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言以是故须菩提当知。菩萨之人。其心应离一切色相。而发此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者。庶与斯道。方有相应分。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言发此无上道心者。设遇六尘境界。皆不宜住心生执。然百物不思。心易昏沉。故应不住境缘。而心地仍要清明。斯为要诀。若心忽缘外物。便非住心正轨。即为非所住而住矣。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是以佛说菩萨之心。一切无住。虽行布施。而不住色相。是为行所无事。不自居功。亦不望报也。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须菩提当知菩萨行施。虽不生取着。然普愿众生。离苦得乐使之获益。乃合菩萨法式。但其心惟任自然不假勉强。方为如是行施耳。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盖自佛眼而观。凡一切色相。皆属幻妄不寔。故云非相。及观一切众生。与我同体。何分彼此。故云非众生。盖佛心平等。非若众生之偏私自好。利欲薰心。此生佛之所以异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当知我说此经。汝等切勿疑议。佛戒妄语。的系诚言。故云真寔语。如寔而非欺诳之语。不异语者如来说法。始终如是也。佛语每多重复。缘人骤闻正论信心为难。故不惜申说再三。以诱掖奖劝之也。我佛大慈。能毋感发。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我今为汝等说。此法。皆我所昔。得汝等不得以此法为寔。而生执着。亦不得以此法为虚。而怠行持。惟以如是之心。而学如是之法。斯可矣。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须菩提。菩萨之人。固不应住相行施矣。然设云我此布施。是为如法。则为住法行施而生法相。便如人处暗中。惟见黑暗。他无所见也。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种上声。
○若菩萨之心。不住于法而行施者。则如有目之人。又有日光照耀种种色相。悉皆明了。此所以不应住相而行施也。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
佛屡言持经功德之胜以励人。故呼须菩提曰。后来世中。若有善信男女。能持诵此经者。其善根为不浅矣。
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言持诵此经之人我以佛之智慧。尽能知见是人。或久或暂。必得成就无限量。无边际。之大功德焉。盖遵信行持。功无虚弃。终至证果而后已。谓非大功德乎。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言持经功德之胜。远超于恒沙身命布施。况行之较易。而收功甚钜。人胡不自勉。而坐失此胜方便哉。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分去声。
○初日分。寅卯辰时也。中日分。巳午未时也。后日分。申酉戌时也。此如来更设喻。以极显持说之胜也。故呼须菩提曰。若有善信男女于此。每日三时。而皆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者。则视宝施功德不可以同年而语者矣。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言是人每日三时。而以恒河沙命布施。复经无量长劫。则所施身命。不可计量。而获福亦更无量矣。此固必无之事。即使有之。终属有为法。徒享世间顽福。与心性毫无交涉。故下文复显持说之胜。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言彼命施者。获福固无量矣。然若有人而得闻此经。信心不疑。则虽未行持。而所得福德。已超胜于彼矣。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夫闻经生信。已胜身命布施。况复钞写持诵。又为人解说者乎。则其获福之多。自不待言矣。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要。平声。
○要。约也。言约而言之。此经寔有不可以心思计议。不可以秤称斗量。有如是之无边功德焉。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然如来此经为发心求大乘法者所说为求最上乘者而说。非为下劣凡夫而说也。盖其根行浅薄。纵闻胜法难发信心。所谓下士闻道大笑之。良可叹也。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若更有人。能持诵此经。遍为人解说。而化导之。我皆知见是人。必能成就难称量。无边际。不可思议之功德焉。盖极形其莫可比数也。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荷。去声。
○荷。负也。言此持说之人。即为负荷担当如来无上正法者矣。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所谓持说之人。即为能荷如来正法者。何哉。须菩提当知。若乐小乘法者。则于人我等见。成敌两立。是则四相炽然。而于此甚深经典。反生疑谤。既不能信受行持。自不堪为人解说。良以己眼不明。遂至误入岐途。而失此胜妙功德耳。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须菩提当知。若乐小法者。于此无上正法既不能行持获益矣。设有大心众生。正信坚固。随其所在之处。苟有此经则经之所在。彼一切世间天人以迄修罗。皆应恭敬供养者矣。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叶即花字。
○言此经所在之处。虽非塔而即为是塔。若天人修罗。见于此处。便皆尊重恭敬。礼拜而围绕之。且以名华异香。布散其处其为尊异。又何如耶。盖佛菩萨说法之处。常有天人散华其上。以示洁。故云。
金刚经易解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