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不好,这些读书人们闹得更大,朝廷又肯定要把他问责。
通政司参议只能唉声叹气地带着人去了。
去了就打着伞站在一边,看读书人们淋雨。
淋了一天,到点他就带着人离开,临走前吩咐御林军烧点火盆,熬点姜茶,给这些读书人们烘干衣服,喝点姜茶预防生病。
多的,什么也做不了。
朝廷痛斥苏誉的诏书也同样传遍了大周的府县。
此时所有的读书人们都聚集在各自的省府,等待参加恩科。
开恩科的时间就在下个月了,朝廷一直没有通知取消,所以所有人都没有离开。
这正好让他们能及时见证了这些事情。
除了京城附近的读书人外,在东南的读书人相对于其他地方的,显然对此的讨论度更高。
而且他们对于苏誉也更加熟悉,其中有不少苏誉的亲朋好友和同窗们,更是天天被人围着想问点什么。
别说在省府等着参加乡试的杜志文,就连在县里读书的张文远和宋有明,在朝廷痛斥苏誉的话到达他们那边后,两人刚到学堂就被人围了起来。
“朝廷痛斥苏锦言狼子野心,说他抹黑朝廷,此事是真是假的?”
有个学生问:“苏锦言他一个没有实权的驸马,莫非是因为在东南弄出了点成绩,就想着以此来威胁朝廷给他正式封官?”
张文远被人围在中间,满脸无奈。
倒是旁边宋有明冷笑一声,回道:“他檄文上不是写了,要为被奸人所害的几位皇帝寻出真凶,如此忠君爱国之人,怎能让你这般折辱?”
这位学生,同时也受到了其他人的谴责。
“朝廷奸佞当道,把府君这种忠义之士说成了是反贼。”
“亏你每个月还吃着府君送给书院的蛋肉,居然也跟着他们这般说。”
苏誉每个月都给东南各州府的书院送蛋肉,给读书人们改善生活。
无论家境如何,都能有这一份待遇。
这一个读书人说完这些话,不说张文远和宋有明两个,其余人都不能同意。
大家纷纷指着他谴责,这读书人赶紧抱头说:“我、我也是一时失言。”
边说,边灰溜溜地走了。
等夫子来后,众人这才散去,坐回自己的位置。
张文远和宋有明两人凑在一起,趁机嘀咕了一番。
“这封诏书,也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什么别的后果。”
“我们要不要送信去问问苏誉?”
天下人对苏誉的评价倒大部分都是好的,可朝廷不那么认为啊。
最终定罪的人,还得是朝廷。
他们与苏誉只是同窗好友,苏誉真犯了诛九族的大罪,倒也诛不到他们。
所以苏誉万一真的有什么事情要托付的话,他们还能帮着奔走一番。
张文远皱了皱眉头:“应当不会有什么事吧?”
“他不过是想要朝廷处理谋杀皇帝的凶手罢了,不至于真的被打成什么乱臣贼子吧?”
宋有明撇撇嘴:“我总觉得有些心不安,我送个消息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