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的争论,最高人民委员会最终确定了主动防御和积极备战的战略。
战略的核心主要为三方面,第一是支援俄国革命,第二是打破英法布置,第三是充分准备,准备打进巴黎去。
按照该战略指导,柏林方面决定以最快速度完成作战计划的准备,并下达了“限期在7月15日之前完成准备”的命令。
该行动代号为“莫斯科”,将会以支援俄国为掩护。
在最高委员会确定了出击的战略之后,总参谋部建议“莫斯科”行动的发起时机不应早于英法行动,也不宜晚于英法登陆之后的三天,以达到后发制人的效果。 德国在这个问题上,天然的处于“道义”的弱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__主义国家很容易说服自己人,但想要说服别人,那可谓是难上加难。
德国人十分有自知之明,即使英军与法军登陆,斯堪的纳维亚人最多只会进行象征性的抵抗,但是面对德军时,强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德国人想要占据道义的制高点,自然要宣扬“英法两国对于挪、瑞的非法行动无疑是嚣张且狂妄的主权侵犯行径”,这可以显著的降低德国出兵的不良影响。
当外交部已经撰写好到时候需要用上的外交文稿时,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7月27日,红鹰军团按照原定计划进入俄国,芬兰亦组织了苏维埃志愿军参战。
为俄国准备的红鹰军团规模远大于西班牙时期,这支军队一期计划以四支步兵师、一支摩托化步兵师和一支装甲师为主力,同时还辖有独立高炮旅一支,混编170mm、150mm加农炮的重炮兵团一支,一支独立装甲团和一支预备政工军官团。
独立装甲团与预备政工军官团都是为苏俄红军准备的,其余的才是参战部队。
而芬兰的情况就要简单多了,很常规的步兵师,总共派了三个师,因为芬兰的兵力还要留待防御登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英法联军。
但英法的行动却迟迟未能展开,联合远征军出现了诸多问题,一个月之内并未能完成整编和组织。
大英帝国只好将时间继续往后推了一个月,而皇家海军则将提前挪威、瑞典领海活动。 从8月开始,皇家海军在挪威海域的潜艇活动愈发频繁,短短几天之内,就达到了此前的两倍,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让德国人越发的确定此事必有阴谋。
当时间来到9月份,德国人又截获了一封从俄国发出的电报,内容显示国民共和军面对红军的战斗愈发不利,希望英法能够提供更多的援助,并催促英法赶紧行动。
然而,英法的实际表现实在是不容乐观,直到八月底,他们才勉强算是准备好,而具体的行动几乎被推到了九月下旬。
不过,在海上,双方已经悄无声息的交过几次手了,德国人抽调了三十多艘u艇提前参与行动,以摸清皇家海军的动作,此外还有三十多艘u艇待命,德国人认为这些潜艇足以有效的破坏英法联军的交通线,从而发挥重大作用。
但对于水面舰艇,工人海军与最高委员会中依然存在着争论。
英法的拙劣表现对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德国内部的一些人对于英法的看法逐渐转变。
而具体到这次行动,德国人也认为天时将站在他们这边,英法联军的表现让他们的战斗力看起来很可疑。
而且北欧地区由于纬度高,在冬季有明显的昼短夜长现象,从十月开始,两国的白昼时间将缩短至六个小时,漫长的黑夜对于英法两国不算是什么好事,但却能够为输送陆军的德国运输船队提供绝佳的掩护,意外和可能遭受的损失会大大降低。
除了水面舰队,德国的其他部队都对此次行动充满了信心,而德国外交部和情报部门也在各国快速活动起来。
打探情报,分析各国政府态度,这其中中国和美国自然是备受关注。 此前中德两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合作,德国人现在自然是希望继续加深这种关系,而军方现在也希望获取更多的关于俄国和北欧的情报,皇家海军的问题也需要讨论。
当皇家海军在北海上纵横时,德国特使也到达了北京。
“特使先生,欢迎。”西花厅内,左念微与这位德国使者——恩斯特·台尔曼——见了面。
德国人现在来是为了什么,左念微自然也很清楚,而对于德国人来说,左念微愿意见他,无疑说明了中国的态度依然是偏向于合作的。
“总理先生,很荣幸能见到您。”
此行也算是有求于人,德国人自然也很客气。
不过,双方的时间都很宝贵,在简短的寒暄之后,迅速进入了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