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易解卷上
第(7/8)页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以大千世界微尘多不可量。故以甚多答之。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须菩提既答佛微尘甚多之语。佛又呼其名曰。是诸微尘。佛皆不着微尘之相。尘本与我无涉。故说为非微尘。然尘相宛然。是亦名之为微尘而已。盖喻妄。念虽多。若不起心随之。则妄念亦不能为碍矣。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盖自佛而观。不惟尘埃微物为幻妄即大而世界。亦是人心一念造成劫火烧时。终须坏灭。故云如来说世界。亦不着世界之相。即非世界矣。然世界宛然。是亦名之为世界而已。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佛又呼须菩提曰于汝意以为何如耶。如来色身。有三十二种相好。见此相者。可云真见如来否。盖言如来色身。虽复种种相好。亦属幻妄故不当以此见如来也。筏喻经云。三十二相者。一身清净。二身端直持重进止如象王。三身不倾动。四客仪备。五骨际如钩锁。六毛孔出异香。七身边光一丈。八光照身而行。九顶有肉髻。十发长好。十一。发青绀色不乱。十二。面俱满足如满月。十三。眉如初月。十四。眉间白毫相。十五。眼修广。十六。鼻高不露孔。十七。耳轮辐相。垂成。十八。颊辅如狮子。十九。口出无上香。二十。舌广长薄。二十一。一音报众声。二十二。两手过膝。二十三。膝骨坚圆。二十四。足下千辐轮相。二十五。行时足离地四寸。印文现。二十六。行步如鹅王。二十七。住处安无能动。二十八。威镇一切。二十九。说法不著相。三十。等视众生三十一。随众生意。和悦与语。三十二。一切恶心。众生。见即和悦。此皆奇相也。他说互有异同。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须菩提悟无相之旨。闻佛问辞。即以不也。答之而言。寔不可仅以三十二。相而见如来也。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夫不可仅以色身见佛者何哉。以如来所说三十二相者。乃色身幻相。而非法身真相。是特名之为三十二相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佛前言宝施虽多。不及持经功德。盖宝施者。外财也获福尚有限量。今言善男女等。更以恒沙身命而为布施。此为内财人所难舍。则其获福。尤无量矣。盖设喻重重。极显持说之殊胜也。大慈悲语。曷可忽诸。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授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言以身命布施。其获福固远胜宝施者矣。然若有人。而能受持此经中章句。或少而仅持四句偈等。既自行持。又复宣说化导。则自他俱利。顿阶证悟。其所获福较命施者而甚多矣。非殊胜哉。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言行人于一切处。而离诸幻相则真性寂然。灭尽诸有。斯心体圆明。永臻常定矣。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解。音懈。后同。

○解。犹悟也。是时须菩提闻佛说此经。反覆明辨。深悟此中妙义。既伤闻法之迟。暮犹幸至道之亲承。正如浪子还乡。重瞻慈父。衣珠故在。客作徒劳。回思苦海无边。浮沉长劫。故不觉涕泗横流。顿生悲感而白于佛。叹言举世所少有者。我世尊也。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曾。音层。

○言佛说。如是极深妙之经典。我虽从昔日以来。已得慧眼。能观天上及界外。无不了然。然终未尝得闻佛今所说如是之经。为极深而最简。又何幸而得闻之哉。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须菩提言以如是之深经。自既闻之矣。又称世尊而言。若更有人。得闻是经。深信不疑。心常。清净。即能生夫寔相。寔相者。无相也。

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言是人既心生寔相。吾知其必证菩提妙果。而可云成就第一。等最希有之功德焉。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寔相。

此须菩提解说寔相之义。故称世尊而言。实相即是非相。以明真空无相。非一切色相之谓。是则如来说名寔相也。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须菩提虑后之修行者。去佛渐远正法难闻。故复称世尊而言。我今亲承佛训。得闻此经。又得佛详加剖晰。毫无疑滞。则我之信解受持。自不为难矣。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五百岁。说现前。言若于将来之世。最后五百岁中。若有众生。于本所不闻者。以有缘故。忽闻此经。而能信解受持。不滋疑惧。当知是人。夙根深厚。便为第一希有之人矣。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谓是人为第一希有者何哉。盖了悟。此经深生信解。便明无相之旨。则其心必无我人等四相也。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所以谓是人悟无相者何哉若有我相之见即非真知寔相矣既知我相非相则人相等三。亦非寔相也明矣。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夫以我人等为非相者何哉。盖行人贵见相而离相。若不着诸相。是人虽未证佛果。终当成就。是即可名之为诸佛矣。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佛以须菩提所言。深合经旨。故告之曰。如是如是。所以深许之也。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言若更有人而得闻是经。其心不惊怖不畏惧者。则其解行甚深。迥超侪辈。是人殊为世间所希有者矣。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

波罗密有六种。谓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般若解脱。第一波罗密。即般若也。以此经正说般若。故称第一。佛言我云是人为希有者何哉。盖大乘正法。决非小根器人所能承载须菩提当知。离诸名相者。不惟我人等相为应离。乃至如来所说第一波罗密法。究系说无所说则亦非波罗密矣。但如来说法炽然。何尝缄默。既为人说此波罗密法。是即名之为第一波罗密耳。

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

佛以般若波罗密。既不可以相求之。则诸波罗密。皆不应有所取执也明矣。然诸波罗密中。惟忍辱为最难。故呼须菩提而告之曰。忍辱波罗密。如来亦不以难行之故而生著相也。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此如来以己昔行忍辱之行。以证之也。言我所谓。不着忍辱之相者何哉。如我昔日曾受歌利王割截身体。此为人所难忍者也。而我能忍之。歌利。华言极恶。佛于宿世作仙人时。修忍辱行。山中宴坐。遇歌利王出游。王时方憩息醒而不见左右宫女。入山见众女。围绕仙人礼拜。王大怒曰。何以姿情观我女色。仙人曰。我不贪女色。王曰。云何见色不贪。仙人曰。持戒。王曰。何名持戒。仙人曰。忍辱即是王乃用刀割仙人身。问曰。痛否。仙曰。不痛王即节节支解之。问曰。还嗔恨否。仙曰。我尚非有。何有嗔恨。时四天王大怒雨石以警之王乃止。歌利王。即后之憍陈如。佛初成道时所度者也。

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言我尔时虽行此难行之事。然自我视之。如以汤沃雪。与心性无与。盖缘胸中无四相之见存焉耳。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盖我之所能忍辱者何哉。缘空无我相故耳。若于支解肢节时。而心有我人等相。则必不能忍受而生嗔恨矣。嗔。怒声也。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佛又呼须菩提而告之曰。我念过去之世。于五百世前已曾作忍辱仙人。行忍辱行。我于彼时。即无四相之见。以明修此苦行。非止一世。寔欲勉人勿以难忍之行。而遂生嗔恨。致令修不能成也。盖六波罗密。惟此为难。此能顺受。余即易为。佛故于此特言之。

第(7/8)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娶平妻,不分大小?都和离了你哭啥!退婚就变强,九个未婚妻赢麻了综影视:拯救意难平男二们一剑一酒一乾坤玄学真千金归来,发现家人要狗带隋唐:这杨广能处,有官他是真封乡村神医在都市七零认亲,我有三个首长舅舅生而不凡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试婚丫鬟嫡女冻死风雪夜,摄政王抱走暖被窝从尸魂界横推诸天娇娘很会撩,糙汉军爷宠断腰我捡,我捡,我捡捡捡捡捡捡捡!被豪门亲爸妈嫌弃?那姐自个做豪门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东莞情缘她追求白月光后坠入火葬场梦幻苍宇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快穿:这女配谁爱当谁当!综影视之魅魔在小世界搅风弄雨关于觉醒最牛职业却无人知晓这事武侠:丫鬟黄蓉,七侠镇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