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东西对于工业国来说得不偿失,就连日军刚开战那会儿也不怎么用d气,主要就是因为国军装备了一定的防毒面罩,只不过很快就消耗殆尽了,日本自然也就肆无忌惮起来。
而英国的素食计划等也是基于己方拥有一定的空中优势而制定的,否则也不敢随便跟德军玩。 而在国防军作为进攻方的情况下,东南亚的战事大概率撑不到后期,但基本的准备却非常有必要,否则英国人给你也来个素食计划(虽然概率微乎其微),你不炸了吗?
战争本质上就是比拼哪一方更少的出现漏洞,体量较小的国家也许可以通过几次成功的突击获取成功,但真正的大国之间总是免不了一板一眼的对抗。
“没问题了,林少校,感谢配合。”
那名军官对林久温点了点头,随后起身离开,一旁的打字员也已经收拾好打字机,跟着起身。
就在林久温准备起身时,却看见坐在旁边的两人还坐着,正好奇间,对方突然开口,为首的那人身着一身颜色有些奇怪的军装,看着好似海军军装。
“林少校,我们还有一些事情”那人开口道,“我是海军陆战队第二旅行政参谋,他是我们第二旅的一营长,我叫纪宁彰,他是甘靖杰。”
“那您好,您是来做什么的?”看着这“突然”冒出来的海军的两个人,林久温也十分疑惑,下意识问道。
“我们想询问一下,您是否有意愿来我们海军陆战队发展?”不愧是行政参谋,日常的鸡毛蒜皮处理的恐怕是不少,纪宁彰倒是一点没脸红,就这么堂堂的将挖墙脚的话说出来了。
“额”林久温抬头望了望,又环顾了一下四周,试探的问道,“这里是陆军司令部吧?”
“这是当然”纪宁彰很明显看出了对方的顾虑,立即开口解释道,“不必担心,上级已经沟通过了,我们有总参下来的文件” 海军陆战队第二旅的组建工作是从1937年底开始的,在此之前的第一旅身上的试验取得了相当好的成果,考虑到局势变化,海军与总参决定继续组建第二旅和第三旅。
当然,所谓的“海军陆战队第一旅”,它其实本身还是一个团,只不过行政编制上挂的是旅,作战编制依然被视为团级战斗单位,但其定位显然已经偏向于战役基本单位了,只是情况比较特殊罢了。
与第一旅一样,二、三旅也要从陆军里面捞人,常规兵员的补充倒是简单,正常的走流程就行,少数老兵找陆军借点也无妨,但军官就不是那么好办了,高级军官可以从第一旅中抽调,中级军官和特殊兵种军官还是要从陆军那边挖一点过来。
海军上面懒得拉扯这个问题,就直接甩到了陆战队,让他们自己办,能拽来多少就多少。
而此时陆军自己这边也正好在计划扩军,受欧洲局势影响,陆军准备将常备军从150万增加到220万,这项议案正在递交总参谋部批准。
不过,作为常备军,这个提升规模可以说是相当大了,间战期这个时代背景与陆上无强敌的环境摆在这里,这一动作无疑是非常刺眼的,因而陆军也拿不准总参到底批不批。
所以在人员问题上也没有跟海军咬死,让他们有点自由来挑人。
在这个时候,考察队的报告又被递到了上面,南洋的行动与海军和陆军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双方自然都是要看的,今年的人员组成特殊,多了很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军官,自然就被海军盯上了。
当然,这倒并不意味着对方是专门来找林久温的,只是恰好这位在他们两人来的时候出现在了陆军司令部。
只不过,跳槽总归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因此陆战队对外的宣传口径一般都是“选择调配”,不让跳过来的军官们难堪,至于陆军的压力,天塌了有高个顶着,交给海军了,跟陆战队没关系。 另外,就人脉来说,海军与闽粤浙台的行南洋陆军司令部关系也比较密切,合作较多,利益也相对趋同,挖墙脚(bushi)进行人员交换,问题不大。
接着,海军陆战队又宣传了一下自己的优势,比如说什么高福利待遇,什么发展空间之类的。
“对于陆战队的前景,我想是不必担心的,我部挂着旅级的行政,未来时机合适必然是要继续扩编的,组建陆战师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海军准备嗯,下南洋?”看着面前不紧不慢的说着的纪宁彰,林久温想了一下,委婉的问道。
“这个,一切依照上级命令。”
听到对方的问题,纪宁彰差点一口茶喷出来,你小子是什么话都敢说啊,你看这像是私下场合吗?
“那,关于之前陆军周刊上刊登的《九五乙未征倭计划考》,是不是真的代表”
好家伙,你小子把我当什么了?
这玩意儿也拿来问我?
“那是陆军的事,我们不太清楚。” “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