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卷三
第(6/26)页

世界由何处 求得我兄弟

国王喜悦云:“此女为真实语。”三人皆由牢狱释出与女,女伴三人归去。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此非由今始,前生此女亦由苦痛中救助三人之男。”佛述此法语后,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昔之四人是今之四人,尔时之王即是我。”

六八 娑祇多城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娑祇多城附近之安阇那林时,对一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据传,佛伴比丘之僧团,入娑祇多市时,一年老婆罗门由市内出,出于市之内门处,遇十方佛,婆罗门跪于佛足之下,紧握佛足云:“吾子!两亲年老,当然须子看顾,如是长久期间,何故不来予等之处耶?予今遇汝,母亦欲会汝。”于是引导伴佛,至其家中。佛至其家,与僧团之比丘,共就所设之席。婆罗门女亦出来跪于佛之足下泣云:“子!长此期间汝往何处耶?两亲年老,子不应养育耶?”更又唤子与女出云:“汝等前来此处,兄弟互相问候!”于是向佛问候。两亲于是心甚满足,喜舍诸多施物。佛于食事终了后,为两人说老经,说此经竟,两人得不还果。于是佛由座起,归安阇那林。

比丘等坐于法堂,相互语曰:“诸位法友!此婆罗门知‘如来之父亲为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而竟与其妻同对如来呼为‘吾子’,佛亦与以同意。此究为何意义耶?”佛闻比丘等之语言曰:“汝等比丘!彼等两人乃为对己子而称‘己子’也。”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佛言:“汝等比丘!此婆罗门,昔日于五百世之间,续为我父,五百世之间,为我叔父,又五百世之间为我祖父。彼婆罗门女,亦于五百世之间为我母,五百世之间为我叔母,五百世之间为我祖母。如是千五百世之间,我于此婆罗门之手被养育,千五百世之间,我于此婆罗门女之手被养育。”等正觉者佛为此三千世之故事,唱次之偈:

留心于其人 对彼心生悦

未曾见其人 对彼生爱慕

若有如是者 汝应信赖彼

结分

如是佛述此法语后,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之婆罗门与其妻是今之婆罗门夫妇,其子即是我。”

六九 吐毒本生谭

(菩萨=医师)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法将舍利弗所作之谈话。据传,长老(舍利弗)食嚼食之时刻,诸人为僧团携来多量之嚼食,来至精舍。僧团之比丘食此之后,仍尚余甚多。诸人向长老云:“长老!可为往村中托钵者留置一份。”其时,与长老住同一精舍之青年僧,往村中不在之时,为彼僧留置残余之嚼食,而彼青年僧未见归来,人云:“现已正午。”于是劝长老食此残留之嚼食。长老食毕,而青年僧归来。于是长老告曰:“法友!予已将为汝留置之残份食之。”青年僧云:“长老!美食之物,无论何人,皆为甘旨!”大长老心甚迷乱,于晨长老决心:“此后决不再食嚼食!”实际舍利弗其后即不再食嚼食。舍利弗不食嚼食之事,为僧团所遍知,比丘等坐于法堂而为此话。尔时佛问曰:“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答曰:“如是如是之语。”佛言:“舍利弗对一度舍弃之物,虽夺其命亦不再取。”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于治疗蛇咬医师之家。彼以医术而立生计。尔时,一田舍男为蛇所咬,其亲类诸人立即往呼迎医师,医师问曰:“涂药以除毒耶?抑或携带咬人之蛇来,由伤口吸取毒耶?”彼等云:“请携带蛇来吸取其毒。”于是医师携带蛇来问曰:“汝咬此人耶?”蛇答:“唯然!是予为之。”于是医师命之曰:“以汝之口由所咬之处吸毒!”蛇云:“予一度所吐之毒,决不再吸取。今后予所吐之毒亦决不吸取。”医师于是取薪木焚火,命令蛇曰:“汝若不吸毒,即入此火!”蛇云:“予纵入火,亦决不吸取自己所吐之毒!”于是唱次之偈:

有咒!一度我吐毒 何得惜命吸

于其吸延命 宁愿不吸死

如是唱偈毕,蛇即欲投火。于是医师蔽蛇,以药、咒文除其人之毒,使之痊愈。医师为蛇授戒而诫之曰:“今后不可害人!”然后放蛇游去。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舍利弗虽然损命,对其一度舍弃之物,决不再取!”佛述此说法后,连络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之蛇是舍利弗,医师即是我。”

七〇 锄贤人本生谭

(菩萨=园丁子)

序分

此本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质多罗象舍利弗长老所作之谈话。据传,彼为舍卫城之良家子,某日于耕作之归途,接近精舍,得食一上座碗中脂多美味之食。彼于心中自思:“我等日夜亲自作耕种工作,尚不得如是之食物,我亦欲出家为宜!”于是彼舍家,经一月半间之努力而不得悟,彼为烦恼所囚,还为俗人。然苦于食事,又再为僧,学阿毗达摩(论)。如是彼六次离去精舍,又再返来。于第七次出家时,通晓七部之论,读诵甚多之比丘法,增长慧见,得阿罗汉位。于是彼之法友比丘等向彼比丘嘲弄曰:“法友!今汝之心,何以不如以前之生烦恼耶?”彼云:“予今后已不能再度在家之生活矣!”

如是彼得阿罗汉位,于法堂中,有如次之话:“诸位法友!长老质多罗象舍利弗,虽有到达如是阿罗汉位之能力,然后六次停止出家,过在家生活,乃为大害!”尔时,佛来问曰:“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答曰:“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凡夫之心,浮泛难制,对于事物,立生执着,执着一起,不能立即放下。如是制心乃为善事,一旦制心,则生起幸福与快乐。

轻佻心难制 随处为遂欲

善能制御心 制心生悦乐

昔之贤人执着一挺之锄,不忍弃之,起贪欲之心,六次还为在家。及七次出家,始得禅定,征服贪欲之心。此皆由于心之难制者也。”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长于园丁之家,其名为锄贤人。彼以锄耕种土地,莳植蔬菜、南瓜、瓢蕈、胡瓜等类,贩卖以度贫困之生活。彼实即一挺之锄,并无其他任何财产。某日,彼自思惟:“持家无益,舍家出家!”于是,某日,匿其锄而为出家之身。然彼思及其锄,不能抑制贪欲,遂为此钝刃之锄,停止其出家之生活。如是二次、三次乃至六次,藏匿其锄而出家,然仍尚为锄而还为在家。

于第七次,彼思惟:“予为此钝刃之锄,几次还俗。今将投弃于大河而出家!”于是彼往河岸,持锄自思惟:“若予得见此锄之落处,则又将起返来捞取此锄之心。”于是彼紧捆锄柄,出以如象之大力,于头上三次回旋,瞑目而投入河中,三次高呼:“予今胜矣!予今胜矣!”声如狮吼。

时波罗奈王,于平定国境叛乱归途,于河中洗发,严凝一切盛装,乘于象背而来。尔时闻菩萨之叫声,王云:“此男高呼‘予今胜矣’,彼究竟征服何人?呼彼前来!”将彼唤至近前,国王:“男子!予为征服者,今予于得胜归来之途中。汝究竟征服任何耶?”菩萨:“大王!贵君虽得千之胜利,抑或得十万之胜利,如不能征服烦恼,即不得为真正之胜利。予抑制我心之贪欲,征服予之烦恼!”如是彼凝视大河,入“水遍处定”,得大自在力,坐于空中,向国王说法,唱次之偈:

征服之胜利 非为真胜利

胜利非征服 是为真胜利

国王闻此说法,离妄见,灭除烦恼,于是心倾慕出家生活,对王权之烦恼,亦同样灭除。国王问曰:“贵君往何处耶?”菩萨告曰:“予思雪山过出家生活。”国王云:“如是予亦思出家!”与菩萨同离其处。军人、婆罗门、家长、一切庶民及当场诸人皆回国而去。

婆罗奈之市民相互交谈云:“我等之王,闻锄贤人之说法,入于出家生活,与军队一同离去。我等留于此处何为?”于是十二由旬波罗奈之住民,悉皆出家。市民之行列,亦达十二由旬。

菩萨由此等群众相伴,入于雪山。

尔时帝释天王之座,发生温暖之味,帝释天王探索理由,知为锄贤人为大出家而来。帝释思惟:“诸多群众前来,须为建造住居。”告毗首羯磨曰:“此锄贤人为大出家,须造住居。汝往雪山地方,于平正之地域,为造长三十由旬广十五由旬之隐栖处。”彼承诺谓:“承知尊命,天王!”于是前往,如命建造。

此一故事,于此处为简略之叙述,于护象本生谭(第五〇九)中再为详说。彼此内容,完全相同。

毗首羯磨于隐栖所作草葺之小舍,放恶声吓退野兽、鸟及鬼类。于四方各留宽幅一步之道,然后归自己之住所。

锄贤人由众徒伴随入雪山地方,到达帝释天所赠之隐栖所。得毗首羯磨所作出家之资具。彼先自出家,然后众徒出家,分与小舍,放弃可比帝释天界之一切主权。十三由旬之隐栖处,皆为充满。

锄贤人完成其他遍处之净业,住于梵位,教众徒修行之要点。凡得定者,皆至梵天界,奉仕此等者,亦达梵天界。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心者,依烦恼之力而起执着,由此而难脱,生起贪欲之法亦所难免。如是实使贤人等亦为无知。”佛述此法语,更说明四谛,说明四谛竟,某者得预流果,某者得一来果,某者得不还果,某者得阿罗汉果。佛更连结本生之今昔而为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众徒是佛弟子,锄贤人即是我。”

第八章 婆那树品

七一 婆那树本生谭

(菩萨=阿阇梨)

序分

第(6/26)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穿书年代,炮灰原配携崽随军去啦萌宝别画符了,阎王都被你招来了废我皇位,我不要了怎的还急眼了天武神帝乡野副村长无尽灰夜穿越妻荣夫贵:绝嗣世子养崽西游:大圣听劝后,三界都懵逼了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丫头别怕,你只管前冲,本王断后侯府忘恩负义,重生嫡女杀疯了四合院里的楞头青极嫣伴苍生笑电竞:我法王,配野王很合理吧?1977,重回和堂弟换亲前废物画册,神级伴生体你要炉鼎,抓我个横练狂魔干什么我继承了神豪干爹的千年资产龙珠超之仙人模式皮囊鬼快穿男配不想当炮灰!司空靖苏月汐逆天帝皇1秒1骷髅,我在高考开启亡灵天灾!狂兽战神司空靖苏月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