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至文殊云。我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维摩默然。文殊叹云。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说是入不二法门时。於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保福展云。文殊也似掩耳偷铃。力尽乌江。维摩一默。未出化门。又云。大小维摩被文殊一坐。直至如今起不得。 琅琊觉云。文殊与么赞善。也是杓卜听虚声。维摩默然。你等诸人切不得钻龟打瓦。 雪窦显云。维摩道甚么。复云。勘破了也。 沩山果云。居士高门可谓壁立万仞水泄不通。拟心即差动心即隔。不拟不动落在无事界中。时人作么生入。良久云。退后退后。
雪窦颂云。咄这维摩老。悲生空懊恼。卧疾毗耶离。全身太枯槁。七佛祖师来。一室且频扫。请问不二门。当时便靠倒。不靠倒。金毛狮子无处讨。 白云端云。一个两个百千万。屈指寻文数不辨。暂时放在暗窗前。明日与君重计算。 天童觉云。曼殊问疾老毗耶。不二门开看作家。珉表粹中谁赏鉴。忘前失后莫咨嗟。区区抱璞兮楚庭[利-禾+(实-毌+(眉-目))]士。璨璨报珠兮隋城断蛇。休点破。绝疵瑕。俗气浑无却较些。 西禅需云。言言言兮飘雨洒雪。默默默兮雷轰电掣。藕丝孔里骑大鹏。等闲挨落天边月。
沩山佑禅师在百丈时。因司马头陀问野狐话作么生会。师乃以手撼门扇三下。陀云太粗生。师云佛法不是这个道理。
佛心才颂云。因果双行孰共知。茫茫四海路多岐。抬头拶出初生月。便效张公画翠眉。 佛眼远云。春至百花开。朱颜安在哉。可怜园里色。不入镜中来。 佛灯珣云。盲人来与痖人抓。说着无因话病苗。一下被他抓着后。平生痒处一时消。
鹤林素禅师因僧敲门。师问是甚么人。云是僧。师云。非但是僧。佛来亦不着。云佛来为甚么不着。师云无汝止泊处。
松源岳颂云。十月清霜重。临风彻骨寒。苦无栖泊处。摆手出长安。
赵州在方丈内闻沙弥喝参。乃向侍者云。教伊去。侍者才教去。沙弥便珍重。师向傍僧云。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
云居锡云。甚么处是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这里会得。便见赵州。
鼓山珪颂云。得入门。在门外。说向人。人不会。更高声。我耳背。 径山杲云。瑟瑟风松。萧萧雨桧。狮子咬人。韩卢逐块。
赵州僧问如何是赵州。师云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雪窦显颂云。句里呈机劈面来。烁迦罗眼绝纤埃。东西南北门相对。无限轮槌击不开。 罗汉南云。豁达门开入赵州。东西南北任遨游。龙楼凤阁依然在。失却来时好路头。 照觉总云。四廓关闲镇赵州。几於城下起戈矛。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普融平云。袖里金锤一击开。东西南北绝纤埃。石桥南畔台山路。报你游人归去来。 圆通仙云。四门开豁任来游。脚下分明到地头。四五百条花柳巷。二三千处管弦楼。
良遂座主初参麻谷。谷见来便将锄头去锄草。主到锄草处。谷殊不顾。便归方丈闭却门。主次日复去。谷又闭门。主遂敲门。谷乃问阿谁。主云良遂。才称名忽尔契悟。乃云和尚莫瞒良遂。良遂若不来礼拜和尚。洎合被十二部经论赚过一生。谷乃开门令通悟由。遂印可之。及归讲肆。散席告诸徒云。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云门云。便有逆水之波。如今得入。是顺水之意。亦唤作双放时节。又云。麻谷问阿谁。他道莫瞒某甲。不是识破麻谷相见时节。若不礼拜和尚洎被经论赚过一生。亦知有赚人处。又云。作么生是良遂知处。
汾阳昭颂云。逆顺之机不易当。大根良遂解思量。若非久积同风事。争肯回头见法王。 正觉逸云。禅林深邃乍游盘。锄草关门岂易看。莫谓老师浑不是。得相瞒处且相瞒。 佛眼远云。平生心胆向人倾。到此门中有几人。别后都城旧知己。暖烟斜日又黄昏。 白云端云。闭户携锄已太赊。更来当面受涂茶。光中自觉遭瞒久。方信无人共出家。 海印信云。闭户携锄理最幽。豁然大悟话元由。从来学业空劳力。始信黄河辊底流。
云盖安禅师因僧问石霜万户俱闭时如何。霜云堂中事作么生。僧经半年方始道得云。无人接得渠。霜云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九成。师闻却礼请石霜为道。霜不道。师乃抱霜从方丈后去坐云。和尚若不道。须打和尚去。霜云得在。师乃礼拜不住。霜云无人接得渠。师於言下有省。
东禅齐云。只如石霜意作么生。若道一般。前来为甚么不许伊。若道别有道理。又只重说一徧。且道古人意作么生。 翠岩芝云。先行不到。末后太过。 径山杲云。一对无孔铁锤。就中一个最重。 天童觉云。稳密田地忌堕功勋。贴体衣裳会须脱却。宗中辨的量外转机。须子细始得。同中之异酌然尚带依稀。异中之异直是难臻妙极。还到石霜父子转侧处么。烛晓玉人初破梦。夜寒青女未登机。
投子青颂云。古殿岩开月锁松。霜凝雪露韵无穷。星前人卧千峰室。佛祖无因识得渠。
云居膺禅师。僧问六户不明时如何。师云不涉缘。云向上事如何。师云慎者不让。
投子青颂云。春到石人视远山。莺啼花木碧波闲。须知云外岩松瑞。千古迎风任岁寒。
夹山会禅师。僧问。会处即不问。不会处请师一言。师云。户挂淍林。影中辨取。
丹霞淳颂云。威音那畔不能行。撒手还家懒问程。寝殿无人空寂寂。满窗唯有月虚明。
桥路(并附)
马祖一禅师因邓隐峰辞师。师云甚处去。云石头去。师云石头路滑。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到石头遂绕禅床一匝振锡一下。问是何宗旨。头云苍天苍天。峰无对。却回举似师。师云。汝更去见。他道苍天苍天。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一依前问。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归举似师。师云向汝道石头路滑。
赵州谂禅师。僧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祇见略彴。师云你祇见略彴不见石桥。云如何是石桥。师云渡驴渡马。云如何是略彴。师云个个度人。
云居锡云。赵州为当扶石桥扶略彴。
智门祚颂云。赵州石桥本无星。水急游鱼不易停。桥上祇观驴马迹。谁人敢向御街行。 雪窦显颂云。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赵州僧问如何是不错路。师云识心见性是不错路。
径山杲云。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不用作禅会。不用作道会。若要不错路。须是识心见性始得。且那个是识底心。那个是见底性。有般底闻恁么道。便道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恁么见解。正是郑州出曹门。
盘山积禅师示众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琅琊觉云。上来讲赞。无限良因。 杨岐会云。口上着。
白云端颂云。盘山向上路何玄。罕见行人耳有穿。口上着来无咬处。方知千圣不能传。 松源岳云。千圣不传到今日。口上着来无等匹。洞庭山脚太湖心。行人路上空啾唧。
洞山价禅师。僧问。和尚寻常令学人行鸟道。如何是鸟道。师云不逢一人。云如何行。师云直须足下无私去。云祇如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师云阇黎为甚么却颠倒。云甚么处是学人颠倒处。师云。若不颠倒。为甚么却认奴作郎。云如何是本来面目。师云不行鸟道。
丹霞淳颂云。古路翛然倚太虚。行玄犹是涉崎岖。不登鸟道虽为妙。点检将来已触途。
神山密禅师与洞山过独木桥。洞山先过了。拈起木桥云过来。师云价阇黎。洞山乃放下木桥。
丹霞淳颂云。平地无端凿陷坑。木桥拈起使人行。沈沈寒水如何渡。月夜金鸡报五更。
乾峰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师以拄杖划云在这里。僧后请益云门。门拈起扇子云。扇子[跳-兆+孛]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会么会么。
雪窦显代僧喝。曾有僧请益长庆。庆云问取堂中第二座。雪窦代僧云。错。寻有僧问雪窦。窦云堕坑落堑。又自代云。作贼人心虚。 黄龙南云。乾峰一期指路。曲为初机。云门乃通其变。故使后人不倦。 大沩秀云。今古尽道乾峰安居祖师之堂。开后人之径路。殊不知乾峰老汉被这僧一问。直得手忙脚乱。诸德。且道誵讹在甚处。良久云。不在水兮不在山。只在人心返覆间。 东林总云。有一古德道乾峰摇头。云门摆尾。这僧只是个撞露柱汉。脚跟下透过也不知。便谓东家点灯西家暗坐。龙衔海宝游鱼不顾。山僧今日不可也随波逐浪临危悚人。殊不知大小乾峰云门俱被这僧勘破。且道甚么处是勘破处。良久云。多时雨水不及晒浪。佛心才颂云。楼阁重重击不开。乾峰划破露崔嵬。十方佛剎全彰处。一一门中见善财。 天童觉云。入手还将死马医。返魂香欲起君危。一期拶出通身汗。方信侬家不惜眉。 鼓山珪云。乾峰不用指陈。云门休打骨董。自然东海鲤鱼。筑着帝释鼻孔。 径山杲云。撦破云门一柄扇。拗折乾峰一条杖。二三千处管弦楼。四五百条花柳巷。
镜清怤禅师。僧问达者同游一路行。为甚么不行。师云已到平头。
翠岩代云。老兄还达也未。 首山念代云。不争先。又云。到了不知。又云。但请先行。
首山僧问如何是菩提路。师云此去襄县五里。云向上事如何。师云来往不易。
投子青颂云。问路穷途拟进程。绿杨莺语送行人。牌标五里向君说。莫道当年不指陈。
茶陵郁山主不曾行脚。因庐山有化士至。论及宗门中事。教令看僧问法灯百尺竿头如何进步。灯云哑。凡三年。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忽然大悟。遂有颂云。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因此更不游方。
白云端颂云。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逻哩啰。
天衣怀禅师云。九天云路早须寻。莫遣蹉跎岁月深。天地悬远。向甚么处去。
南堂静颂云。夏金乌似火当空挂。最高峰挑在青云罅。
法昌遇禅师问石门皋云近离甚么处。云石门。师云我闻石门路崄水泄不通。因甚到这里。云十里双牌五里单堠。师云途中事作么生。云。到处行松色。时时听水声。师云来时水牯牛在甚么处。云自有人看。师云鼻索为甚么在法昌手里。皋云这老汉瞒却多少人。随后打一坐具。师云。三十年捞龙打凤。今日被鼠咬。云顶禅师。僧问。昔日相如题柱。未是作家。今日桥成。请师下笔。师云。彩气夜常动。精灵日少逢。云。荆山有玉。鉴在卞和。师云。洪州斩冬瓜。满江皆是血。
赵州谂禅师在南泉时。一日在井楼上打水。见泉过。乃抱定柱。悬一脚云相救相救。泉遂於踏梯上打云。一二三四五。师便下楼。具威仪上方丈云。适来谢和尚相救。
佛鉴懃云。一人将错就错。一人看楼打楼。然虽如是。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四禅禅师。僧问。古人有请不背。今请和尚入井还去也无。师云。深深无别源。饮者消诸渴。
丹霞淳颂云。曹溪源派古之今。意识徒将度浅深。好是昔人游戏处。然虽入井不曾沈。
禅林类聚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