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此令一出,无论结局如何,杀神、屠夫之类的恶名必会伴随他一生,至死不休。
周瑜一鞠到底,肃容道:“伯符高义,令人心悦诚服,佩服佩服。”
孙策笑道:“我为大将,又是东征军的统帅,此乃当仁不让也。”
周瑜长叹道:“可是不行的。”
孙策惊道:“为何?”
周瑜道:“陛下明明可以将此道命令口述于我,你可曾想过他为何偏要留下一道明旨?”
孙策动容道:“陛下他…他想…”
周瑜道:“不错,出京时陛下曾对我言道:昔日楚项羽杀义帝而怪罪于英布,后世中朱元璋诛小明王却问罪于廖永忠,此皆不为他所取也。”
“他所取者乃唐太宗李世民也。”
孙策道:“李世民何人也。”
周瑜道:“隋朝末期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太原李渊为其中之一,李渊有四子,唯次子李世民文韬武略,可谓一代雄主。”
“李世民设天策府而网罗天下英杰,又南征北战,为其父征战天下。”
“然李世民虽立下赫赫战功,李氏之太子却是寸功未立的长子李建成。”
“李建成嫉妒其弟功高盖主,屡有加害之意,李世民虽雄才伟略终究也不过为他人徒作嫁衣也”
孙策不知不觉间已代入到了李世民的处境之中,问道:
“如此不公令人愤愤不平,然则李世民又当为之奈何?”
周瑜道:“李世民忍无可忍,率八百死士发动玄武门之变,终诛杀兄长,又逼其父让位,后终成一代明君。”
孙策大赞道:“好,当断则断,果然无愧于雄主也。”
周瑜叹道:“还不仅于此,令陛下念念不忘的,便是李世民在诛杀兄长、逼父让位这样的千古骂名下,竟然还没有推出哪怕任何一名属下出来顶罪。”
“就连表面的敷衍工程也没有,是我干的便是我干的,何惧天下悠悠之口,何惧千秋史官之笔。”
孙策听到此处更是忍不住的大声赞道:“好担当,此真大丈夫也。”
周瑜微微一笑,想起自己刚听到陛下说起这段往事时,也是这般忍不住的击节赞叹。
陛下曾说,纵观李世民生平。
倘若杀兄让他-100分。
逼父退位则-200分。
娶嫂子-300分。
渭水之盟-400分。
那么贞观之治则+50000分。
这样的君王你要怎么去黑?又能怎么黑?
遍观古史,无论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还是汪精卫所谓‘曲线救国’其实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他们能在之后的人生里统一全国、击败外辱。
并开启一段璀璨的盛世的话。
那么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那些所谓的污点也会变成你人生中忍辱负重的光辉。
只听周瑜道:“话已至此,你可知陛下之意了?”
“东征是他一力主张,屠城也是他的主意,他既颁下明旨便绝不会让任何人来替他‘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