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一品 蕴分别
第(2/11)页

此中,如何为粗[细]行耶?即不善之行是粗,善、无记之行是细;善、不善之行是粗,无记之行是细;与苦受相应之行是粗,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是细;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行是粗,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行是细;非定中之行是粗,定中之行是细;有漏之行是粗,无漏之行是细。

更亦望于各各之行,可见粗、细之行。

此中,如何为劣[胜]行耶?即不善之行是劣,善、无记之行是胜;善、不善之行是劣,无记之行是胜;与苦受相应之行是劣,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是胜;与乐、苦受相应之行是劣,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是胜;非定中之行是劣,定中之行是胜;有漏之行是劣,无漏之行是胜。

更亦望于各各之行,可见劣、胜之行。

此中,如何为远行耶?即不善之行者比善、无记之行远;善、无记之行者比不善之行远;善之行者比不善、无记之行远,不善、无记之行者比善之行远;无记之行者比善、不善之行远,善、不善之行者比无记之行远;与苦受相应之行者比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远,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者比与苦受相应之行远;与乐受想应之行者比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远,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者比与乐受相应之行远;与不苦不乐受想应之行者比与乐、苦受相应之行远,与乐、苦受相应之行者比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远;非定中之行者比定中之行远,定中之行者比非定中之行远;有漏之行者比无漏之行远,无漏之行者比有漏之行远;是言远行。

此中,如何为近行耶?即不善之行者近于不善之行,善之行者近于善之行,无记之行者近于无记之行;与苦受相应之行者近于与苦受相应之行,与乐受相应之行者近于与乐受相应之行,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者近于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行;非定中之行者近于非定中之行,定中之行者近于定中之行;有漏之行者近于有漏之行,无漏之行者近于无漏之行;是言近行。

更亦望于各各之行,可见远、近之行。

[识蕴]

此中,如何为识蕴耶?即诸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或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括此于一聚,总说为识蕴。

此中,如何为过去之识耶?即所有识之过去,已灭、已离、已变易、已没去、已离没、生已离、令过去、过去分所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言过去之识。

此中,如何为未来之识耶?即所有识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现起、未现、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来、未来分所摄————眼识……乃至……意识————是言未来之识。

此中,如何为现在之识耶?即所有识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现起、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现在、现在分所摄————眼识……乃至……意识————是言现在之识。

此中,如何为内识耶?即所有之识,彼彼有情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识……乃至……意识————是言内识。

此中,如何为外识耶?即所有之识,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内、各自、己身、个人、已取者————眼识……乃至……意识————是言外识。

此中,如何为粗[细]识耶?即不善之识是粗,善、无记之识是细;善、不善之识是粗,无记之识是细;与苦受相应之识是粗,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细;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识是粗,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细;非定中之识是粗,定中之识是细;有漏之识是粗,无漏之识是细。

更亦望于各各之识,可见粗、细之识。

此中,如何为劣[胜]识耶?即不善之识是劣,善、无记之识是胜;善、不善之识是劣,无记之识是胜;与苦受相应之识是劣,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胜;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识是劣,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是胜;非定中之识是劣,定中之识是胜;有漏之识是劣,无漏之识是胜。

更亦望于各各之识,可见劣、胜之识。

此中,如何为远识耶?即不善之识者比善、无记之识远,善、无记之识者比不善之识远;善之识者比不善、无记之识远,不善、无记之识者比善之识远;无记之识者比善、不善之识远,善、不善之识者比无记之识远;与苦受相应之识者比与乐、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识远,与乐、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者比与苦受相应之识远;与乐受相应之识者比与苦、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远,与苦、不苦不乐受相应之识者比与乐受相应之识远;与不苦不乐受相应者比与乐、苦受相应之识远,与乐、苦之受相应之识者比与不苦不乐之受相应之识远;非定中之识者比定中之识远,定中之识者比非定中之识远;有漏之识者比无漏之识远,无漏之识者比有漏之识远;是言远识。

此中,如何为近识耶?即不善识者近于不善识,善识者近于善识,无记识者近于无记识;与苦受相应识者近于与苦受相应识,与乐受相应识者近于与乐受相应识,与不苦不乐受相应识者近于与不苦不乐受相应识;非定中识者近于非定中识,定中识者近于定中识;有漏识者近于有漏识,无漏识者近于无漏识;是言近识。

更亦望于各各之识,可见远、近之识。

二 对法分别

五蕴者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

此中,如何为色蕴耶?

一种色蕴————是一切之色者为非因、无因、因不相应、有缘、有为、应变坏、世间、有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已异取、顺取、杂染、无记、无所缘、非心所、心不相应、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不有杂染杂染、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无寻无伺、非喜俱行、非乐俱行、非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非能趣积集、非能趣分散、非有学、非无学、小、欲缠、非色缠、非无色缠、所属、非无所属、不决定、不出离、已生、六识所识,无常、胜于老死————如是为一种色蕴。

二种色蕴————是为能取之色、非能取之色;已取之色、不已取之色;已取顺取之色、不已取顺取之色;有见之色、无见之色;有对之色、无对之色;根之色、非根之色;大种之色、非大种之色;表色、非表色;心等起之色、非心等起之色;心俱有之色、非心俱有之色;心随转之色、非心随转之色;内色、外色;粗色、细色;远色、近色……乃至……抟食之色、非抟食之色————如是为二种色蕴。

三种色蕴————是所有之内色者是能取,所有之外色者是能取、非能取;所有之内色者是已取,所有之外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之内色者是已取顺取,所有之外色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乃至……所有之内色者是非抟食,所有之外色者是抟食、非抟食————如是为三种色蕴。

四种色蕴————是所有能取之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能取之色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所有能取之色者是有对、无对,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有对、无对;所有能取之色者是粗、是细,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粗、是细;所有能取之色者是远,是近,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远、是近……乃至……见、闻、觉、知之色————如是为四种色蕴。

五种色蕴————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及所有能取之色————如是为五种色蕴。

六种色蕴————是眼所识之色、耳所识之色,鼻所识之色、舌所识之色、身所识之色、意所识之色————如是为六种色蕴。

七种色蕴————是眼所识之色……乃至……意界所识之色、意识界所识之色————如是为七种色蕴。

八种色蕴————是眼所识之色……乃至……身所识之色有乐触与苦触————意界所识之色、意识界所识之色————如是为八种色蕴。

九种色蕴————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及非根之色————如是为九种色蕴。

十种色蕴————是眼根……乃至……命根及非根色之有对、无对————如是为十种色蕴。

十一种色蕴————是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及无见无对法处所摄之色————如是为十一种色蕴。

是言色蕴。

[受蕴]

此中,如何为受蕴耶?

(一)

一种受蕴————是触相应。

二种受蕴————是有因、无因。

三种受蕴————是善、不善、无记。

四种受蕴————是欲缠、色缠、无色缠、无所属。

五种受蕴————是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六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如是为六种受蕴。

七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如是为七种受蕴。

八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有乐与苦————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如是为八种受蕴。

九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善、不善、无记————如是为九种受蕴。

十种受蕴————是眼触所生之受……乃至……身触所生之受————有乐与苦————意界触所生之受、意识界触所生之受————善、不善、无记————如是为十种受蕴。

([关于受蕴之对法分别者即更反复二十七次,其二十七次各各之中,与(一)出现不同者唯二种与三种之分别而已。一种、四种、五种、六种、七种、八种、九种、十种等八类之分别者皆与(一)相同。故以下唯详细分别二种分别与三种分别,其他从略。(原本出版者记)])

(二)

第(2/11)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规则怪谈:签到成神,诡异都怕我文豪1978侯府嫡女回归后,冷戾权臣跪求入赘99张和解符某触手剑仙在学园都市失明三年,玄学大佬封神回归苟道长生:从捡尸开始无敌未婚妻要退婚,我反手娶她老祖叛出皇室后,我转身娶了魔族女帝让你送外卖,你第一单送地府?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重生了谁还混社会啊被婆婆羞辱,四年后我带崽嫁入豪门小甜心孕吐后,夜少捡回家里宠为了不被充军,我靠种地富甲一方!鬼妃归来,残王夜夜被我吸龙气!为娶真爱弃发妻,我改嫁大佬你慌什么垃圾异能不按说明使用它就是s级都市觉醒:我能不断进化异能狐抬棺,借阴命到部队离婚,极品前夫身败名裂我,恶毒女配,抽卡秀翻所有人!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御兽狂妃:废材大小姐杀回来了宴予笙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