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始终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呢答案是没有。因为它违背了两个原则:第一,人是情感的动物;第二,人是欲望的动物。抽离情感,就会活得没意思;没了欲望,就会活得没滋味。没滋味,身体就会枯槁;没意思,精神就会空虚。连庄子都说,能够逍遥游的人,凡俗的世界根本不会有。
基于此,人有时候敏感一点还是很正常的。但是过于看得开,淡而冷到四平八稳,于灵魂,就缺乏应有的谦恭和庄重。
有在乎的人,有在乎的事,人就会显得不那么从容了。也就是说,表面上波澜不惊,心底早已翻江倒海。内心小小的天地里,不是担心得不到,就是担心配不上。
敏感源于在乎。
敏感的人,有时候会刻薄。林黛玉父母双亡,住进贾府后,衣食皆需仰人鼻息。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没有任何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选择尖酸刻薄处世,实际上是用貌似强大来掩饰内心的虚弱。
人世间,多少仰人鼻息活着的人,他们敏感、脆弱、战战兢兢,也只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头顶的那些人,要么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上司,要么是雄霸一方的恶势力,要么是可能会为难到自己的权贵,因为被拿捏得太久,早已活得风声鹤唳。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敏感,太值得怜悯,有些毕恭毕敬,太值得宽恕。
如果不在乎,一切也就无所谓了。
无所谓就是不在乎,不在乎就无所谓,所以即使面对对方,自己也会不喜不怒。
“好。”
阿姨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想,也明白自己的工资是谁开出来的。正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那她在工作的时候,肯定会守护好女雇主的安全。
怪不得,两个老人都不好意思给自己的儿子打电话,如果不是太过分,怎么可能让儿子媳妇儿这么提防?这两口子平时多好相处,周围的人都是赞口不绝的,所以,阿姨知道,问题一定出在老人身上。
唉,人啊,就怕突然糊涂,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幸福,父母别轻易插手。
到底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啃老的孩子固然有,但是,也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成年后,还一心想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遇到孝顺的孩子,固然是你的福气,遇到张姐的女儿这样的孩子,我觉得,最好的做法就是远离,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开开心心不好么?何必要巴巴地去找不痛快。
说到底,养育子女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体会养儿育女的天伦之乐。可以说,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充分体会了养育与子女成长的快乐,那么,当子女成年后,父母便要学着体面的退出,不要过多参与子女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和睦。
在子女成年后,父母不妨试着这样做:
一、和子女保持沟通。电话联系、视频通话,频率保持在两三天一次或者一周一次,彼此了解近况就可以了,也让彼此的心里放心。
二、明确彼此的界限。子女结婚后,父母要认识到,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不要过多参与子女家庭的事务,子女需要帮忙时,可以帮一下,困难过去,就接着过自己的生活吧。
三、尊重子女。对成年子女的决定,可以提出建议,但要尊重子女的选择。
父母们,别舍不得离开子女了,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边界的父母和成年子女的距离,才是最好的距离。
体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该放手的时候学会放手;在该退出的时候,体面地逐渐退出孩子的生活。
学会放手,体面地退出,才是对孩子正确的爱。
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得主安娜·昆德兰曾经说过说过:
放手让孩子走,才会让孩子更加的独立;放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
学会对孩子放手,才会更容易收获快乐,
管得太多,不愿放手。
父母过度地参与孩子的人生,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激烈的反抗。
爱孩子,是为了有一天和孩子更好地分离;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
学会对孩子放手,会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成是妈妈最喜欢的孩子,可以说苏母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大儿子身上,却把几乎全部的母爱都给了二儿子;从小到大,苏明成想要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
甚至大学毕业工作后,还要让母亲资助自己和女朋友外出旅游。
结婚的时候,母亲更是把妹妹睡觉的房间卖了给明成买婚房,而委屈明玉在父母的房间打地铺。
可是,苏明成却是三个孩子中最不争气的那一个;啃老啃的理直气壮,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还需要明玉偷偷地出面帮他摆平;投资失败、得罪领导被封杀以至于找不到工作……
反观苏明玉,尽管苏母从小就不喜欢她,上学不给买资料,瞒着明玉改报考志愿只因为那个学校学费低,不给明玉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这些所有的刁难反而使得明玉更加的独立,并且最终成为三兄妹中最有出息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