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文见状,赶忙轻轻扯了一下凌平安的衣服,声音急切道:“平安,平安,不要看,要不然一会夫子可是会提问”
见凌平安没有反应,他的心中更加焦急。急忙伸出手,轻轻扯了一下凌平安的衣袖,声音更加急切:“平安,别看了,夫子若是发现你这样,一定会点名提问你的。”
话音落下之际,赵苏衫那沉稳而威严的声音已经响起,打破了教室中的宁静。
“凌乐安,你来背诵一下今日所学的内容。”
赵苏衫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充满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凌乐安听到自己被点,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凌乐安被点到名,身体微微一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
随即,他双手紧握成拳,努力回忆着今天所学的内容,但脑海中却一片混乱,无法清晰地组织语言。
只听见他吞吞吐吐地背出了两句,然后声音逐渐低了下去,显然已经背不下去。
赵苏衫见状,眉头微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平静地让凌乐安伸出手来。
凌乐安颤颤巍巍地伸出右手,只见赵苏衫拿起戒板,毫不犹豫地在其掌心敲打了五六下。
每一下都清脆而有力,让凌乐安痛得几乎要叫出声来。
凌乐安坐下时,目光不自觉地朝凌平安的方向瞥去,眼中充满了怨毒与恨意。
但凌平安早已收回目光,好像正低头与赵志文窃窃私语,并没有注意到凌乐安那怨毒的眼神。
赵苏衫打完,没有浪费时间,而是继续提问。
片刻之间,教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有的学子对答如流,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赢得了赵苏衫的点头赞赏。
有的则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尴尬地站在那里伸出手,接受赵苏衫严厉的惩罚。
或许赵苏衫出于对新生的宽容与照顾,第一天并未点名凌平安回答问题。
当然,即使赵苏衫提问,凌平安也有信心对答如流,毕竟这些问题对他来说相对简单。
随着午正的钟声响起,第一天的学习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赵家私塾的教学安排让凌平安颇感新奇,只教半日,从辰初的晨光熹微到午正的烈日当空。
这样的安排,凌平安不禁对古时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好奇。
当他他好奇地询问同桌赵志文,才得知这是赵苏衫特有的教学方式。
原来,赵家私塾里设有两个班级——小班和大班。
上午,赵苏衫会教授小班,而下午则负责大班的课程。
这种安排使得学习有了明确的区分和节奏。
分班的原因,在于学子们的学习程度不同。
小班主要是针对初学者,如凌平安这样的新生,他们大多刚刚入学,还在学习基本的启蒙知识,甚至连字都认不全。
而大班的学生则相对成熟一些,他们已经能够通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书籍,开始接触更深奥的学问,也就是像《论语》这样的经典名著。
有些人来赵家私塾读书,目的简单而直接,他们仅仅希望掌握基本的认字技能,能够书写自己的名字便心满意足。
然而,也有些人怀揣着更远大的志向,他们渴望继续深入学习,研读《四书》等经典著作,以此作为踏入科举之路的基石,追求更高的学问和地位。
与赵志文道别后,凌平安踏上了回家的路。
正当他沉浸在今日所学知识的回味中时,身后突然传来了一声怒喝。
“凌平安,你给我站住!”
凌平安闻言,停下脚步回头一看,只见凌乐安气势汹汹地朝他走来,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