冷,万物都由热和冷造成。心灵与灵魂他认为是同一个东西,在德奥弗拉斯特的记载“自然哲学家”中也是这样说的,其中几乎搜集了一切哲学家的理论。哲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真理的,一种是关于意见的。所以他在一个地方说:
你应当学习认识一切,
既要知道真理的坚固核心,
也要知道人们的那些不可以真正相信的意见。
他也和赫西阿德、克塞诺芬尼和恩培多克勒一样,用诗句来讲哲学。他以理性为真理标准,宣称感官是欺骗我们的。所以他说:
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
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
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
他的鼎盛年约在第六十九届奥林比亚赛会时62。……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五章,页986b;d6〕 据说巴门尼德是克塞诺芬尼的学生。
3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页183e〕 麦里梭等人说“一切是一并且是静止的”,和伟大的领袖巴门尼德本人一样。
4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五章,页986b;d24〕 巴门尼德似乎主张理论( λγο?)的一,麦里梭则主张物质的一,所以前者说一是有限的,后者说一是无限的。……巴门尼德似乎说得比较有见地。因为他提出“存在”以外并无“非存在”存在时,想到了“存在”必然是一,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存在。
5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页180 e〕 “只有‘存在’始终不动,这是用来称呼一切的名称。”这就是巴门尼德、麦里梭以及他们的继承者的话,他们坚决主张整个“存在”是一,并且自己包含着自己,并无运动的余地。
6 〔柏拉图:“巴门尼德”篇,页127a;d5〕 巴门尼德和芝诺曾在泛雅典娜大节来到雅典;巴门尼德在这次访问雅典的时候大约六十五岁,由于年老,所以头发雪白,但是相貌堂堂。芝诺那时近四十岁,身材高大,看起来很美;在他青年的时候,据说曾为巴门尼德所钟爱。
著 作 残 篇
〔论 自 然〕
1 〔d1〕 载着我的驷马高车引我前进,极力驰聘随我高兴,后来它把我带上女神的天下闻名的道路,这条路引导有知识的人走遍所有的城。于是我的马车在那条路上趱行;拉车的马儿们十分聪颖,曳引着我前进,少女们指出了路径。车轴奔腾,在毂臼中磨出震耳的啸声,因为它的两端在旋转的车轮中飞速地滚。那时太阳的女儿们抛开黑夜的居所,掠过头上的纱巾,向着光明迈进。那里矗立着一座大门,白天和黑夜的路径就在这里两边分;门楣和石头的门限分明,以太的大门上两扇巨大的门扉闭得紧紧;保管启闭之钥的是狄凯,那司报应的正直女神。少女们用恭维的词令央告这位女神,聪明地劝诱她把拴牢的门闩从大门上挪开。于是门闩除去,嵌在轴函中的两根镀金柱子一根跟着一根转动,门道洞开。少女们正对着门道驱过驷马高车。女神亲切地将我接待。她握着我的右手,用下边的话语向我说:年青人啊,你由不朽的向导伴同着,乘着驷马高车来到我们的门庭,十分欢迎!领你上这条路的不是恶煞(因为这条路离开人们的道路确实很远),而是公平正直之神。所以你应当经验一切:圆满真理的不可动摇的核心,以及不含任何可靠真理的凡人们的意见。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你仍然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之见。
要使你的思想远离这种研究途径,不要遵循这条大家所习惯的道路,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以及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你只剩下一条道路可以放胆前进。
2 〔d2〕 要用你的理智牢牢地注视那遥远的东西,一如近在目前。因为理智不会把存在物从存在物的联系中割裂开来,既不会使存在物的结构分崩瓦解,也不会使它聚集会合。
3 〔d3〕 在我看来存在物是一个共同体63,我也就从这里开始。因为我将重新回到这里。
4 〔d4〕 来吧,我告诉你(你要谛听我的话),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设想的。第一条是:存在物是存在的,是不可能不存在的,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通向真理;另一条则是:存在物是不存在的,非存在必然存在,这一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你既不能认识非存在(这确乎是办不到的),也不能把它说出来。
5 〔d5〕 因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64。
6 〔d6〕 我们不能不这样说和这样想:只有存在物是存在的。因为存在物的存在是可能的,非存在物的存在则不可能。这就是我教你牢记在心的。这就是我吩咐你避开的第一条研究途径。然后你还要避开另一条途径,在那条路上什么都不知道的凡人们两头彷徨。由于无计可施,因而摇摆不定的念头进入胸中,所以人们又瞎又聋,无所适从,为无判断力的群氓所推动。群氓认为存在与非存在同一又不相同,认为一切事物都在相反的方向中行动。
7 〔d7〕 因为勉强证明非存在物的存在,乃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使自己的思想远离这条研究途径。
8 〔d8〕 所以只剩下一条途径可说,就是:存在物存在。在这条途径上有许多标志表明:因为它不是产生出来的,所以也不会消灭,完整、唯一、不动、无限。它没有过去和未来,因为它整个在现在,作为完整、统一、联系的(连续的)东西。因为,你要想给它找出哪种来源来呢?它是怎样生长,又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呢?〔它既不能从存在物中产生,这样便会有另一个存在物预先存在了〕65,我也不能让你这样说或想:它从非存在物中产生。因为,存在物可以不存在,这件事是无法言说和不可思议的。它有什么必要不迟一点或早一点从虚无中出现和产生呢?所以它或者是永远存在,或者是根本不存在。
信心的力量也决不容许从非存在物中产生出任何异于非存在物的东西来。因此正义并不放松它的锁链,听任存在物产生和消灭,而是牢牢地抓住存在物。关于这一点,可以判定的乃是:或者它存在,或者它不存在。所以必然要断定:把一条途径当作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途径抛在一边(这确实不是真正的途径),而把另一条途径看作存在的、实在的途径。这样看来,存在物怎样能在将来产生,又怎样能在过去产生呢?因为如果它在过去或将来产生,现在它就是不存在的了。所以产生是没有的,消灭也是没有的。
存在物也不可分,因为它的各个部分都是完全同样的,决不会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存在物,能够妨碍它的联系;也决不会有一个比较细小的存在物。毋宁说存在物是整个充满着存在的东西的。因此存在物是整个联系着的,因为一个存在物与另一个存在物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但是存在物是不动地局限在无始无终的巨大锁链之内;因为产生和消灭已经被赶得很远,被真正的信念赶得无影无踪。存在永远是同一的,居留在自身之内,并且永远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因为强大的必然性把它局限在这个锁链之内,这个界限四面八方地围绕着它。因此存在物不应当没有穷尽。因为它是没有缺陷的。如果没有穷尽,它就是完完全全有缺陷的了。
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在存在物之外,决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也决不会有任何别的东西,因为命运已经把它固定在那不可分割而且不动的实体上。因此凡人们在他们的语言中加以固定的东西,都应当是空洞的声音;他们却自以为这些东西是真的,比如产生和消灭,存在和不存在,位置的改变和色彩的变更。
然而有一条最后的边界存在着,所以存在物各方面都是锁闭的,很像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每一方面距离都相等。不应当有任何地方大一点或小一点。因为既没有一个“虚无”使联合解体,也没有一个存在物在这里比存在物大,在那里比存在物小,因为它是完全不可毁损的。因为那个与每一方面距离都相等的中心点,距离边界是均等的。
现在我结束我对于真理的可靠的言辞和思想。从这里起你将熟悉人们的意见,且听我的诗句的欺人虚构吧。
人们把看法固定在一点上,要提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中有一种当然是不应当提的,他们就是在这一点上犯下了错误。他们把这两种形式加以分别,认为是对立的,并且把它们的标志互相分开:一种是以太的火焰,柔和,轻妙,自身各方面相等,与别的东西则不相等。另一种则正好相反,是无光的黑暗,一个又浓又重的形体。这种对世界的看法是表面的,我把它通统告诉你,这样,任何一种凡人的看法就都不能胜过你了。
9 〔d9〕 由于一切个别事物被称为光明和黑暗,这两个名称按照其力量被分配给这些和那些事物,所以一切充满着光明,同时也充满着看不见的黑暗,这两者彼此是均等的。因为两者各不相谋。
10 〔d10〕 你将经验到以太的实体,以太中的一切星体,纯净光明的太阳火炬的燃烧作用,以及它们是从哪里产生的,你也会察知那圆眼睛的月亮的迷惑作用和实质,你也会经验到那四面八方包围着的天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以及必然性如何支配它们,迫使它们处在星辰的界限之内。
11 〔d11〕 我要开始讲,大地、太阳、月亮、包罗万象的天上的以太、天上的银河、最外面的奥林普斯,以及星辰的炽热力量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12 〔d12〕 那些较窄的环充满着纯粹的火,跟随在这些环带后面的环充满着黑暗,两者之间则流出火的一部分。在这些环的中央是支配一切的女神。因为她处处鼓动着充满痛苦的诞生和交配,把阴性的送给阳性的去匹配,把阳性的送给阴性的去匹配。
13 〔d13〕 在一切神灵中,她(女神)首先创造了爱神。
14 〔d14〕 夜间照耀的、借来的、绕着大地乱转的光66。
15 〔d15〕 月亮始终瞧着太阳的光线。
16 〔d15a〕 大地植根于水中。
17 〔d16〕 因为在任何情况之下,心灵对它那些多方迷误的器官的混合状态的关系是怎样,心灵对人所起的作用就是怎样。因为在人身上思想的东西是同一的,就是他的各种器官的性质,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个别的人也是如此。因为思想是更多一点的东西。
18 〔d17〕 在〔子宫的〕67右边〔生出〕68男孩,在左边〔生出〕69女孩。
19 〔d18〕 因为当男人和女人把爱情的种子混合起来的时候,便形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爱情的种子在血管中由不同的血液造成的;当爱情的种子保持等量的混合时,便形成构造完善的身体。然而当不同的力量在混合的种子里冲突起来,并且在混合的身体中不能造成统一的时候,这种力量就以可怕的方式通过阴阳同体的现象殃及萌芽状况的生命。
20 〔d19〕 按照意见看来,事物就是像这样产生的,现在是像这样存在着,从现在起到将来也会像这样生长,然后消灭。人们给这些事物中的每一种都加上一个固定的名称。
丙 芝 诺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64——前461年)
文 献 记 载
1 〔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五章,§25——29;d1〕 芝诺是爱利亚人。阿波罗多洛在他的“编年史”中说,他是德娄泰戈拉的亲生子,被巴门尼德收为义子。……
这位芝诺作了巴门尼德的学生,并且成为他钟爱的人。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说他身材修伟,在“智者”篇以及“斐德罗”篇中称他为爱利亚的巴拉美德。亚里士多德说他是辩证法的创立者,就像恩培多克勒是修辞学的创立者一样,并且说他在哲学上和政治上都是一个出色的人。人们认为许多充满意义的书是他著的。
他蓄意推翻僭主内亚尔科,也有些人说他图谋推翻狄奥梅敦,因而被捕。这是赫拉克利德所著的“萨蒂罗概述”中说的。人们审问他,要他供出同谋,承认把武器供给李巴拉。他供称僭主的所有的朋友都与他同谋,以表明僭主已众叛亲离了。当他向僭主说了种种事情之后,他告诉他有一件事要附耳密谈,于是一口咬住僭主的耳朵不放,直到把耳朵咬下一大块来,就像诛杀僭主的阿里斯多吉敦所做的一样。德梅特留在《同名人》一书中说,他咬下的是鼻子。安提斯泰尼在《师承记》一书中说,当他供出僭主的朋友们时,僭主问他还有没有别的同谋,他答道:“有,就是你自己,你这个祸国殃民的东西!”他又向那些侍从们说:“你们这班卑怯汉,在我这样做了之后,你们还是继续做僭主的奴隶。”说完这些话,他就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吐到僭主的脸上。这个城邦的公民们后来就起来用石头把僭主打死了。这是一般的传统说法。然而赫尔米波说芝诺被抛进臼里用杵捣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