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选择了投身军旅,这是高家祖上就选择的道路,也是高适自己选择的路。
他自认为没有李白和王维的才气,或许凭借坚实的双手,奋力拼杀,才是他取得前程的唯一出路。
高适主动请缨,想要在军中领一支小小马队,出生入死,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但要获得这个资格,他需要在军帐内,通过比拼战胜另一支马队的首领。
对方是胡人,长得人高马大,个头都比高适高出一大截。
而这次比拼的项目——
竟然是相扑!
又是相扑!
安卉至此已经明白,相扑必然在这部电影里,一条极其重要的暗线。
它诞生于李白和高适的初次相逢,又勾连了古今,在剧情脉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双线叙事的结构里,必然要有一个“锚点”,能把两条线给串通勾连起来,如此才能让整个电影形散而神不散。
除了高适和李白这对主角外,相扑,毫无疑问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深得李白亲传,精通相扑虚实变化之道的高适,自然是轻松战胜了对手。
但军旅的生涯也没有高适想象中那么纯粹。
即便在军中,也依然充斥着种种乱象,士兵们在前线豁出性命,奋力杀敌,可主将却在营帐之中,欣赏胡姬舞蹈,饮酒高歌。
当年在扬州他所听闻的那个割裂的大唐,如今在蓟州,高适也用自己的双眼,去亲眼目睹了一切。
于是他写下了《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剧情进展到这里,安卉转头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观众们的心情,似乎和刚入场时相比,发生了一点变化。
最初大家是冲着长安、冲着盛唐,冲着李白来的。
顾知书也没有让观众们失望,电影里的长安和扬州,完美符合了诗词里的意境,带来极致的视觉震撼。
但渐渐地,大家开始发现,电影的重心开始发生了偏移,仿佛是和开场的云山城大战前后对应,以高适为主角的军旅生涯,带来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像战争的残酷,沙场的无情,边塞的苦寒,这些东西通过电台节目,仅仅凭借声音来描述,是很难深入人心的。
但电影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漫天飞雪的环境,还是裹着厚重衣裳的战士,甚至一个军人抱着旗杆跪地而死的镜头,都能传递出那种悲壮惨烈的沙场厮杀意味。
而当以高适为代表的前线战士,九死一生,最终回到营帐内时,看见主帅帐篷里,莺歌燕舞,其乐融融的景象。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句诗,就以一种满很不讲理的姿态,撞入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头。
至少,在此时此刻,这句诗的分量,甚至要超过李白的诗篇。
因为它压上了一个天底下最沉重的砝码——
性命!
只是让高适没想到的是,他前脚在驿站的题诗板上写下了《燕歌行》,后脚就又遇见了李白。
每一次李白的出现都这般神出鬼没。
而这一次,更为刺激,李白告诉高适,他在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