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诸比丘!此中,有处,作时可意,而其作能生利。其处,诸比丘!思惟两者皆应作,谓:于作时可意,为此思惟应作,作时能生利,为此亦思惟应作。诸比丘!此处两者皆思惟应作。
诸比丘!此等是四处。”
一百十六
一
“诸比丘!应于四处不放逸。四者为何?
诸比丘!断身恶行,修身妙行,而于此中勿放逸。诸比丘!断语恶行,修语妙行,而于此中勿放逸。诸比丘!断意恶行,修意妙行,而于此中勿放逸。诸比丘!断邪见,修正见,而于此中勿放逸。
二
诸比丘!比丘已断身恶行,已修身妙行,……乃至……已断意恶行,已修意妙行,已断邪见,已修正见故,彼于当来之死无所畏。”
一百十七
一
“诸比丘!为自己益,应于四处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四者为何?
于可贪物,我心不贪,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于应瞋物,我心不瞋,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于应迷物,我心不迷,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于醉物,我心不醉,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
二
诸比丘!比丘由离贪故,于应贪物,心不贪。离瞋故,于应瞋物,心不瞋。离痴故,于应迷物,心不迷。离醉故,于应醉物,心不醉。彼不畏、不动、不震、不陷于恐怖。又,以从沙门之言说而不动。”
一百十八
“诸比丘!此等四处,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四者为何?
诸比丘!于此处如来之出生,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诸比丘!于此处如来是无上正自觉、现等觉者,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诸比丘!于此处如来转无上法轮者,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诸比丘!于此处如来无余取,于涅槃界般涅槃者,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
诸比丘!此等之四处,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
一百十九
“诸比丘!此等是四畏。四者为何?
即:生畏、老畏、病畏、死畏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畏。”
一百二十
“诸比丘!此等是四畏。四者为何?
即:火畏、水畏、王畏、贼畏是。
诸比丘!此等是四畏。”
此之摄句:
于只尸、势速、刺轮、象、处第五
不放逸、守护、应生厌离及二畏。
第三 怖畏品
一百二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四者为何?
即:自责怖畏、他责怖畏、刑罚怖畏、恶趣怖畏是。
二
诸比丘!又,如何是自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若我于身行恶行、于语行恶行、于意行恶行,如此,自责宁非比戒更甚?彼便畏惧于自责,而断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断意恶行,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自责怖畏。
三
诸比丘!又,如何是他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若我于身行恶行、……乃至……于意行恶行,如此,他责岂非责斥其业比戒更甚?彼便畏惧于他责,而断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断意恶行,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他责怖畏。
四
诸比丘!又,如何是刑罚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之一类人,王捕获犯罪贼,见而科其种种刑罚:鞭挞、杖挞、棍棒挞;又施截手、截足、截手足、截耳、截鼻、截耳鼻、又造粥锅状,造如贝(有滑泽)秃头状、造罗睺鬼口状、造火鬘状、造手灯状、造草衣状、造树皮衣状、造羚羊状、造钩肉状、作铜钱状、以盐分施糜烂,贯通横木回转,造藁座状,以极热油令浴,令(饿)狗咬食,活活以刀贯串,断首。
彼(见)而谓:恶业种种类状,依此,王捕获犯罪贼,科以种种刑罚,以鞭挞……乃至…以刀断首。
我若如是造恶业时,王亦捕我,科以种种如是刑罚,以鞭挞……乃至……以刀断首。彼恐惧于刑罚,不以夺取他人之物而生活。诸比丘!是名刑罚怖畏。
五
诸比丘!又,云何是恶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由身恶行,于当来有恶异熟,……乃至……由意恶行,于当来有恶异熟。又,我以身行恶行,……乃至……以意行恶行,如此,身坏死后,岂不生于无福处、恶趣、险难、地狱?彼恐惧于恶趣以断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恶趣怖畏。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
一百二十二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是水浴者,所应预期。四者为何?
即:浪怖畏、鳄鱼怖畏、漩涡怖畏、蛟龙怖畏。诸比丘!此等之四种怖畏,是水浴者,应所预期。
二
诸比丘!正是如是,世间有一类善男子,于此法、律中,由家趣于非家时,于此四种之怖畏,应所预期。四者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