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尔前来访 王者是仙人
一任汝选择
王问此唱偈云:
二一
天帝!予之财数多 宝藏亦不鲜
而今成盲目 予只喜死去
于是帝释云:“尸毗王!贵君望死,然汝究竟欲死耶,抑为盲目之故耶?”“天帝!予为盲目之故。”“大王!布施者,并非一切皆可布施。为未来生活应为布施之同时,更有为现在生活之理由。贵君不顾被乞一眼,而布施两眼,贵君应为真实之誓言者。”帝释言此,唱创作之偈:
二二
人王!尔有诸真实 刹帝利!予今宣示汝
尔宣真实言 再与尔双眼
摩诃萨闻此云:“尊神!勿以其他之方便,给与予眼,为予布施之结果,使予得生眼。”帝释云:“大王!予为帝释,诸神之王,不能与他人之眼,贵君布施之结果,贵君能生眼。”王云:“如是自己之布施为充份。”于是为真实之誓言:
二三
来向吾请者 无论为何族
亦或求何物 吾心所慈爱
若此真实言 使吾眼再生
彼之誓言终了,立即生出第一之眼。于是为生第二之眼,唱次之二偈:
二四
来向吾请者 有彼婆罗门
彼欲乞只眼 吾与彼双眼
二五
彼之所为业 吾愈入欢喜
予为鲜布施 使彼得安稳
若此真实言 使生第二眼
于此瞬间,第二眼生出。然此两眼虽生,并非如神所生之眼,亦非为婆罗门帝释所乞之双眼,更非为受伤所生之眼,此实应称之为实谛波罗蜜眼。帝释于彼双眼生时,以威神力使王之家臣侍从等均皆来集,于是帝释于诸多人众中,唱赞叹之二偈:
二六
尸毗增养者 尔偈如法言
如斯两天眼 被与尔之前
二七
墙岩障彼方 越山遥展望
四方百由旬 尔得见其相
于是彼于诸多人众中,语此偈后,升至虚空:“慎勿懈怠。”向摩诃萨忠告后,往天界去。摩诃萨由众多人围绕,受热烈之崇敬,入于市中,登入羌多佳宫殿。王之双眼复原国内遍知,国中人等为来瞻仰,持诸多赠物前来。摩诃萨自思:“于此众多人集合中,予将说明自己布施事。”于王宫入口,建大屋舍,于其中立白伞盖,坐于王座。击大鼓于市中宣告而行,集合军队之全部,王曰:“尸毗国之人民大众!今予已得天眼,今后如不布施,则决不食自己之食。”于是王为说法唱次之四偈:
二八
此世有何人 乞财不布施
纵为最优者 并最胜果报?
尸毗国之民 今皆来此集
今日且观吾 见吾两天眼
二九
墙岩障彼方 越山遥展望
四方百由旬 吾得见其相
三〇
自身施舍非他物 任何之物皆施舍
于此世间享生者 应于人间为布施
人间之眼吾布施 吾获非是人间眼
三一
尸毗之民!汝等今日见此事 为诸布施自得食
各各自思适己力 且行布施且饮食
尔等一生无罪过 得赴天国升天去
王以此四偈说法,由此以后,每月二回,于每十五日之布萨日,集会众多之人,常以此四偈说法。诸多之人闻此,皆为布施等福德之行,死后往生天界,使天界充满。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如是昔之贤人等,对外物之布施,不能满足人之前来乞请时,甚至剖取自己之眼以行布施。”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尸婆医是阿难,帝释是阿那律,其他诸人是佛之从人等,尸毗王实即是我。”
五〇〇 荣者之愚本生谭
荣者之愚本生谭包摄在大隧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
五〇一 鲁般达鹿本生谭
[菩萨=鹿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尊者阿难生命牺牲所作之谈话。又彼之此次生命牺牲,于第二十一篇小鹅本生谭[第五三三]中,调御守财象事将为之详述。如是彼为师牺牲生命时,法堂中诸人为以下传言:“阿难尊者达有学无碍辩,为十力尊牺牲生命。”佛见而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而集于此处?”“如是如是之言。”于比丘答时,佛言:“汝等比丘!彼为予牺牲生命,非自今始,于前生亦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