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事情!
对于当朝皇帝的血脉是真是假!
按理说,这种事情都是毫无例外,不管是皇室,还是朝廷大臣,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皇帝,哪怕是皇帝的血脉真是假的,他们也会认作是真的、认作就是皇室血脉,不是真的也是真的,并且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消除影响,狠狠捂住这件事情。
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避免朝廷动荡、社稷动荡,维护统治!
还有就是,避免皇室遭受污点!
而对于赵瑜有可能不是皇室血统这件事,原本太皇太后也是会维护的,哪怕是有人给她的儿子戴了绿帽,她也会为了大局而隐忍这件事。
可好死不死,武骅偏偏把太皇太后给得罪了!
太皇太后为了朝廷大局的稳定,不顾一切地让武骅与庆王和钱宇赫一方达成了说和协议,可结果武骅事后却竟然不顾太皇太后,公然撕毁协议,这是在打太皇太后的脸,根本不把她当回事,这让太皇太后能不怒么?
再加上武骅仗着小皇帝年幼,与武家太后勾结,把持朝政,竟然凌驾于皇帝之上,这更是太皇太后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太皇太后自然也想废掉这个不是自己孙儿的小皇帝了,也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庆王。
而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庆王等人在宫中的行事就方便许多了。
不过他们一时并没有暴露此事,而是暗中调查。
他们先是通过太皇太后,暗中从宫中的善药局调出了先帝当年在大房山行营的诊籍。
一番比较之下,结果真如林业所说,除了先帝的元精之伤没有记录外,其它的一字不差,这就更加证明那份诊籍的真实性了。
然后,几人就打算在宫中开始暗中调查,准备寻找当初武贵妃私通的证据。
不过太皇太后很果决且利落,根本就没想着要费劲去调查,直接责令庆王等人不要有丝毫动作,以免走漏风声。
然后,蛰伏了几天之后,在某天的入夜时分,太皇太后突然爆发,趁着武骅不在宫中治丧的时机,带着宗正寺的人和大帮侍卫毫无征兆地突然闯进了武家太后的寝宫,准备对她强行拷问,以获得私通证据。
只不过就是,闯进武家太后的寝宫之后,他们都惊呆了,也都不用找证据了,直接就看到了证据!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武家太后的寝宫里竟然看到了她正跟男人大战,而且是两个,是两个假太监!!
先帝尸骨未寒,其灵柩现在还在宫中大殿里放着呢,正值国丧的时候,其妃子竟然就在自己的寝宫与人苟合?!
这是多么大胆的事?多么荒淫?多么无视后宫?多么张狂?多么饥不可耐了?
那大逆不道、失才败德等等罪名,也不过如此了吧?!
顿时,看到这一幕的太皇太后眼前一黑,险些就气得随自己的儿子一起去了。
而缓过劲之后,太皇太后顿时就怒了,当场就下令杖毙了那两个假太监和武家皇后宫中的所有宫女太监女官,并把武家太后直接拿下,带回了自己宫中进行审问。
武家太后干这事被抓了个正着,又见到宫中所有人都惨死的血腥场面,早就崩溃,再加上太皇太后直接对她动了大刑,她根本就遭不住,浑浑噩噩中就把事情全撂了!
没错,赵瑜不是先帝的种!
其实武家和武家太后也并不知道先帝不能生育的事,他们只是见先帝没有子嗣,就动了心思,想着只要率先诞下先帝的种,那就是无可争议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于是,当年见武贵妃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后,武骅就买通了宫中的净身房,安排了一些假太监混进了宫中,并说服了当时的武贵妃暗中与其中之人找机会苟合,这才有了赵瑜!
只是因为那些假太监并没有被安排在当时的武贵妃宫中,苟合也是在隐秘之地,并且事后武骅也及时派人把那个假太监给杀了,这才在后来假太监之事被发现之后,没有牵扯到当时的武贵妃身上。
至于李知苓那名御医的事,其实就是巧合。
当初李知苓得知武贵妃怀孕之事,对先帝暗中检查元精时,正好被武贵妃暗中看到,再加上李知苓事后直接离开了太医院和中都,于是就让武贵妃起了疑心,为了避免意外,便让武家杀了他,这才有了后面追杀的事。
而至于现在的赵瑜都当了上皇帝,武家太后还与假太监苟合,并在今日被抓个正着,那就是纯属个人爱好了!
俗话怎么说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