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卷九
第(1/3)页

齐履谦

请去专制之盛以答天变 【篇名系编者所加。】

地为阴而主静,妻道、臣道、子道也,三者失其道,则地为之弗宁。弭之之道,大臣当反躬责己,去专制之威,以答天变,不可徒为禳祷也。(录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二《齐履谦传》)

元永真

真定玉华宫罢遣太常礼乐议

窃闻天子七庙,万世之通义。三代以还,莫违兹道。原庙之制,隆古未闻。汉孝惠从叔孙通之请,始诏有司立原庙,遂有衣冠月出游之名。其后郡国所在,因各立庙,至元帝永平四年,贡禹奏:「郡国祖宗庙,不应古礼,宜正定。」天子是其议,罢之。谨按《尚书》,黩于祭祀,时为弗钦。《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君不祭于臣仆之家。伏观圣朝,建立七庙,崇奉孝享,可谓至矣。而睿宗皇帝神御,别在真定路玉华宫。窃惟有功德于天下者,莫如太祖皇帝、世祖皇帝。太祖皇帝不闻有原庙。世祖皇帝神御奉安大圣寿万安寺,岁时差官,以家人礼祭供,不用太常礼乐。今玉华宫原庙,列在郡国,又非龙兴降诞之地,主者以臣仆之贱,供奉御容,非礼之甚。伏望朝廷稽前汉故事,致隆太庙,玉华宫照依京师诸寺影堂例,止命有司以时祭供,罢遣太常礼乐。非独圣朝得典礼之正,而在天之灵,无亵黩之烦,而礼官免失礼之责矣。(录自《元文类》卷十五,《四部丛刊》本,下同)

阿沙不花

戒佚欲疏

八珍之味不知御,万金之身不知爱,此古人所戒也。陛下不思祖宗付托之重,天下仰望之切,而惟是沉,姬嫔是好,是犹两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也。且陛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也,陛下之位,祖宗之位也,陛下纵不自爱,如宗社何。(录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五)

刘敏中

奉使宣抚回奏疏

近蒙都省遣差,钦圣旨,奉使宣抚山北辽东道,尊依巡历回至大宁路,乃以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土人云:「本处自至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地震之后,至今时时震动未已。」当时不以为虑。数日访之,旁郡以及上都、隆兴皆然,而太原、平阳为甚。九月,复历上都、隆兴等处,其震不时复作,未见止息。钦惟圣上以聪明圣智之姿,受天景命嗣守大位以来,亲择相臣,精选台官,蠲租宥过,赈乏恤孤,覆焘之恩,洋溢中外。比又遣使七道,分行天下,问民所疾苦,虽尧舜博施济之心,不是过也。然而地道愆常,尚勤圣虑者,静思其故,灼有由来,良以有司不能尽体上心,扩充至化。更张之始,宿弊草而尚存,新政而勿通,积阴凝结,阳气上行,不得宣达而为此变也。何以言之?凡理顺为阳,理逆为阴,则是顺理而政少,而逆理之政多也。君子为阳,小人为阴,则是君子少而小人多也。公则为阳,私则为阴,则是奉公少而怀私者多也。虽然,阳进有元,阴退有渐,养其元需其渐,阳进而阴退矣。某辄敢不避僭越,谨书管见,所得凡九事:一曰重省台,二曰明相职,三曰清省务,四曰正六官,五曰慎赏罚,六曰均荣辱,七曰严禁卫,八曰禁奢僭,九曰励学校。固知迂阔,无足采录,然皆进阳退阴拳拳之义也。合行开坐,具呈中书省,照详施行。

一曰重省台。

天育万物,不能自理,传之天子。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裁制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犹虑有阙焉。于是,置御史台以法绳之。绳之者,所以成之也,其纪纲不可不振。苟中书之事权不分,宪台之纪纲不沮,天下无难事矣。曩者,近侍诸衙门往往奏事干预朝政,省台未免沮抑,事致纷庞。近钦奉圣旨节该,诸衙门不得奏人做官。开读之日,人情大悦。愚见以为都省宜与御史台同议闻奏。更乞颁降圣旨,戒饬近侍及诸衙门,除本管职务外,凡关系有司一切合行政事,毋得干预陈奏。必有事须奏者,亦须奏乞宣传中书省或御史台,照依札撒施行,仍许省台详事可否回奏。不由省台而辄奏行者,有罪。如此,则事权归一而纪纲振,万几之务不劳而理矣。

二曰明相职。

凡诸司守职者,皆不可私,而宰相为甚。诸司之私,不过败一事,损一民,废一职,殃一郡而已,宰相之私,小则害天下,大则误国家矣,相可私乎?宰相之私,大率有四,而货贿不与焉。或恃势以临下,或固宠以媚上,或苟安而不为,或畏祸而不言。恃势以临下,则权必归己,请托行而朋党分矣。固宠以媚上,则道不由公,谀谄进而小人肆矣。苟安而不为,则百职不举而庶政隳矣。畏祸而不言,则忠告不闻,人罹其害而国事殆矣。凡此四私,不可一朝有也。爰自至元乙亥之后,老奸巨蠹,继踵用事,所谓四私者极矣。一二十年之间,居官为吏者,惟知贿赂关节可以进身,憸佞薄刻可以得名,正直者指以为狂,谨守者嗤以为愚,不知有礼义廉也。即今吏弊,连根株民,病成膏肓,实由宰相之私有以使之耳。必欲痛惩斯弊,莫如昭示无私。宜下令曰:凡有传称诸相钧旨,及假倚门下威福,胁制诸司,属托公事者,该管官吏随时赴省首究治。仍许诸人察举,御史纠弹。若所管官吏不即首,与属托者同罪。辄已施行,违法者加等。盖身正则令从,上行则下效,将见百司悚畏,善政流行,风俗革而相职得矣。

三曰清省务。

中书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几,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可得而言矣。至元初年,丞相到省,诸人无故不敢入外门。外门不敢入,得入省房者少矣。不敢入省房,得入都堂者绝少矣。是时,诸房省掾所掌,惟一钧旨簿,控制六曹,而天下之事井井皆办。省中廓然,望如神明,得简肃之道也。厥后一二十年之间,巨奸继作,相踵一途。群小乘时,蚁聚蝇附,莫不苟缘公事以济私权。如胥吏管库之免除,匹帛斤丝之出内,皆须琐碎呈,驳勘往来,竞以生事为能,号称用心出力,文随事具,日积日繁。由是检举困于两司,判署疲于八府。终日倥,特一繁剧大有司耳。虽有夔、稷、伊、傅之贤,其于赞襄调变之功,盖有所不暇矣,兹可谓简乎?又每旦诸相入省,例引门下亲信数辈,诸人混入,森立满堂,或伪或真,互不相辨,内隐奸慝,亦莫可知。使郎吏启覆于喧杂之中,执政可否于厮役之后,不惟泄漏政事,实为亏损尊严,兹可谓肃乎?详此二事,初若甚微,久而相仍,其弊实大。宜令六部各具所掌事务名件,及施行礼判,委官分间。凡有定例,及涉细碎重复不必呈者,悉皆削去,一取至元十年以前典故,遵依施行。仍禁约诸人,无故不得入省门;每日诸大夫聚会,亲随不许入后堂。令有职役者一人轮值,听候命令。知印、通事、省掾出入,恒不过四五人。如议事,皆令回避。即有诸投下即诸衙门以事说者,令客省使分间,亦不过一二人得入。如此,省体肃而愈尊,相职清而多暇。其所以佐天下安天下者,徐尔图之,宜无不办。

四曰正六官。

按《周礼》,六官以配天地四时。盖六官得其职,则天地四时之气可得而正也,今之六部是已。六部果得其职乎?略举而言之。吏部实为天官,掌别淑慝,平铨衡,使贤者进,不肖者退,乃其职也。今其法惟以日月为功,不以能否为断。衙门欲并而不果,冗员方汰而遽停。贤者果能进乎?不肖者果能退乎?则天官未得其职矣。刑部实为秋官,掌司威罚,平狱讼,使恶者诎,而善者伸,乃其职也。今律令未见施行,所掌分于宗正,或乃不分轻重,指名脱放罪囚。恶者果诎乎?善者果伸乎?则秋官未得其职矣。又如礼部之礼制无所定,科举未能设;兵部之军役不得均,驿站不得间;则春夏二官未得其职矣。详数事,余可类推。天地四时之气有所未正者,或果出于此乎?《易》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宜令六部条具所掌得失,参酌古制,定夺闻奏,颁定新规,刮去旧辙,使之各得其职,责以必成,实裁成辅相左右万民之大端也。

五曰慎赏罚。

古之有国家者,凡能使一世之英杰奔走用命,四海之人厌服而慕化者,无他术焉,赏罚而已矣。故赏罚者,国之大柄,人主之所固执而慎施,有司之所敬守而奉行者也。故赏一善,则使天下之人皆曰此宜赏也,莫不跃然而喜为善。罚一恶,则使天下之人皆曰此宜罚也,莫不悚然而惧为恶。夫能使人惧为恶而喜为善,则天下无事矣。苟为善者不必得赏,虽赏而有所未至;为恶者不必得罚,虽得罚未必得当。及不应赏或以喜而赏之,不应罚或以怒而罚之,则恶者无所为惧而日益逞,善者无所为喜而日益懈。为善者懈,为恶者逞,而天下多事矣。由此言之,赏罚可不慎欤?今后拟乞闻奏上位处分,及都省诸司所行,关系予夺、升黜、赏罚事理,未行之间,当该有司皆须详审精究,必皆当理,然后施行。即或理有未当,得以驳举,辨覆更改,不举者有罪。风宪衙门,随事纠弹究治,大者闻奏。

六曰均荣辱。

近钦奉圣旨,颁降处官吏,取受条格十有二章。既示其辱矣,其所以荣之者,宜亦加焉。伏历代盛时,内外职官所受制,皆有勋爵。其父祖母妻,随其所受官资,例有封赠诰命。窃尝思之,盖人主以恩礼假名爵之重,以励其为臣之忠;力取名爵之荣,以显其为子之孝,则是恩荣一致,上下相资,不易之典也。且夫劝奖之方,无如荣辱之切。人之至亲至爱者,至于父祖母妻极矣,今使勋爵之华,封赠之泽,奉公守从职则而予之,至亲至爱者均其荣;贪污败政则从而夺之,至亲至爱者均其辱,其为劝奖,孰切于斯?宜令有司检会前典,定拟闻奏颁行,不惟臣下深警荣辱之公而竞效其忠,实表圣朝太平,礼文之备而大着其美矣。

七曰严禁卫。

古者天子之居,必通籍乃得出入,示尊严,谨几微也。钦惟车驾所幸,轩陛宿卫之下,宜加严密。至于作好事,僧道各有寺观,亦不宜频在宫禁。诸色近侍及艺术承应人等,皆宜定给符验,出入辨认。更乞详酌闻奏。

八曰禁奢僭。

风俗必不可使奢,奢则僭,僭则狱讼兴,奸邪炽,伤财不论也。今之风俗,可谓奢且僭矣。市道之间,有一笠值百五十贯者,有一靴值二百余贯者,踰常过费,闻之骇人。夫靴以卫足,笠以庇首,仅得完洁成礼足矣,亦何取百五十贯及二百余贯之贵哉!岂非奢乎?又如销金镀金之禁,婚姻嫁娶之制,虽尝施行,未见禁止。富者恣欲而无穷,贫者破产而不足,如此等类,盖非一端。古者车服器用,皆有等差,婚姻丧葬,各有品节。宜令有司参酌古今,定立各项制度,闻奏施行。如靴笠销金镀金等事。一皆禁断。不惟风俗渐厚,礼义兴行,实省财佐民之急务也。

九曰励学校。

学校者,风化之源,人才之本也。其勉励之道,朝廷已有累行条格。顷年以来,各处牧民之官,竞以修建文庙为事,在于政绩,固为可佳。然考其师生教授之实,人才作养之功,百无一二。是务其外而遗其内也,是知其标而不知其本也,终亦何益哉?即今所历府州司县首领官吏,往往不识字,上司所下文檄,有不会句读旨意而错施行者,中间实系利害,学校不兴之过也。今后合令各道廉访司,严行督责所属,凡学校之务,须要用心整治,期于必成。所教生员名数及所业次第,每季申报廉访司,以备阅试察举。生员入学者,与免本身杂役。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差发。通二经者及成功课者,除免本身差役外,本户杂泛全免。三年无成者,依旧当役。其有学业精熟、才行超异者,廉访司官体察是实保举,量才区用。其学校成否实迹,提调官任满解由内开写。如此,庶望学校兴行,风俗美而人才矣。(录自《中庵集》卷七,清乾隆翰林院钞本,下同)

翰林院议事

钦奉圣旨,以恒旸暴风星芒之变,同御史台、集贤翰林院会议者。窃惟事有本末,政有先后,今持其本与先者言之。其略有五:一曰畏天,二曰敬祖,三曰清心,四曰持体,五曰更化,具列于后。

一、畏天

天育万物,不能自理,乃立君以主之,故君者,所以代天育物也。惟明君能知天监在上,赫赫甚迩,凡一语动、一政令,罔不兢兢业业,思合天则,期当天心。若论官,则曰天命有德,五服五章,不敢乘一时之喜怒,而轻予夺之也。若论刑,则曰天讨有罪,五刑五用,不敢因一时之喜怒,而轻出入也。凡事如此,谨守勿失,于是阴阳和,风雨时而万物育,天相之也。乃若政令之或爽,天必出异以儆之。而儆之者,所以仁爱人君欲其久安长治,而万物得其育也。故明君遇此,则必省躬以知惧,昭德而塞违。诚格政修,天意乃得。于是变弭而和气复矣。故虽尧汤之世不能无水旱,而卒以无害者,尧汤用此道也。

一、敬祖

自古帝王创建国家,无不自艰难而得之,而传之子孙,犹菑者之望播获,作室者之待堂构也,夫固不易哉。我太祖皇帝起自朔方,身历百战,收附诸国,恶衣菲食,栉风沐雨,何如其辛勤也。世祖皇帝亲历行阵,心筹计划,恭俭敬畏,以有天下,混一南北,何如其辛勤也。钦惟陛下以仁明天纵之圣,绍膺景命,盖尝以此存心,思祖宗开基建业之不易,而遇是儆也。因益兢兢业业,用一财则必曰此民力也,自祖宗艰难而得之也,岂可轻用?官一人则必曰此国柄也,自祖宗艰难而致之也,岂可轻与?动静整敕,每事如此,则百司自然供职,庶政自然修举,祖宗在天之灵必皆欢悦,而天佑响答,福禄日臻,邦基益固矣。

一、清心

心者,一身之主而万事之本也。夫目之于视,耳之于听,口之于言,手之于执,足之于履,皆惟心之所使。心得其正,则接物临事之际,视听言动皆得其正,而无有缪误乖戾之患。四海之广,万几之微,皆仰治于一人,而一人之所仰者,非惟心乎?盖水必止乃可以涵物象,镜必明乃可以别妍丑,故帝王贵清心。清者,静一不迁之谓。若声色之娱,宴饮之乐,所不能无,尤当节适,使不至挠吾心之清。心清则四海之广无不烛,万几之微无不察。光明洞彻,不言而信,谗谀不得施,邪伪不敢前,百官有司,皆安其职,无有挠格之患,则法制流行,纪纲振举,变息而天下治矣。《语》曰:「本立而道生。」故帝王以清心为本,实总揽权纲之要道也。

一、持体

第(1/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风水神相:开局娶个白仙老婆始皇传承重返81:赶走白眼狼后我七天成万元户全能强者萧晨苏晴精灵:训练家怎么亲自下场了?开局被借子,我无敌全靠女神努力!大婚当日自灭满门,我以饕餮证长生绝色妻子直播探险:扮演张麒麟,队友杨蜜四合院:送胎娄小娥,三年抱两在反派出生前(快穿)和离前夜,她重生回了出嫁前开局被贬,我要掠夺江山通房丫鬟爬错床:侯府世子心尖宠穿越世子爷:开局镇压大将军之妻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强蜀汉!爱上美女鬼姐姐夏一天天九儿不装了!神医归来,前妻哭着求复合十二年老玩家,诡异找我组CP全宗舔狗宠主角,唯我反派踩天命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将军,夫人又去给您的马接生了乱世宿命思念如风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锦绣农女种田忙杨若晴骆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