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自然是有利无弊的,但合作的方式仍需要仔细商谈。” 对于中国来说,买东西当然可以,但既然已与英法签有约定,自然也不会随意违反。
不过,不会随意违反并不代表不能在这上面钻钻空子,方法还是有很多的,但前提是有人愿意充当这个中间商。
“通过土耳其,然从罗马尼亚经中欧铁路输送本国即可,我国已与土耳其、罗马尼亚谈好了。”
德国人似乎是对自己的行动很自信。
“但据我们所知,罗马尼亚的执政党依然是长枪党吧?与贵国的关系”
“罗马尼亚的人民会做出属于他们的决定。”施托尔点到即止,而戚广胜等人心中悄悄地提高了对罗马尼亚的关注。
“不过,你们考虑过英法封锁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么?。”
与运输问题一样,英法两国封锁苏伊士运河同样是一个大问题,这条线路并不能真正的保证安全。
“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最后的局势果真恶化到这一步,我们同样会考虑另一条道路。”施托尔眼中透露出一阵坚定的神色,很显然德国人并没有对这些事情报以幻想。
“另一条道路?”高仁飞与戚广胜显然都听出了对方的言下之意,但依然试探的问道。 “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施托尔并没有对这个计划进行掩饰,而是直接说了出来。
无论是站在德国的角度,还是站在革命的角度,俄国都是这块宏伟蓝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俄国的资源是__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抗衡的重要帮手。
更何况,俄罗斯联邦本身就有着先天的理论缺陷,只要__主义国家存在一日,他们便一日不得安宁。
“我们并不怀疑。”
对于德国人的自信,两人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的神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俄联邦都不可能如苏联那样坚挺,要理论没理论,要信仰没信仰,要组织没组织,要工业没工业,怎么看俄国野不像是能够拖死德国人的状态。
当然,前提是德国人不被俄国那片烂地和寒冬挫败,不过这个概率倒是不算大,毕竟时代不同了,只要德国人准备妥当,问题还是不大的。
只是,如果要走到这一步,无疑是要对德国现有的战略进行大幅修改,德国人仍然重视西线,担心会在这里缠住手脚,而对于东边则没有什么危机感。
不过,如果能拉拢到一个对付俄国的对手也是不错的选择。
俄国的菁华膏腴之地显然在东欧,没有苏联的存在,俄国人根本没打算在乌拉尔以东建设什么工业,仅有的工业也基本是红白对抗时期,红军在西伯利亚时建设的,算不得什么。
无论如何,这里都是俄国的领土,无论出于什么角度,他们都需要在此地布置兵力。 然而,如果东欧遇到灭顶之灾,西伯利亚还重要吗?
想必俄国人是不会将兵力留在远东的。
但是,俄国人即便选择割地求和,那也会对他们的实力造成影响,更进一步的说,如果两国能够联手,在一开始就解决掉盘踞于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今后大战的局面就会好很多。
至少,德社不必再为石油和稀有金属资源而发愁。
只是,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长久以来,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国人长期忽视南方的价值,历史也很少叙述三宣六慰,讲述西洋贸易的利益,而将目光聚焦在北方,关注如何开发西伯利亚,关注上面的矿产。
这是不正常的,北方的问题是国防上的,而不是经济上的,经济上这一片冻土如今的价值是很低的,开采的难度很高,贸易的价值则几近于无,远不如南洋重要。
古时候北方的蒙古、女真,近代有沙俄、苏联,大力关注国防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们确实是大问题,但如今俄联邦都快跟意大利坐一桌了,再死死的盯着这里,是不明智的。
想要解决北方的问题,手段太多了,一身入局、主动进取绝对是其中的下下策。
因而,德国人想要鼓动中国加入北方战局并不现实。 再者,如今两国关系暂时可以称得上友善,能够交流,说到底还是因为地理位置和有着相同的对手的缘故,但如国横跨欧亚的俄罗斯迅速垮台。
局势会怎么变化?
如果英美选择妥协,牺牲俄国,承认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与利益,中国又有多大的可能与他们站到一个战壕中?
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