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有五个宗亲和大臣,借口汇报事情,向他打听北郊之事。
昌灵君也派人去打听了前因后果,明摆着都是谣言。尤其在得知这谣言的源头竟然是他的好女儿之后,他大约猜出这是个计谋。
晚饭时,新的情况送到昌灵君耳边,“袁驸马以150两/股,收4700股股票。”
昌灵君估算道:“这么便宜就卖了,现在的价格差不多350两/股,一股净赚200两,所以就这一个计谋,就这一天,他敛财近百万两?”
敛财,这是他对此事的判断。
虽然他不太懂股票里的小九九。
这不,不一会儿,下面的人又汇报慧云公主和乐安公主的情况。
她们也都低价收购了不少股票。
昌灵君于是吩咐道:“把交易所200两/股以下的股票全收了。”
皇宫内外,盯着皇上的有多少人,连皇上自己都摸不清。
他的命令还没传开,不少大臣就知道了。
不过,昌灵君的亲随动作到底是快,在那些大臣还没行动起来之前便把事情办妥。而那些手眼通天的大臣也不会跟昌灵君争什么,只是跟着昌灵君后面行动。
昌灵君要200两/股以下的股票,他们便加一点价,要250两/股以下的股票。
等到别人看出动静,肉都被吃完了,只剩下汤。
但是有汤,也总比没有管。
在晚上关门之前,300两/股以下的股票也被买空。
等到第二天,不用袁天青澄清,股票已恢复原价。
“气煞吾也,气煞吾也……”陆中原快被气疯了,月夜下仰天长呼,如同狼嚎,他咆哮道,“老夫要写奏章,狠狠告他一状。”
“痛杀吾也,袁天青,不当人子……”另一位富商亦憋得脸色通红。
“袁驸马,有点门道。”因此事得利的人,举杯邀明月。
“正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个股票,是个有意思的玩意。”
可是怨谁呢,他们威逼着袁天青买他们的股票,不买还不行。
怪只怪,他们竟然被谣言迷惑了。
太傅谢安听闻此事,琢磨许久,“股票对大昌并无坏处,但是被一人独掌,或将贻患无穷。”他捉笔写起了奏章,明日一早便递上,说,“请陛下下旨,将股票交易所收归户部监管和执行,否则或将引起天下动荡。”
“准许户部暂时监管,但收归户部之事,另说。”
昌灵君昨晚就意识到,股票交易所必须加以管束。
不然的话袁天青可以借此轻易敛财,长此以往,只怕对大昌不是好事。
但是完全交给户部也不行。
是的,袁天青拿这东西敛财不好,户部敛财就是好事了?
户部那些人,本来就吃的脸上流油,岂能还交给他们。
昌灵君最希望的,是能够自己派人执掌和管理此事,到时候自己想要钱,就操纵一下股票。但他猜,这满朝文武定然反对。
自古君强则臣弱,皇帝有钱,对臣子其实不是太大的好事。
皇帝有钱,至少能做两件事。
其一,招兵买马。皇帝可以拿钱买到忠心的人。
第二,频繁更换不听话的大臣。反正有人可用,谁不听话就换了谁。
就这么两条,已经足以让大臣惶恐不安。
何况,皇帝还有可能行黑暗手段,比如建造一个监察百官的部门。
这样的事,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昌灵君知道,有些事不能急于求成,得慢慢争取。
朝堂的争斗与政策,仍需要时间平衡。
袁天青赚了一批股票,接下来迫不及待出手。
他以平均320两/股的价格,卖出去3000股。
卖出去96万两。除去全部成本的675000两,剩下285000两银子。
当然,还有他净赚的1700股股票。
这些银子和股票因为是用水泥厂的钱投资的,所以盈利都算在水泥厂上。
那1700股暂时不考虑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