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和陆立鼎谈妥后,心中顿感轻快许多,心想,公孙绿萼父母双亡,只要再说服了王坚,那他就可以顺利抱得众美而归。
他心情愉悦,感觉一路春风得意马蹄疾,匆匆赶回郭府,将此好消息告知众女。
众女听他所言,亦是心中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唉”
“太不凑巧了,父亲前段时间接到调令,已被调离襄阳,前往蜀中述职了。”王安如嘟着嘴巴,生无可恋的抱怨道。
郭芙也猛的反应过来道:“对啊,王伯父都离开襄阳了,我们还去给他道过别,都给搞忘了。”
杨过微微思索道:“那这可咋办,蜀中距襄阳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要不我快马去找王叔谈谈。”
众女皆觉得只能如此,毕竟是成亲嫁娶的大事,若只以书信沟通的话,可能就显得不够正式了。
陆无双此时又现她调皮本色,道:“唉,既然安如父亲不在,那要不我们几个先嫁给杨大哥,以后有机会再让杨大哥娶安如作小吧?”说完还冲其他几女使了使眼色。
郭芙瞧见陆无双使的眼色,顿觉好玩,也叹息道:“唉,虽然这对安如不公平,但若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如此了。以后安如做小也不要紧,顶多就帮我们洗洗衣服带带娃,难道我们姐妹还会虐待她不成。”
几女你一言我一语,顿时把王安如逗得心情郁闷,她沮丧道:“不成的,我才不做小。”
又转头对杨过道:“杨大哥,我们赶快去找父亲说说,我们马上出发,好不?”说完就想拉着杨过走。
王安如的动作表情,逗得几女哈哈大笑。
杨过知道几女是故意逗她,于是道:“安如别急,她们是逗你的,杨大哥不会让你做小的。在杨大哥这里你们都是最宝贝的,没有大小之别。”
王安如听杨过这么一说,再看几女戏谑的表情,哪还不知道她被戏弄了,立马追着陆无双就要和她嬉闹在一起。
杨过此时比较纳闷王坚作为襄阳的守城大将,襄阳军方的定海神针,为何要在和蒙古针锋相对时调离?
杨过拉着王安如,问道:“安如,王叔为何在这节骨眼上离开襄阳,现在仅剩吕文德那个草包,只怕事情有变呀?”
王安如也不是很清楚,毕竟王坚走得匆忙,也没有说具体原因,只说蜀中有变,要尽快赶过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杨过知道蜀中战场和襄阳一般,关系到大宋的生死存亡,并且蜀中一直是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督战,蜀中军方压力可见一般。
杨过对众女问道:“你们可知最近蜀中有什么重要的消息传出?尤其是军方的消息。”
几女都微微摇头,显然平时都没怎么关注这些消息。
只有程英略微思索道:“杨大哥,我前几天听几个商业伙伴聊起蜀中情况,说什么余大帅,还说什么被奸臣害死了,不知道是不是与这相关联。”
听程英这一说,杨过立马醒悟过来,她说的余大帅必是四川制置使余玠了,历史上余玠确是被奸臣和昏君共同谋害赐死的。
说起余玠,就不得不提他所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蒙哥之所以一直被挡在四川之外,就归功于这套山城防御体系。
自从端平三年,名将曹友闻在蜀中战死,随即成都就被蒙古攻破。次年金州也被攻陷,大将和彦威战死。
至此,蜀中利州路全部沦陷。此后几年,四川的军队防务成为蜀中、襄阳、京湖这三大战区里防务最为薄弱的地方,再经不住蒙古的抄掠和进攻。
自宋蒙战争全面开始后,四川制置使自赵彦呐之后也屡屡更换。此时关于任命何人为四川制置使,总领四川防务一直是朝廷讨论的焦点。
最后还是宋理宗赵昀拍板任命在淮东屡立战功的的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便宜行事,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余玠赴任后,革除弊政,实行轻徭薄赋、整顿军纪、除暴奖贤、广纳贤良、聚小屯为大屯等政策,得到了军民的广泛拥护,局面开始改变。
当然余玠从上任开始最被世人称道的,还是他先后用了八年时间,在四川境内修建、扩建各类山城共20座,形成了攻守兼备的四川山城防御体系 。
后来川蜀哪怕在余玠死后仍然能坚守四十多年,余玠及其创建的山城防御体系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从这个角度讲,余玠是大功臣,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蒙古的明枪易躲,朝廷的暗箭难防。
以宰相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为首的奸党集团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
理宗听信谗言,赐之以毒酒,一代名帅就此饮恨而终。
杨过想通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朝廷要急着调王坚入蜀了。
此时主帅暴毙,军心极易动荡,须得有稳定军心的贤臣良将运筹帷幄,把稳军心。
而王坚以前就在蜀中任职,所以没有谁比他更适合当这颗稳定军心的定海神针了。
杨过认为王坚短时间内不可能回襄阳,于是向众女言明要去蜀中寻王坚,谈谈他和安如的婚嫁之事。
本来杨过打算单人匹马快去快回,但王安如以惦记父亲为由,非得同去。
杨过哪会不知她心中所想,惦记父亲只是借口,真实想法就是想和杨过多多独处,当然也有怕杨过和王坚谈不拢。
但这种担忧纯属多余,王坚一直都特别欣赏杨过,早已把杨过当成女婿一般对待。
杨过无法,只得答应她一起同去。
因小龙女性格孤僻清冷,杨过怕她与众女合不来,故让小龙女也随同前往。就这样三人一雕又开始一路奔波。
三日后,一行人终于抵达蜀中军营,等待王坚接见。
传令兵向王坚禀报道:“禀告王将军,营外有人求见。”
王坚起初并未在意,只是稍稍有些疑惑自己在蜀中并无亲友,又是何人会来拜访呢?于是道:“来人可有通报姓名?”
传令兵道:“来人并未通报姓名,只说是您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