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理作意、恶道依付、心昧劣性]
此处,如何为不如理作意耶?于无常为常之不如理作意。于苦为乐之不如理作意。于无我为我之不如理作意。于不净为净之不如理作意。若于[四]谛不随顺、或心向转、随转、功用[认知]、存念、作意,此言为不如理作意。
此处如何依付恶道耶?
此中,如何为恶道耶?是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此言为恶道。对于所有此恶道之依付、倚赖、倚、亲近、等亲近、亲敬、等亲敬、亲交性,此言为依付恶道。
此中,如何为心昧劣性耶?是所有心之不安、不堪任性、固着、俱固着、昧劣、昧劣相、昧劣性、心之惛沈、惛沈相、惛沈性,此言为心昧劣性。
[四种]
[四漏]
此处,如何为四漏耶?是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此中,如何为欲漏耶?于所有欲之欲欲、欲贪、欲喜、欲爱、欲亲、欲闷、欲渴、欲恼、欲着,此言为欲漏。
此中,如何为有漏耶?所有于有之有欲……乃至……有着,此言为有漏。
此中,如何为见漏耶?或世间是常,或世间是无常,或世间是有边,或世间是无边,或命是身,或命与身异,或如来死后有,或如来死后非有,或如来死后有非有,或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所有如是之见、成见……乃至……颠倒执,此言为见漏。一切之邪见亦为见漏。
此中,如何为无明漏耶?于苦之无知……乃至……无明闩、愚痴、不善根,此言为无明漏。
此为四漏。
[四系]
此处,如何为四系耶?是贪之身系、瞋之身系、戒禁取之身系、执取为“是、真实”之身系。
此中,如何为贪之身系耶?是所有之贪、等贪……乃至……贪欲、贪、不善根,此言为贪之身系。
此中,如何为瞋之身系耶?是“彼既行损害于我”之……乃至……逆、暴恶、心之非悦性,此言为瞋之身系。
此中,如何为戒禁取之身系耶?是依此[佛教]以外之诸沙门、婆罗门之戒、净禁、净戒禁而为清净。所有如是之见、成见……乃至……颠倒执,此言为戒禁取之身系。
此中,如何为执取“是、真实”之身系耶?或“世间是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愚痴”。或“世间是无常。唯此是真实。其他是愚痴”。若……乃至……或“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唯此是真实。其他是愚痴”。所有如是之见、成见……乃至……颠倒执,此言为执取“是、真实”之身系。除戒禁取之身系,一切之邪见亦为执取“是、真实”之身系。
此为四系。
[四暴流、四轭、四取]
此处,如何为四暴流耶……乃至……四轭耶……乃至……四取耶?是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此中,如何为欲取耶?是所有于欲之欲欲……乃至……欲着,此言为欲取。
此中,如何为见取耶?是无布施、无供牺……乃至……证知今世与他世而无示知[他]者。所有如是之见、成见……乃至……颠倒执,此言为见取。除戒禁取与我语取外,一切之邪见亦为见取。
此中,如何为戒禁取耶?是依此[佛教]以外之诸沙门、婆罗门之戒、净禁、净戒禁而为清净。所有如是之见、成见……乃至……颠倒执,此言为戒禁取。
此中,如何为我语取耶?此处有无闻之异生。不见圣者不知圣法,于圣法而不调顺;不见善士不知善士之法,于善士之法而不调顺。以色是我之等循观,或我是有色之[等循观],若于我是有色之[等循观],若于色有我之[等循观]。以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以识是我之等循观,或“我有识”之[等循观],或“于我有识”之[等循观],或“于识有我”之等循观。所有如是之见、成见……乃至……颠倒执,此言为我语取。
此为四取。
[四渴爱生]
此处,如何为四渴爱生耶?比丘或以衣为原因,所生之渴爱。或以施食为原因,所生之渴爱。或以床坐为原因,所生之渴爱。或以如是之好,更好为原因,所生之渴爱。
此是四渴爱生。
[四不应行]
此处,如何为四不应行而行耶?以贪欲不应行而行、瞋恚不应行而行、愚痴不应行而行、怖畏不应行而行。所有如是之不应行、不应行而行、贪欲而行、不顺而行、顺而行,此言为四不应行而行。
[四颠倒]
言“于无常为常住”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言“于苦为乐”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言“于无我为我”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言“于不善妙为善妙”之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此为四颠倒。
[四非圣言]
此处,如何为四非圣言耶?于不见言见,于不闻言闻,于不觉言觉,于不识言识,此言为四非圣言。
此处,如何为其他之四非圣言耶?乃于见言不见,于闻言不闻,于觉言不觉,于识言不识,此言为四非圣言。
[四恶行]
此处,如何为四恶行耶?是断人命、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此言为四恶行。
此处,如何为其他之四恶行耶?是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此言为四恶行。
[四畏]
此处,如何为四畏耶?是生畏、老畏、病畏、死畏,此言为四畏。
此处,如何为其他之四畏耶?是王畏、贼畏、火畏、水畏,此言为四畏。
此处,亦如何为其他之四畏耶?是浪畏、蛟龙畏、洄洑畏、鳄鱼畏,此言为四畏。
此处,亦如何为其他之四畏耶?是自责畏、他责畏、刑罚畏、恶趣畏,此言为四畏。
[四见]
自作之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他作之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自作与他作之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非自作与非他作之自然生乐苦,于谛实、真实中见生,此言为四见。
[五种]
[五顺分结]
此处,如何为五顺下分之结耶?是有身见、犹豫、戒禁取、欲欲、瞋恚,此言为五顺下分之结。
此中,如何为五顺上分之结耶?是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此言为五顺上分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