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竖起大拇指自夸道:“这是我们陈郡研发的汽车,由最先进的电机打磨出来气缸,岂是一般人打造的汽车可以比的。”
车主更加愕然道:“陈郡的汽车,这可有上千里路?”
铁柱傲然道:“某可是一路从陈郡开到长安来的,这上千里路只花了两天时间。”
“厉害!”车主竖起大拇指道:“陈郡的器械果然是天下无双。”
铁柱笑道:“你这檀木马车已经过时了,以后天下出行的工具必然是以汽车为主。”
“滴!”指挥的交警做出了一个同行的手势。
铁柱当即开动汽车离开。
马车主人刘友看着离开的铁柱道:“却没有想到,我大汉的汽车已经可以制造的如此好,看来要多关注一些汽车股票了?”
长安城,陈磊府邸。
铁柱把自己的车停好,门房陈诚看到铁柱笑道:“又来拜见大爷了。”
铁柱也不是第一次来丞相府,当年陈磊让铁柱去技校,他学习了一年才成为了中级铁匠,不过他最终还是没有成为一线的工匠,而是成为了一个销售员,这倒是发挥出他的喜欢交际的才干了,几年下来成为了销售课主任了。
而陈郡钢铁厂每年都会派遣人来拜见陈磊,并请求他指导钢铁厂的发展意见,铁柱也经常来丞相府,一来二去,丞相府的人也认识铁柱。
铁柱拿出一根烟递过去笑道:“诚大哥。”
陈诚接过烟笑道:“陈郡的白云烟,味道纯正。”
铁柱问道:“厂长爷爷在不在?”
陈诚道:“大爷此时还在丞相府处理公务,不到八点是很难回来了。”
铁柱道:“那某就在这里等厂长爷爷。”
陈诚皱着眉头道:“这次是有什么事情?”
铁柱马上说道:“公事,是公事?”
说完铁柱指着自己开过来的汽车道:“这是陈郡研发的宝马汽车,以前大家说汗血宝马日行千里,但那就是夸张之语,而这车真可以做到日行千里。现在陈郡新设立了一家汽车制造厂。”
而后他得意道:“小弟为厂里的销售掌柜,现在我们厂一年就可以销售几千台这样的汽车,而且明年我们还打算把汽车的生产翻一番达到15000台,这次来长安城就是想要拜托厂长爷爷推广我们陈郡的汽车标准。”
而后他靠近陈诚小声道:“这可是大生意,弄好了可以取代现在大汉的马车,甚至还能抢下一部分短途的货运市场,这可是价值几千亿的大市场,攻占下来陈郡最起码可以富贵十年。”
听到这话陈诚也严肃下来了,他是陈磊的侄子,家族子弟也在陈郡担任各个位置,他的家族和陈郡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陈诚道:“你载某一圈,让某看看这汽车的效果。”
铁柱当即坐上驾驶室,而后笑道:“陈大哥,你可要坐稳了!”
当夜,陈磊坐着马车回到自己的府邸,在大厅就看到了铁柱,他先是笑道:“你这猴头怎么来老夫这里了。”
铁柱恭敬道:“厂长爷爷,我是代表钢铁厂来看望您的。”
陈磊坐下道:“销售做得怎么样?”
铁柱道:“某现在是陈郡新建立的汽车厂销售掌柜,今年我们汽车厂前九个月就生产了5000辆汽车,每台汽车卖八万钱,今年产值有望突破5亿钱。”
陈磊惊讶道:“陈郡又找到一支柱产业了。”
即便是现在的大汉年产值五亿的工厂也不多,尤其是汽车行业本来就是高利润的行业。
铁柱道:“我们厂长周丘认为汽车能够取代大汉的马车,现在正在研究新的生产线,让汽车厂可以做到年产十万辆汽车,并且打算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让陈郡成为大汉的汽车生产中心,每年生产百万辆汽车,成为大汉的汽车生产中心,这个方案已经得到郡守,郡尉,郡御史和陈郡贤者会同意了。”
陈磊道:“你们倒是野心勃勃,有计划书吗?”
陈磊对这个计划倒也不吃惊,他做大汉丞相的这五年时间,突出的就是一个见多识广。
地方汉吏和大汉的诸侯哪个没有惊天动地的计划,像前年漠北国公韩旭就联合大漠众多的诸侯,提出了一个北方运河计划,计划从北海挖一条运河,直接打通到渤海湾,提出这条运河可以直接让漠北的货物直接入海,还可以改善漠北的环境,开垦出更多的土地,盘活整个大漠经济。
还有蜀郡太守灌何,在修好岷江水力发电站之后,对建设发电站有狂热的兴趣,不断上书陈述电力对大汉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说是工业发展的血液,而现在大汉电力增长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大汉工业发展的需求。
这些倒是事实,现在大汉每年要修建几十个火力发电站,但依旧不能满足大汉工业对电力的需求,只是陈磊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提出在三门峡截断长江,建设一条长江大坝用于发电,以满足大汉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震惊的陈磊目瞪口呆。
还有新任的陈国公,在去年从蜀中坐火车直接来到长安城,看到群山当中的一个个隧道,对修隧道起兴趣了,他上书朝廷,请求朝廷修一条南中到蜀中的铁路,要知道南中那个地方,地无三尺平,号称10万大山,大汉的铁路网已经联通了本土绝大多数的郡县,为了联通蜀中,甚至连钟南山都给打通了,但南中却依旧只有几条简易的马路,想要在南中打通隧道,修铁路成本将会高的无法想象,吓的陈磊增加一成烟丝的购买量。
至于稍微小一点的,像太原郡要在群山当中修水渠灌溉土地,渔阳郡要打造大型码头,想要和会稽郡争夺北方海运中心,轨道司要修高标准铁路用钢轨取代等等,都不值一提了。
本来因为二次科技革命,这两年大汉的财政快速增长,他这个丞相日子好过了很多,但很快地方汉利庞大的基建项目又吸干了这些财政盈余。
他这个丞相时常头疼,地方汉吏日益增长的减少欲望和大汉有限的财政之间的矛盾,他只能压制地方的投资过热,上报九成工程都被否决,只考察几个相对可行的工程。
(本章完)