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匈奴人来说,自汉武帝之后,汉朝人打击匈奴的力度越发加大,不过在东汉末年的战乱年代,又给了匈奴人可乘之机,而那些南匈奴又觉得自己仍然可以做到像祖先那样,把汉朝的开国皇帝围在白登山,所以可是频繁袭扰边郡,反复试探。
当然,以他们的实力尽管是在东汉末年的时代,也是无法吞吃掉那日薄西山的大汉。
山谷里面的战斗就是极好的例子,“美髯公”关云长一马当先,斩杀了这群匈奴人的首领呼厨泉,这些匈奴人在山谷中被漫天的箭雨和冲杀而来的关云长吓得魂飞魄散,完全忘记了反抗。
这种情况下,反抗只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在山谷极大的限制了骑兵机动性的前提下,在这些匈奴人都被吓坏,士气低迷的情况下,反抗只能成为匈奴大军中极少数才会出现的个人行为。
毕竟,南匈奴里面也有很多的勇士,不过,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种情况下他们做出更多的反应应该是抱头鼠窜。
这支南匈奴部队被消灭应该只会是时间问题,这场伏击战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依靠地形而歼灭敌人,而且己方的人数要比南匈奴更多,装备也更精良。
看着这群身上满是羊骚气味的家伙就像秋收的麦子一样成片的躺下,刘备感觉到自己总算是为边郡的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汉朝内部各路诸侯打成什么样那是汉朝自己内部的家事,你匈奴来分一杯羹,那是人人共诛之!
眼看着即将消灭这群匈奴人,谷口处突然出现了躁动,关云长拨回赤兔马,去看谷口,本应该是他来把守谷口,以防止匈奴逃窜。可是现在是关二爷那是武力值最巅峰的时候,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场面下不冲锋陷阵一番?
于是乎,关云长关二爷让周仓、廖化、裴元绍守住谷口,单刀匹马冲入谷中,万马军中取呼厨泉首级如探囊取物。
而现在后方大乱,关云长恐手下周仓、裴元绍有失,急忙往谷口处杀去。赤兔马日行千里,转眼及到,只见一支军马,人数大约万余,正与周仓、廖化、裴元绍等众军交战。
这些人的兵器杂乱,旗帜亦然,但是都头箍白巾,关云长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是黄巾余党——白波贼。
眼下周仓、廖化、裴元绍三人正在与一名白波贼交战,此人身高七八尺,体格健硕,骑一匹黄马,身上是遍体的铁盔铁甲,手里握着一柄大斧,丝毫不弱于当初关云长所见过的冀州太守韩馥部将潘凤的大斧。
此人的大斧挥舞如飞,连战周仓、廖化、裴元绍三人,竟然不落下风,锤、斧、棍、棒这一些的重型兵器一类使用起来,本来就是威力极大,而配合起精妙的技巧则可以勇冠三军。
周仓的兵刃现在是一柄铁棍,他因为要给关云长扛青龙偃月刀,所以需要一种便于随身携带的兵器,而短兵器中刀剑一类的兵器对于周仓来说还是太轻了!周仓别的没有,力气和脚力确实是天下一绝。
用铁棍的话,平日里他只需要背在身上,还能腾出双手来扛青龙偃月刀,这一根铁棍长七尺重七十斤,也不轻了。当然,这个重量对于周仓来说也还算不了什么,只是他说关云长关将军的青龙偃月大刀也不过才八十二斤,他自己说,周仓用的兵器说什么也不能重过关将军的刀,重量一样也不行,于是就把斤两定在了七十斤。
要不然,弄一根一百斤的铁棍来他照样是拿的动,可是,一百斤的铁棍那已经不是铁棍了,而是铁柱了。周仓现在手里拿的这根七十斤的铁棍就已经是常人手臂粗细了。
由于周仓力气大,和这一名用斧子的白波贼将领作战,他是主力,此刻周仓已经赤裸了上身,双臂挥舞铁棍,打得汗流浃背。
而裴元绍他的武功、长相、智力反正诸如此类等等等等都是平平无奇,能在关羽的麾下也是沾了点周仓的光,牵马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吗?他的本事也就和程志远、邓茂差不多,现在用的兵器是刀盾,周仓的身材比较高大,相比起来裴元绍的身材略微矮小,保不齐小的时候营养不良,在东汉末年的老百姓十个里九个半营养不良。
刀盾也是经过特殊制作的,这盾是精钢打造的一面圆盾,车轮大小,在盾牌的边缘上都开了斧刃,这样既可以抵挡敌人的进攻,还可以出其不意的用盾牌当做攻击性武器使用。
而刀则是北宋的那种手刀形状,那种背厚刃薄的传统砍刀,便于劈砍,可以轻松破甲,比汉代的环首刀性能要好很多,而且可以砍骑兵马腿。
裴元绍基本上就是始终在挥舞盾牌来阻挡那人的斧子,他的刀和这种型号的斧子相比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而且还是从下向上砍,距离所限制,他根本砍不到。
廖化,基本上是这里面最为稳健的一个,他现在的兵器是一支铁枪,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也就不过多的描述了。
廖化的打法很具有试探性,每一次都只使用一招,然后马上换地方再出一枪,绝不和人硬碰硬,这个手持大斧的人,总是需要格挡廖化从四面八方、各种角度刺出的铁枪。
也许就是这种比较“怂”的战斗风格让廖化一直活到了三国的最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